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芸娘想到了開頭,沒想到結局:大皇子跟二皇子妃私通被發現。

  芸娘自然不相信大皇子跟穆柔有奸_情這種事,然而相不相信這種事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

  大皇子跟想陰人一樣,被人陰了。想到他對太子設的套,芸娘悚然而驚:若大皇子陰她和太子成了事實,大皇子被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也陰上一把……那是太子、皇子一鍋端啊!那一瞬間,她腦海做了很多種假設:

  1,如果大皇子設計太子成功,大皇子得利;

  2,大皇子和二皇子妃“奸_情”被曝光,大、二皇子失利:大皇子不用說,二皇子綠油油的綠帽子也不見得臉上有光,(看似)太子得利——

  可是,這不是他們的手段。他們沒必要冒這種被查被發現的風險:為了制衡和安撫太子方因為祈雲上交兵權而產生的躁動不安,皇帝必然會讓兩位皇子就藩,極有可能就在太子大婚後。即便皇帝不說,大臣也會提出。先前是因為局勢動盪,且祈雲兵權在握,太子地位穩固,臣子不好提出免得顯得像太子處處小心防範兩位兄長,有離間兄弟感情之嫌,但是現在局勢不一樣,兩位皇子就藩勢在必行——成年皇子就藩本來就天經地義。也因此,大皇子才急於下手,他也知道這是自己最後的機會。既然太子沒動手的理由——芸娘自然知道不是他們這面的人動的手——那就只有兩個可能了:1,二皇子也是無辜被牽連的;2,自導自演。有時候看似荒謬的事,卻極有可能就是真相:二皇子雖然沒有雄才大略,卻很會審時度勢。他被迫(設計)娶了西城候的女兒,西城候是大皇子的人,也就是等於將自己跟大皇子栓在了一條繩子上。若是大皇子跟自己的妻子私通,雖然面子上難看了些,他卻可以趁機擺脫西城侯府和大皇子。而且,因為不可思議,沒有人會懷疑他,皇帝極有可能因為同情他而給予好處……

  3,太子失利,大皇子也相繼出事,得益方變成二皇子。但是二皇子勢力並不能跟大皇子和太子相提並論,他得到這份“利益”用處不大,反而可能因為太子和大皇子的忌憚而引來禍害——當戴綠帽帶來的傷害和獲得的好處不能成正比,二皇子沒有出手的理由。

  由此可推斷,還有一方他們不知道的勢力在暗中活動,而且,活動得極高明,他有可能是知道大皇子的計劃,甚至提供了某些“幫助”,譬如所謂“賊寇”的動亂,然後在他的計劃之上,順水推舟,輕鬆的當了大皇子這隻“螳螂”後的“黃雀——哪怕大皇子失敗了(演變了現下的局面:太子安然無恙,大皇子自己“泥足深陷”),他依然可以通過“她和祈雲見不得光的感情”來將祈雲扯下台——

  結果後來證明她的推斷是對的。賢妃為了挽救兒子、證明他是因為知道了“某些見不得人的齷蹉”而被陷害的而急吼吼地吼出了她和祈雲的“奸_情”,由此換來了她兩天的九死一生的禁閉。

  於是她就想:就算祈雲被扯下來,太子依然是清白無辜的太子,誰可從中得利?

  皇帝子嗣並不算豐隆,兒子除了太子,大、二皇子,就剩下婉妃所出的四皇子——婉妃(家族)勢單力薄,四皇子年幼,別說是清白無辜名聲端方的太子,只怕出事後的大皇子、二皇子也爭奪不過——這看似可以忽略不計了。可是,真實的情況是,無論是哪一種局面餘下的都是四皇子,或者說,餘下的都有他。從這一點上,足以說明第四方力量跟婉妃和四皇子有牽連,甚至可以說,他們支持婉妃和四皇子的……

  那到底是怎麼樣的一股力量,強大到可以跟太子一較高下?芸娘很容易就想到擁有二十萬遼東鐵騎的劉大軍——

  理由很簡單,因為麗貴人。一個才堪堪在宮中站穩腳的貴人,跟她第一次見面,說不上仇說不上怨,不討好她也就罷了,居然敢對現在“氣焰囂張”身後站在親王太子的她出言不遜,只怕劉大軍到了她跟前也沒那個膽子。這存在感刷得太強烈,教人想想不起都難——

  可是,劉大軍為什麼要支持婉妃和四皇子?支持他們,還不如指望麗貴人早生貴子,起碼血緣更親近……說不通。劃掉。

  然後芸娘想到了周承安,周承安想方設法周全女兒和太子的婚事就是為了避免皇帝清算,若是他把皇帝的成年兒子都幹掉,再幹掉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呢?這樣想似乎說得通,但實際很荒唐:周承安沒有兵權。沒有兵權等於沒有進攻和自保的能力。他憑什麼跟皇帝對著幹?

  芸娘覺得可能性不大,直到她想起一個名字:劉承嗣。一個快要遺忘她記憶角落的小人。

  劉承嗣是前朝的西北軍統領,跟當時還是勇毅侯的周承安深有淵源,清安縣剿匪時就是動用了周承安的關係才請來的西北軍助陣……後來,林震威舉著“清君側”的旗幟造反,到了清安縣被清安縣掛在城牆的“太_祖神位”擋住了前進的道路,為了名聲著想,不得已繞原路,清安縣後的劉承嗣所占據的平安縣自然也保住了,他是後來才投誠林震威的,沒有受到什麼磋磨的保留了下來,儘管好像也不怎麼得用……

  劉承嗣跟劉大軍不但是同族,還是姻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