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頁
「怎麼回事?你曾祖母怎麼會突然就不好了?」
「曾祖母回來沒多久, 身子骨其實就大不如前了……」只是曾祖母一直不讓說, 他們一開始也以為老人是好久沒回來了水土不服,福山縣的大夫都找遍了,可是都不管用, 也不是沒想過送老人回京城, 可曾祖母死活不願意回去。還說本來就是覺得沒多少日子了才回來的……
張澤軒紅著眼圈點點頭,「這次是什麼時候不好的?」
「三天前, 本來吃喝還都好好的, 三天前突然就不好了」請了大夫回來看, 竟都說, 曾祖母似是不想活了。他們問好好的日子怎麼就不想活了?曾祖母也不說, 問多了, 就說她活夠了, 想他曾祖父了。
「是不是三天前發生了什麼事情?比如下人說了什麼不好聽的,叫你曾祖母聽到了」要不然好好的怎麼就……老太太之前在京城可沒不想活的意思。
張躍搖頭, 「大伯跟二叔祖、四叔祖還有叔叔們都審問過了, 並不是」就連小輩幾個孩子都一一問了,三天前, 曾祖母也沒做什麼,只是突然親自下廚,給大伯做了份白糖糕,讓人送到書房去。
水牛巷不少老人都說,曾祖母可能真的就只是到日子了……
「奶……」
這麼多年,張澤軒官越做越大,張家卻依然住在水牛巷沒有搬走,只是把後面的兩處宅子買了下來,院子擴大了不少。
張澤軒回來後,一家三口在門口跟得到消息過來迎的石頭等人匯合直奔宗氏的院子。
房間裡,白髮蒼蒼的宗氏已經完全起不來身了。
「奶……」看到宗氏這樣,張澤軒潸然淚下,眼睛瞬間就濕了。
宗氏看到最疼愛的孫子,笑著沖張澤軒招招手,將人拉到身邊細細打量,「沒事就好,沒事就好……」
老太太年紀大了,張澤軒在秋獵上出事,被聖上遷怒,一直沒有復職的事情,家裡一直是想辦法瞞著的,就連周氏、張大有他們其實也不是很清楚。
老太太能知道,也是巧合,那天突然想起來大孫子喜歡吃白糖糕,就心血來潮做了一份,還親自送去了書房,然後就在書房外意外聽到了石頭跟平安、寶兒幾個說話,說的正是張澤軒被遷怒的事情。
老太太這輩子生了四子兩女,孫子也有五個,最疼的就是打小聰明、懂事、出息的張澤軒,一聽到這話,面上繃著,心裡卻是著急得不行。
她死了,讓孫子丁憂躲過京城那些污糟事這個辦法,還是她之前在京城的時候參加宴會順耳聽來的。
現在一琢磨,可不正是個好法子?
