第1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幾人一路南下,途中道也遇見幾股毛賊,胡為宗一一與其盤道,毛賊便多自行退去,但也有不識相的蠢賊,不知厲害,見王彥人少,以為可欺,誰知一交手就被胡為宗等人殺的片甲不留,倉皇退去。

  時間到八月十五日,正是中秋佳節,但王彥一行人卻依然沒有歇息,欲在天黑之前趕至麗水,正於道路上奔馳,前面的胡為宗卻突然一拉韁繩,使得奔馳的馬匹一陣嘶鳴,而後急停下來。

  「何事?」整個隊伍停下來,王彥於後,不明情況,不禁問道。

  「侯爺,末將發現一些死屍,似乎剛死不久!」在通往南方的道路上,橫七豎八的躺著十多具屍體,胡為宗從馬上下來,一邊查看一邊回道。

  幾名小和尚見此,亦翻身下馬,雙手合十,口道:「阿彌陀佛!」

  王彥聞聲,隨跳下馬車,上前來看,卻見胡為宗蹲在一屍體旁,而那屍體頭上,愕然盡有一條金錢鼠尾辮,「北虜?」

  死得十多人中,一半是拖著辮子的北虜,一半則是漢人,其中還有不少儒服士人,這讓王彥心裡頓時一驚,清兵居然追到他們前面去了,莫不是阿濟格趁勢要一舉掃平全浙,甚至入寇閩地。

  這時王彥看這些屍體,發現清兵都未穿軍服,不像大軍作戰,倒像密探拿人,才打消了以為清軍已經攻打浙南的念頭,微微放下心來。

  「這些人都剛死不久,為宗再仔細查看一下,看能否有什麼發現?」王彥看著屍體,皺起眉頭,口中喃喃道:「清軍這是在追殺誰呢?」

  第113章 查線索,唐王遇襲

  胡為宗得了王彥吩咐,隨在死屍上一陣查詢,卻沒能在北虜兵身上獲得什麼有價值的信息,他只得將目標移動到被殺的漢人身上。

  一番搜尋間,胡為宗卻接連摸出幾枚印章,這讓他臉色不禁一變,連忙將印章交予王彥觀看。

  王彥看見印章,臉色也變立馬一變,這些都是官印,那就代表著被殺的漢人,都是出逃的朝廷命官,而身為官員的他們都已經戰死,那他們面對的情況,顯然已是岌岌可危,到了危機存亡的關鍵一刻,甚至倖存之人,已經被清軍俘虜。

  這時王彥接過印章,嘴中不禁微微念道:「禮部主事方開世印,兵科給事中吳永印,大理寺卿顧先誠印,唐王府長史李文印~」

  王彥每看一個印章,臉色就沉重一分,這一個個印章都代表著一名死去的朝廷官員,而那枚唐王府長史的印章,則讓他臉死大變,「清軍這是在追殺唐王啊!」

  杭州之事,王彥並不十分清楚,但他知道在潞藩投清之後,大明朝最當務之急,便是立新主抗清,使得人心歸附,使得心懷故國的義士在精神上得到依託。

  唐王府的長史,折於此處,而一同被殺的還有數位朝中大臣,由此可見,必然是不願降清的朝臣,擁簇著唐王出逃,而被清軍精銳快馬追殺。

  王彥想到此處,心裡不禁一急,連忙謂眾人道:「吾懷疑是唐王被清軍追殺,而看著些被殺的大臣,唐王處境必然已經十分危機。這些屍身血跡未乾,想必戰鬥並未發生多久,唐王一行應該還在附近,為宗可速速同幾位小師傅,於四下探查一番。吾就在此處,等候汝等消息傳來。」

  「諾!」胡為宗聞言,抱拳應下。

  「汝等前去搜尋,切記要小心行事,萬一發現清軍,莫要衝動行事,當先回來告知與吾。」王彥囑咐道:「兩刻鐘內,無論是否有所發現,也都先回來,與吾匯合。」

  「末將知曉了。」胡為宗點點頭,而後便與五名小師向不同的方向搜索而去。

  王彥見此,隨讓三女不要下車,而後同蘇崑生和車夫一起,草草的將死去的大臣掩埋。

  不多久,打探消息的胡為宗首先回來,「侯爺,南面不遠處有座小山,唐王一行被困於廟中,二十多名清軍正在攻打,似乎以有縱火焚寺之舉,末將一人無法接近,隨立馬回來稟告。」

  得知唐王下落,王彥微微一喜,但一想到唐王一行,已經到了連朝中文臣,都親自操刀與清軍戰鬥的地步,心中又立馬擔心起來。

  這時王彥已經無法安心等候,幾名小師傅回來後,再去救唐王,隨吩咐蘇崑生與車夫同三女在此等候,若小師傅們回來,便讓他們去南面與他匯合,而後便同胡為宗先行一步,往小山奔去。

  唐王一行出了衢州城,一路南下,行到麗水附近時,阿濟格派出的精騎突然追至,北虜騎兵精悍,唐王一行毫無防備,幸得鄭森同大臣們拼死相護,才得以占時逃脫,但鄭森的手下和幾位年輕一些的文臣,也統統戰死。

  唐王一行,倉皇離開驛道,向南鑽入山林,妄圖躲過清軍騎兵的追殺,但唐王與左懋第等大臣,身體又怎能和虜兵相比,因而在逃出不遠後,還是被清軍追上,被堵在了破廟之內。

  二十多名清軍,將破廟圍住,四面攻打,但鄭森雖是儒士,卻出自將門,武藝不凡,加之左懋第等老臣,也不顧生死,拼命抵抗,居然藉助地利,守住了廟門。

  清軍衝擊幾次,都沒能破門,惱羞成怒之下,便取來柴草,整備焚毀破廟,逼破唐王出來投降。

  破廟之內,唯有鄭森一人還有些戰力,其餘大臣,都是久在朝堂的文臣,勉強守住廟門已是極限,出去同清兵浪戰,那便只是送死而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