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頁
段至誠也不能主動去當這個外人。
於是他立馬就陷入兩難的境地了。
就他本人而言,他是絕不贊成重來這個大慶宮的,他甚至本來決心要勸蕭遲打消念頭的。
可現在蕭遲這麼一開口。
段家是皇帝母家,一門榮耀,段至誠簡在帝心,蕭遲對外祖母舅舅們的態度從未改變過。
可以預見,永城公府將會在本朝達到頂峰,並且至少再鼎盛一朝。
蕭遲不和母家和舅舅生分,段至誠又不是腦子不好,他當然不可能自己去當這個外人,和皇帝外甥生隔閡的。
「舅舅還不知她麼?」
「她也不是個有什麼私心的。」
退一萬步,客觀來說,裴月明和親族隔閡極深,也不可能為娘家謀什麼私利,朝綱分派形成鬥爭這些完全不用擔心。
「她就是不愛睏守後宮。」
「我明給舅舅說了吧,我不打算選秀納妃,將來……繼位的必是我和她的孩兒。」
也不用擔心將來會出現什麼後悔局面,他一直都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想要的是什麼。
蕭遲很懇切的,希望舅舅能贊同他,並支持他。
段至誠一時也不住該說哪個事,千轉百回,最後也只能一咬牙:「唉!」
「舅舅領旨就是了!」
……
有了段至誠的支持,局面終於打開了。
朝堂上開始出現贊同的聲音,越來越多,並最終和反對聲音持平。
爭吵到了最後,蕭遲一錘定音。
永乾二年四月十五,裴月明遷入大慶宮。
封閉了有近三百年的大慶宮正門重新開啟。
甲兵林立,戎裝整肅,朱達鄔常分別為大慶宮禁軍正副統領,陳雲趙琅等也被裴月明一併帶過來了。
周淳,葛賢,蔣弘,以及梁思等人自廣陽門而入,停在侯見處略略整理儀容,等待召見。
片刻,小太監疾步而至:「殿下召。」
一行人忙跟隨小太監,沿著朱廊往廣陽殿大書房而去。
「臣等叩見殿下,殿下千歲!」
「起罷。」
裴月明微笑叫起,給諸人賜座。
接著,就說起朝中之事。
足足商議了一個多時辰,裴月明將處理好的光祿寺太僕寺和少府監諸事發下去,又商量了六部其他的一些事宜。
待諸事罷,周淳等人才恭敬告退散去。
大慶宮重新開啟。
作為最有力的支持者,段至誠卻是沒來過的,他大約心裡是頗有微詞的,這個裴月明知道。
但她不在意,她也不怕段至誠在蕭遲跟前說什麼不利她的話。君臣有別,和以前不一樣的了,不是什麼話都能出口的。
就算說了,這個實際上也是看男人的。
蕭遲主意定,說什麼都白搭。
想著蕭遲。
裴月明翹了翹唇。
他至誠。
她願意全心全意和他相愛一回。
……
段至誠不來。
沒關係,有的是人會上。
比如葛賢,比如蔣弘,甚至還有周淳。
蕭遲登基,前有先帝留給他的心腹股肱,比如顏瓊陳尚書,後有保皇黨比如呂敬德李紀,還有數量非常多的中立派,包括許多兩朝甚至三朝的老臣。
從前的寧王黨當中,頭一個就是段至誠段至信。
蕭遲人多得用不完,他也不可能只用舊時心腹,他必須多用些前者,以迅速融匯掌控並平衡朝堂。
這等情況下,出頭並不容易啊。
周淳想更進一步,葛賢也是,蔣弘更是想力爭上遊。
他們這些人,是一直都清楚裴月明的存在的。
也知道她的能力,還有和蕭遲的感情。
前一年多的時間裡,裴月明並沒有徹底放手外事。在蕭遲的刻意安排下,外人不知,但昔日寧王黨卻是知道她在的,私下議事也有讓她參與。
周淳等人就隱隱約約猜到幾分。
大家都是聰明人,不用蕭遲暗示,他們就主動往裴月明靠攏,迅速成為大慶宮的第一批心腹人馬。
另外還有梁思,梁思是裴父生前好友,在裴父病逝任上的時候,給了裴月明母女不少的幫助。他還上表哀悼並褒讚裴父清廉兢業,裴父那追封的從三品大中大夫就有他的一份功勞。
裴月明對親族不感冒,但這些父親的舊友故交卻可以提拔起來,這些人天然就打上大慶宮的戳子。
一開始,蕭遲並沒有很大動作,只是將九寺五監中的光祿寺太僕寺和少府監的事情交給她,這三個都是不怎麼重要的衙門,也沒牽扯三省六部。
很順利的過渡了。
一步一步來,不急的。
蕭遲和裴月明商量過,打算將今年的薦舉覆審交給周淳和梁思,還明年的科考也安排一下,這些都是官員初涉宦場的搖籃。
座師房師,這些都是官場關係的重要紐帶。
等這些和大慶宮有著天然瓜葛的官場新人逐漸融入,大慶宮自自然然就會全面打開局面。
與此同時,蕭遲慢慢做出其他調整,也就順理成章了。
雙管齊下,軟硬兼施。
裴月明回頭落座書案後,隨手往打開的摺子上批覆幾句,又蓋了印。
這是中書省遞上來摺子。
目前她批的還是蕭遲的筆跡,印還是蕭遲的印。
