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這些士人的指揮下,水師雖敗,卻不潰,更不降,一時間,明軍戰船點火自焚者,竟有百艘之多。

  揚州城上,眾人見江面上火光一片,又見清軍不斷登舟,使往南岸,便知江防已經潰敗,清軍已經成功上岸。

  三日前眾人曾於此見明軍水師失敗,而今日再次南觀水戰,卻又要再見一番當日場景,在體驗一番失敗的滋味,眾人心中何其黯淡。

  大明江山支離破碎,滿目瘡痍,衰頹破敗。

  王彥自山東起,便一直為大明而戰,希望能為朝廷重整河山而爭取一些時間。

  青州時,他等不來王師南來。

  睢州時,朝廷又措施收復河南、山東的大好時機。

  如今的揚州,王彥本欲為朝廷爭取整頓江防的時間,可還是隨著水師戰敗,而他的努力再次化作江水東流。

  王彥一直冀盼大明朝能東山再起,可最終還是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他恢復故土、重整河山的愛國宏願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與哀慟。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王彥立於城頭,心中無限傷懷!

  第72章 聽讒言,弘光出逃

  數百艘明軍戰船,點火自焚,而後向擋住水寨出口的清軍大船撞去,終於使得清軍對水寨的包圍鬆動。

  清軍戰船怕被火船撞上,紛紛向兩邊退去,為水閘內的明軍戰船讓開了一條生路。

  王威見此,連忙摔領戰船緊隨火船之後,升帆衝出水寨,左懋第亦是掛起令旗,讓所有戰船,乘機突圍。

  明軍大小戰船,擁出水寨,清軍大船在避開火船後,再次轉向追殺過來。

  這時左懋第還能指揮的戰船,已經不足六百艘,根本不是清軍水師的對手,為了保住這最後一批戰船,他隨掛旗,令船隊順流東逃,直奔長江口而去。

  明軍船隊東逃,清軍戰船自然揚帆追擊,但明軍船小而快,很快就同清兵拉開了距離,只是原本沖在最前的火船,這時卻慢了下來。

  火船上的明軍,一部分跳水被救起,另一部分則被追趕而至的清軍射殺,或是俘獲。

  左懋第領著殘存的明軍水師,順流狂奔,直到吳淞口,才甩掉清軍水師。

  這時天已經將黑,左懋第怕清軍連夜殺至,不敢讓船隊進入吳淞江,而是夜泊於崇明島,隨時準備再次奔逃。

  十萬水師,三千多條大小戰船,在經歷兩場失敗後,左懋第身邊已經不足一萬人,戰船也只剩區區五百艘,是真正的十不存一。

  半晚時分,追殺明軍的清兵戰船返回鎮江,將俘虜了明軍壓下戰船,等候多鐸發落。

  這些被俘獲的明軍多是火船沉沒後,被清軍從江水中抓獲之人,其中不乏軍官和士人。

  滿清以小族臨大族,要統治華夏,只靠真滿洲可不行,還需要漢人的輔佐,才能定鼎天下。

  如今多鐸的二十萬大軍已經渡過長江,控制江南指日可待,他急需尋找一批漢族士人,來為清庭穩定江南。

  多鐸已隨大軍渡過長江,隨來到岸邊,準備招降這批俘虜,但他走到俘虜之前,眾俘虜卻不願跪拜。

  「爾等既然已被本王擒獲,為何見本王不拜!」多鐸有些惱怒的責問道。

  一場大勝下來,多鐸久圍揚州不破的鬱悶,已經一掃而空,心中順時又起一份驕狂。

  他想要招降諸人,就該作出禮賢下士,愛才如命的姿態,但這時他心中已有驕氣,便容不得俘虜們不跪,所以怒上心頭,招降變成了責問。

  王毓蓍的坐船被焚後,不幸被清兵抓獲,成了百名俘虜中的一員,他聽多鐸之言,不禁開口諷刺道:「蕞爾小邦,化外夷王,豈可受天朝士人之拜!」

  「汝何人?」多鐸問聲不禁大怒,一手指著王毓蓍道:「不懼死呼?」

  「清狗!今日好叫爾知曉,吾大漢義士之烈!會稽王毓蓍去也!」王毓蓍傲然答道,而後不待多鐸反應,便轉身投入江中,沒於滾滾江水之中。

  有後人對此贊曰:「鎮江明清大交兵,多鐸引軍圍水營。義士陷於險死地,烈火焚船爭生機。至死猶然罵虜狗,毓蓍不愧漢諸生。」

  多鐸見王毓蓍投水自殺,不禁目瞪口呆。

  剩下的俘虜中,有馬阮一黨的右僉都御史揚文驄見此,隨緊隨其後,高呼一聲「幸不辱祖宗之名!」,便投入江中。

  俘虜百餘人,當場死節者二十餘眾,甚下的亦不願意降清,被多鐸令人殺害,屍體拋入長江之中。

  滾滾長江水,道不盡英雄血,無限山河淚,訴不完義士烈。

  一個民族,是否偉大!

  不是看他昂揚向上之時,有多少成就,武力是否強大,疆域是否遼闊,而是要看他危如累卵之時,有多少仁人志士願意為他去死!

  江邊的一幕,讓多鐸心中不是滋味,不禁慢慢按下心中的那份驕狂。

  傍晚時,清軍二十萬人馬,全部渡過長江,鎮江附近的幾十萬明軍煙消雲散,鎮江城也落入清兵之手。

  這一次,多鐸吸取了方才,以及揚州的教訓,勉強按住心中屠城的欲望,而是令士卒將城中百姓驅逐出城後,才帶領人馬進入城中,馳騎四占,搶奪財物。

  這一場仗下來,清兵可謂大勝,不僅擊潰幾十萬明軍,還徹底控制長江水道,掃清了西取南京的障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