反正她這年歲也差不多了,這輩子兒孫孝順出息,她一個農家老太太能做到誥命夫人也夠了。
這麼一想,宗氏笑的就更高興了。
晚上一家人吃飯,破天荒的吃下去滿滿兩碗飯。
一大家子怕老太太晚上積了食,用完晚飯都沒去休息,陪在老太太身邊陪老太太說話。
張躍還給他曾祖母講了兩件他在福靈書院讀書的趣事。
趣事講完,一家子哈哈大笑,笑完,周氏又接茬說起張澤軒幼時在福靈書院淘氣、打架的事情,「這父子倆啊,簡直是……娘,你說我說的可對?」
周氏笑著跟老太太說話,卻沒人回她,一轉頭,剛剛還笑吟吟的老太太已經去了,臉上還帶著滿足的笑意……
老太太去的很安詳,沒受什麼罪。
作為後輩,心裡雖然難過自此親人天人永隔,卻也多少有些寬慰。
三日後,入土為安,張澤軒給京城那邊去了一封丁憂的摺子,就在福山縣住了下來。
日常教導一番兒子、侄子學業,偶爾去福靈書院講講課,日子雖然清苦,倒也難得清閒自在。
*京城
秋獵之後,太子、二、三、四、九皇子,廢的廢,死的死,圈的圈,有一個算一個,不管是之前有沒有想法的,皇子們一下子全都老實了。
聖上雷厲風行好一番收拾整頓,殺的京城血流成河,好不容易一切都結束了,心神一放鬆,他自己竟然也病倒了。
好在,皇子們剛剛被收拾過,在不知道真假的情況下也沒人敢在這會兒作妖,京中倒是難得的安靜。
只是病好後,皇上的身子便有些大不如前了。
這日,聖上問完秋獵後閉門謝客,在家修身養性的二皇子,突然跟李鈺提起張澤軒,「朕沒記錯的話,你跟他還是連襟吧?他最近在家做什麼呢?」
皇上本是想問張澤軒有沒有後悔?卻意外從李鈺口中得知張澤軒現在壓根兒就不在京城。
「不在京城?」
李鈺點頭,「張大人祖母前些日子過世了,張澤軒上了丁憂的摺子,已經回鄉丁憂去了。」
丁憂?一絲尷尬在皇上臉上快速閃過,他前兩天好像確實看到張澤軒遞上來的摺子了,只是他以為是張澤軒遞上來的請安/請罪的摺子,因惱對方私下與二皇子有勾連,就給壓到其他摺子下面去了,壓根沒打開看。
現在說起來,倒顯得他沒度量似的。皇上尷尬的同時又有些惱火,「這個張澤軒是怎麼回事?如何朕都沒批,他就自行回去丁憂去了?」他心裡還有沒有他這個皇上?
李鈺低頭嘴角輕勾,帶著些嘲諷,嘴裡吐出來的話卻依然恭敬十足,「之前張大人祖母病危,張大人就已經遞交了摺子,這次也是因為聖上遲遲未給吏部那邊批示,所以吏部那邊吏部尚書薛大人才自作主張按照正常流程准了張大人的丁憂申請……」
「曾祖母回來沒多久, 身子骨其實就大不如前了……」只是曾祖母一直不讓說, 他們一開始也以為老人是好久沒回來了水土不服,福山縣的大夫都找遍了,可是都不管用, 也不是沒想過送老人回京城, 可曾祖母死活不願意回去。還說本來就是覺得沒多少日子了才回來的……
張澤軒紅著眼圈點點頭,「這次是什麼時候不好的?」
「三天前, 本來吃喝還都好好的, 三天前突然就不好了」請了大夫回來看, 竟都說, 曾祖母似是不想活了。他們問好好的日子怎麼就不想活了?曾祖母也不說, 問多了, 就說她活夠了, 想他曾祖父了。
「是不是三天前發生了什麼事情?比如下人說了什麼不好聽的,叫你曾祖母聽到了」要不然好好的怎麼就……老太太之前在京城可沒不想活的意思。
張躍搖頭, 「大伯跟二叔祖、四叔祖還有叔叔們都審問過了, 並不是」就連小輩幾個孩子都一一問了,三天前, 曾祖母也沒做什麼,只是突然親自下廚,給大伯做了份白糖糕,讓人送到書房去。
水牛巷不少老人都說,曾祖母可能真的就只是到日子了……
「奶……」
這麼多年,張澤軒官越做越大,張家卻依然住在水牛巷沒有搬走,只是把後面的兩處宅子買了下來,院子擴大了不少。
張澤軒回來後,一家三口在門口跟得到消息過來迎的石頭等人匯合直奔宗氏的院子。
房間裡,白髮蒼蒼的宗氏已經完全起不來身了。
「奶……」看到宗氏這樣,張澤軒潸然淚下,眼睛瞬間就濕了。
宗氏看到最疼愛的孫子,笑著沖張澤軒招招手,將人拉到身邊細細打量,「沒事就好,沒事就好……」
老太太年紀大了,張澤軒在秋獵上出事,被聖上遷怒,一直沒有復職的事情,家裡一直是想辦法瞞著的,就連周氏、張大有他們其實也不是很清楚。
老太太能知道,也是巧合,那天突然想起來大孫子喜歡吃白糖糕,就心血來潮做了一份,還親自送去了書房,然後就在書房外意外聽到了石頭跟平安、寶兒幾個說話,說的正是張澤軒被遷怒的事情。
老太太這輩子生了四子兩女,孫子也有五個,最疼的就是打小聰明、懂事、出息的張澤軒,一聽到這話,面上繃著,心裡卻是著急得不行。
她死了,讓孫子丁憂躲過京城那些污糟事這個辦法,還是她之前在京城的時候參加宴會順耳聽來的。
現在一琢磨,可不正是個好法子?