於是他立馬就陷入兩難的境地了。
就他本人而言,他是絕不贊成重來這個大慶宮的,他甚至本來決心要勸蕭遲打消念頭的。
可現在蕭遲這麼一開口。
段家是皇帝母家,一門榮耀,段至誠簡在帝心,蕭遲對外祖母舅舅們的態度從未改變過。
可以預見,永城公府將會在本朝達到頂峰,並且至少再鼎盛一朝。
蕭遲不和母家和舅舅生分,段至誠又不是腦子不好,他當然不可能自己去當這個外人,和皇帝外甥生隔閡的。
「舅舅還不知她麼?」
「她也不是個有什麼私心的。」
退一萬步,客觀來說,裴月明和親族隔閡極深,也不可能為娘家謀什麼私利,朝綱分派形成鬥爭這些完全不用擔心。
「她就是不愛睏守後宮。」
「我明給舅舅說了吧,我不打算選秀納妃,將來……繼位的必是我和她的孩兒。」
也不用擔心將來會出現什麼後悔局面,他一直都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想要的是什麼。
蕭遲很懇切的,希望舅舅能贊同他,並支持他。
段至誠一時也不住該說哪個事,千轉百回,最後也只能一咬牙:「唉!」
「舅舅領旨就是了!」
……
有了段至誠的支持,局面終於打開了。
朝堂上開始出現贊同的聲音,越來越多,並最終和反對聲音持平。
爭吵到了最後,蕭遲一錘定音。
永乾二年四月十五,裴月明遷入大慶宮。
封閉了有近三百年的大慶宮正門重新開啟。
甲兵林立,戎裝整肅,朱達鄔常分別為大慶宮禁軍正副統領,陳雲趙琅等也被裴月明一併帶過來了。
周淳,葛賢,蔣弘,以及梁思等人自廣陽門而入,停在侯見處略略整理儀容,等待召見。
片刻,小太監疾步而至:「殿下召。」
一行人忙跟隨小太監,沿著朱廊往廣陽殿大書房而去。
「臣等叩見殿下,殿下千歲!」
「起罷。」
裴月明微笑叫起,給諸人賜座。
接著,就說起朝中之事。
足足商議了一個多時辰,裴月明將處理好的光祿寺太僕寺和少府監諸事發下去,又商量了六部其他的一些事宜。
待諸事罷,周淳等人才恭敬告退散去。
大慶宮重新開啟。
作為最有力的支持者,段至誠卻是沒來過的,他大約心裡是頗有微詞的,這個裴月明知道。
但她不在意,她也不怕段至誠在蕭遲跟前說什麼不利她的話。君臣有別,和以前不一樣的了,不是什麼話都能出口的。
就算說了,這個實際上也是看男人的。
蕭遲主意定,說什麼都白搭。
想著蕭遲。
裴月明翹了翹唇。
他至誠。
她願意全心全意和他相愛一回。
……
段至誠不來。
沒關係,有的是人會上。
比如葛賢,比如蔣弘,甚至還有周淳。
蕭遲登基,前有先帝留給他的心腹股肱,比如顏瓊陳尚書,後有保皇黨比如呂敬德李紀,還有數量非常多的中立派,包括許多兩朝甚至三朝的老臣。
從前的寧王黨當中,頭一個就是段至誠段至信。
蕭遲人多得用不完,他也不可能只用舊時心腹,他必須多用些前者,以迅速融匯掌控並平衡朝堂。
這等情況下,出頭並不容易啊。
周淳想更進一步,葛賢也是,蔣弘更是想力爭上遊。
他們這些人,是一直都清楚裴月明的存在的。
也知道她的能力,還有和蕭遲的感情。
前一年多的時間裡,裴月明並沒有徹底放手外事。在蕭遲的刻意安排下,外人不知,但昔日寧王黨卻是知道她在的,私下議事也有讓她參與。
周淳等人就隱隱約約猜到幾分。
大家都是聰明人,不用蕭遲暗示,他們就主動往裴月明靠攏,迅速成為大慶宮的第一批心腹人馬。
另外還有梁思,梁思是裴父生前好友,在裴父病逝任上的時候,給了裴月明母女不少的幫助。他還上表哀悼並褒讚裴父清廉兢業,裴父那追封的從三品大中大夫就有他的一份功勞。
裴月明對親族不感冒,但這些父親的舊友故交卻可以提拔起來,這些人天然就打上大慶宮的戳子。
一開始,蕭遲並沒有很大動作,只是將九寺五監中的光祿寺太僕寺和少府監的事情交給她,這三個都是不怎麼重要的衙門,也沒牽扯三省六部。
很順利的過渡了。
一步一步來,不急的。
蕭遲和裴月明商量過,打算將今年的薦舉覆審交給周淳和梁思,還明年的科考也安排一下,這些都是官員初涉宦場的搖籃。
座師房師,這些都是官場關係的重要紐帶。
等這些和大慶宮有著天然瓜葛的官場新人逐漸融入,大慶宮自自然然就會全面打開局面。
與此同時,蕭遲慢慢做出其他調整,也就順理成章了。
雙管齊下,軟硬兼施。
裴月明回頭落座書案後,隨手往打開的摺子上批覆幾句,又蓋了印。
這是中書省遞上來摺子。
目前她批的還是蕭遲的筆跡,印還是蕭遲的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