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搖搖頭,聲音清朗卻擲地有聲:“為何我們以前即使式微,鄰國卻也不敢進犯?那是因為我們和鉞國是盟友,兩國的情誼始於高祖,但是到如今,那情誼還剩下多少?鄰國想吞併我們時,鉞國又何嘗不是虎視眈眈,他們名義上為保護,卻以此為要挾,變本加厲的收取我們的朝貢,幾位先帝,就是因為財富不斷的被人褫奪,才使國家總是積貧積弱,所以,鉞國看似是我們的盟友,其實是最大的敵手,此為其一。杞國與我們邊界雖摩擦不斷,但也擔心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所以遲遲未對我們動手,但也同樣是狼子野心。此為其二。釗國國力雖不算強盛,但與我們從來就秋毫無犯,如果我們貿然出兵,會落得一個欺壓弱小的名聲,何況,朕聽聞釗國民風良善,朕不願為了自己的野心,讓將士們的熱血灑上疆土。”說完後我沉默半晌,御書房也陷入一片安靜中。

  沈彥還是忍不住道:“那陛下的意思是主和了,既如此,為何還將我們叫至這裡?陛下的話猛然一聽似乎極有道理,但細細一琢磨,就全然不對。自古以來,哪個一統霸業的帝王手上沒有沾染過鮮血,陛下若真有雄心壯志,就不該這般畏首畏尾,再說,陛下自登基以來,為整肅朝綱,朝堂上也沒少流血,怎麼走到今天反而軟弱了起來?”

  “並非是朕軟弱,做一件事,要記得它的初衷是什麼,朕當初是為了天下太平,當日朝堂之上黨羽林立,明爭暗鬥之下受苦的唯有百姓,現在想想,雖然當時也不乏株連無辜,但朕是為了百姓,所以朕問心無愧。而如今興兵,若僅僅只為了一己之私,就使人骨肉分離,使將士浴血沙場,那朕即使坐擁四海又能如何,百姓是苦的,那朕這個君便是沒有當好。皇權霸業誰都想成就,千古流芳何人不想書?若只是為此,便要伏屍百萬,血流漂櫓,那朕寧願做一個你們口中的懦弱君主。”

  “唉,聖上愛民如子的確令人敬仰,可是要坐以待斃嗎?聖上以為那些鄰國會眼看著我們一天天壯大嗎?如果我們不出手,三家分晉的悲劇恐怕又要重演,到時候,臣敢問陛下,您又如何對得起百姓和先皇?”聲音清潤如玉,我抬眼望去,卻見是一直未說過話的楚喬。

  我若有所思的發問:“那依你之見,我們應當如何是好?”

  楚喬一笑:“臣以為陛下早有主意,故臣剛剛一直未語。”

  我挑眉,微笑著看向他:“你說說看,朕是什麼意思?”

  “陛下分析了當下的局勢,認為釗國雖為鄰國,卻不可攻。陛下十分了解我國百姓以及朝中上下對釗國的評價,考慮伐釗沒有藉口,對內,會落得個窮兵黷武的名聲,對外,會落個欺凌弱小的名聲,一旦邁出這一步,我們會勝利沒錯,可也累了陛下與國家的名聲,限制了長遠發展。陛下安民護民是真,想擴充疆土也是真。此為其一。其二,陛下剛剛也說了,釗國民風淳樸,與他國一直秋毫無犯,其實深究其原因,不外乎是釗國的地勢好,有良田萬千,比起擴充版圖,他們更願意安於現狀。而我們這些國家就不同,正是由於土地的貧瘠,才總是躍躍欲試,想開疆闢土。我們拿準了釗國這一點,便可以以此為條件,兩國交好,讓他們祝我們一臂之力。”

  我點點頭,露出滿意的表情:“有什麼樣的環境,就會哺育出什麼樣性格的臣民,非常好。”

  沈彥沉思片刻,開口道:“依楚將軍所言是沒錯,可是楚將軍有沒有想過,釗國是民風純善,又不是無腦可欺,他們焉不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

  樊浩接著道:“即使我們誘騙釗一時,但焉能一世?”

  我輕笑,揚起下巴:“若朕許諾兩國永世交好,如若他們有難,我們必傾力相助且不以此為要挾,永不收歲供呢?”

  沈彥立即跪下,聲音抬高了許多:“陛下,不可呀!這樣一來,我們豈不是一點餘地都沒有了嗎?還望陛下三思!”

  我騰地一下從座椅上一躍而起:“對,就是要一點餘地也不留,這樣才能讓他們全心全意的相信我們,幫扶我們!”

  樊浩似乎也被我嚇到,上來勸諫:“陛下不可!”

  我將眼光轉向楚喬,發現他眉頭微蹙,若有所思,一瞬未過,他的眼中已泛起晶亮的光,轉而望向我,裡面充滿了炙熱。

  我微笑著向他點頭,再從新坐下,腰挺得筆直:“誰說征服一國一定要用武力?孫子兵法早就有雲,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策。自古以來,一個國家真正的強大,不是占領了多少土地,擁有多少臣民,而是能守住護住,安定長久。想要雄立於各國之上,一定是先從內政抓起,通過廣招賢士、變法圖強,使自己的百姓安居樂業,使我們的政治條令成為其餘各國爭先效仿的對象,使我們的民風為各國頌揚讚嘆,使我們治理下的疆土成為百姓的樂土!如是一來,四海莫不臣服!到時候,我們只需頒布法令,所有甘願為我百姓者,皆可得到與我們百姓一樣的待遇。所有州郡,只要願意併入我孛國,都是我們的民眾。以武力奪取是眼下之策;眾望所歸、民心所向才是我們要走的長久之策,才是贏得這天下的根本!”

  樊浩與沈彥一時間還怔在原地,而楚喬早已跪下,行了在朝堂上的大禮,直呼萬歲。二人似反應過來了一般,也同楚喬一樣。我揮揮手,示意他們起來,而後點了點頭道:“朕一年前已經在著手準備招賢納士了,相信不久就會有新政推出,至於到底出兵哪國,以什麼樣的方式朕還需考慮幾日,到時會早朝堂上與眾位大臣一起商討,今日叫你們來,就是希望你們回去以後能好好整肅一下自己管轄的軍隊,枕戈待旦,厲兵秣馬,傾力一戰,可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