反正她這年歲也差不多了,這輩子兒孫孝順出息,她一個農家老太太能做到誥命夫人也夠了。
這麼一想,宗氏笑的就更高興了。
晚上一家人吃飯,破天荒的吃下去滿滿兩碗飯。
一大家子怕老太太晚上積了食,用完晚飯都沒去休息,陪在老太太身邊陪老太太說話。
張躍還給他曾祖母講了兩件他在福靈書院讀書的趣事。
趣事講完,一家子哈哈大笑,笑完,周氏又接茬說起張澤軒幼時在福靈書院淘氣、打架的事情,「這父子倆啊,簡直是……娘,你說我說的可對?」
周氏笑著跟老太太說話,卻沒人回她,一轉頭,剛剛還笑吟吟的老太太已經去了,臉上還帶著滿足的笑意……
老太太去的很安詳,沒受什麼罪。
作為後輩,心裡雖然難過自此親人天人永隔,卻也多少有些寬慰。
三日後,入土為安,張澤軒給京城那邊去了一封丁憂的摺子,就在福山縣住了下來。
日常教導一番兒子、侄子學業,偶爾去福靈書院講講課,日子雖然清苦,倒也難得清閒自在。
*京城
秋獵之後,太子、二、三、四、九皇子,廢的廢,死的死,圈的圈,有一個算一個,不管是之前有沒有想法的,皇子們一下子全都老實了。
聖上雷厲風行好一番收拾整頓,殺的京城血流成河,好不容易一切都結束了,心神一放鬆,他自己竟然也病倒了。
好在,皇子們剛剛被收拾過,在不知道真假的情況下也沒人敢在這會兒作妖,京中倒是難得的安靜。
只是病好後,皇上的身子便有些大不如前了。
這日,聖上問完秋獵後閉門謝客,在家修身養性的二皇子,突然跟李鈺提起張澤軒,「朕沒記錯的話,你跟他還是連襟吧?他最近在家做什麼呢?」
皇上本是想問張澤軒有沒有後悔?卻意外從李鈺口中得知張澤軒現在壓根兒就不在京城。
「不在京城?」
李鈺點頭,「張大人祖母前些日子過世了,張澤軒上了丁憂的摺子,已經回鄉丁憂去了。」
丁憂?一絲尷尬在皇上臉上快速閃過,他前兩天好像確實看到張澤軒遞上來的摺子了,只是他以為是張澤軒遞上來的請安/請罪的摺子,因惱對方私下與二皇子有勾連,就給壓到其他摺子下面去了,壓根沒打開看。
現在說起來,倒顯得他沒度量似的。皇上尷尬的同時又有些惱火,「這個張澤軒是怎麼回事?如何朕都沒批,他就自行回去丁憂去了?」他心裡還有沒有他這個皇上?
李鈺低頭嘴角輕勾,帶著些嘲諷,嘴裡吐出來的話卻依然恭敬十足,「之前張大人祖母病危,張大人就已經遞交了摺子,這次也是因為聖上遲遲未給吏部那邊批示,所以吏部那邊吏部尚書薛大人才自作主張按照正常流程准了張大人的丁憂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