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但是,當我們第一次圍坐在那張小桌之後,我的感覺就不同了,很快我就發現我喜歡立剛。他知識淵博、談吐風趣,是那種極富感染力的人。與他在一起,每一分鐘我都感到十分快樂。我愛聽他所說的每一句話,無論他講什麼,即使是那些我過去根本不感興趣的枯燥話題,我都被深深吸引。
我最喜歡的是立剛那雙坦蕩而又深邃的眼睛,當他在經過短暫的沉寂,從桌子的對面注視我時,我一下子就感到心跳加速,頃刻便被胸中湧起的陣陣激動所窒息。就是那一瞬間,我生平第一次嘗到戀愛的滋味。
每當想起那次會面,我仍然記得當時情景。開始時大家都很拘謹,似乎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於是便搜腸刮肚,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地想起什麼就說什麼。不知怎麼,我們就扯起了歷史,從夏商周的“斷代”扯到上個世紀初大清帝國的覆滅,還探討了數千年前日本朝鮮到底是不是和我們同族這樣一些複雜的問題。立剛解釋了一切,包括為什麼日本的文字里有不少漢字,為什麼一個韓國古裝電視劇里,朝鮮人不但完全使用中國的漢字,穿的也是一模一樣的中國官服,張口都是孔孟之道等等。
我們一直侃侃而談,用一些漫無邊際的高談闊論掩蓋著內心之中的情感涌動。我說的“我們”僅限於我和立剛,不包括文茂;自始至終,他幾乎都沒說什麼。由於當時──無論是立剛還是我,誰都不知道文茂的心思,所以著實冷落了他,以至於有一陣子簡直就忘記了他的存在。
儘管是這樣,我那天對文茂同樣也非常好感──我們走出咖啡屋,打算分手的一刻,夜空中忽然淅淅瀝瀝地飄落起小雨來,正在我為難之際,一直沉默的文茂忽然開口:“你開車送送老師吧,哦,老師的自行車就交給我。”
那天晚上,文茂真是辛苦至極,我們剛剛拐上阜成門橋,大雨便在滾滾驚雷中傾盆而至,一時間,馬路上水花四濺,頃刻便匯成汪洋。我當時真的很過意不去,時不時就回頭從吉普車的後窗張望著,文茂一直緊緊地跟在後頭,就好像是一個賽車運動員。行至白塔寺時,他的車輪不知壓在了什麼東西上,失去控制的他頓時騰空而起,摔入一尺多深的雨水中……
從那以後,雖說我愛的是立剛,可文茂也在我的心裡同樣有一席之地。每逢我和立剛單獨見面,我總會自覺不自覺地提起他來。立剛也喜歡和我談論文茂,他的很多事,都是那會兒立剛告訴我的。
自兒時起,文茂便是立剛的朋友。兩人同年出生,都長我五歲,只不過文茂比立剛大了兩個月。他們是鄰居,六歲那年一起拉著手上了小學,從此同窗十二載,直到立剛上了大學,二人才分手。
每逢說到這兒,立剛總要為文茂惋惜,說如果不是那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文茂一定能與他一起考入北師大。退一步講──即便發揮不正常,第一志願不成還有第二志願,再怎麼也不會名落孫山。可偏偏……
匪夷所思
這事兒說來也是湊巧,文茂的爸爸患有精神分裂症,從打文茂兩歲起,就一直住在位於房山的一所精神病醫院裡。恰恰那年五月,正是要勁兒的時候,文茂爸爸住的那排病房需要翻修,無奈之中,他媽媽只得將他爸爸接回了家。
那天夜裡,文茂的媽媽上夜班,文茂負責看護,可他後半夜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爸爸趁機溜出家門,跑到鐵道上阻攔從湛江開來正要駛入西站的K158次特快列車,結果可想而知──除了一頂讓氣浪吹落到路基之下的老式軍帽,文茂“太可怕了,”立剛說,“如果不是親身經歷,你根本無法想像……”
立剛講述了他如何陪著文茂趕赴出事現場,如何驚悚地從八百多米的鐵軌上撿回他爸爸的一塊塊血肉,又如何同他和他的媽媽一起去火葬場辦理後事,看著文茂抱著一隻黑色的骨灰匣,把他爸爸塞進萬安公墓一個狹小的格子……
“知道嗎,”立剛說,“我一直把文茂當作自己的親兄弟。”他甚至告訴我,一旦兩個人陷入絕境,比如說在大海上翻了船,他會毫不猶豫地把惟一的一隻救生圈讓給文茂,而讓自己消失在茫茫大海中。他的話令我感動不已,我甚至都產生了嫉妒,因而故意繃著臉,佯裝生氣地給他出了一個老套的難題:
“如果那時還有我,我也掉在了水裡……你那惟一的救生圈給誰呢?”
“當然給你啦,這還有什麼說的!”立剛立即回答。
我至今記得當時的情景。聽他這麼說,我忍不住笑了。可立剛卻非常認真,竟然告訴我他已經和文茂討論過這個問題,而他得到的回答十分明確,文茂說──為了我,他可以犧牲一切。
“你難道看不出來,”立剛問我,“他也非常愛你嗎?”
那一刻,我真是大吃一驚──這實在匪夷所思,一方面是說文茂的痴情,另一方面是這些話居然出自立剛的口。我不明白他為什麼要告訴我這些,直到現在,仍然百思不得其解,以至於某一天不得不這樣認為──或許立剛在冥冥的潛意識之中知道自己不久便將永遠地離開我,希望在他消失之後,我能從文茂的愛之中得到幸福。
你一定還記得,1998年的那個多事之夏。尤其對長江下游南方諸省的不少人來說,完全是滅頂之災。那場百年不遇的洪水,一夜間便使一個個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不過,我的家鄉杭州是出海口,再加上我老爸老媽住在市中心那座塔樓的22層上,我一點兒也沒有替他們擔心。而就身處北京的我本身而言,一切更是相距甚遠。
我最喜歡的是立剛那雙坦蕩而又深邃的眼睛,當他在經過短暫的沉寂,從桌子的對面注視我時,我一下子就感到心跳加速,頃刻便被胸中湧起的陣陣激動所窒息。就是那一瞬間,我生平第一次嘗到戀愛的滋味。
每當想起那次會面,我仍然記得當時情景。開始時大家都很拘謹,似乎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於是便搜腸刮肚,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地想起什麼就說什麼。不知怎麼,我們就扯起了歷史,從夏商周的“斷代”扯到上個世紀初大清帝國的覆滅,還探討了數千年前日本朝鮮到底是不是和我們同族這樣一些複雜的問題。立剛解釋了一切,包括為什麼日本的文字里有不少漢字,為什麼一個韓國古裝電視劇里,朝鮮人不但完全使用中國的漢字,穿的也是一模一樣的中國官服,張口都是孔孟之道等等。
我們一直侃侃而談,用一些漫無邊際的高談闊論掩蓋著內心之中的情感涌動。我說的“我們”僅限於我和立剛,不包括文茂;自始至終,他幾乎都沒說什麼。由於當時──無論是立剛還是我,誰都不知道文茂的心思,所以著實冷落了他,以至於有一陣子簡直就忘記了他的存在。
儘管是這樣,我那天對文茂同樣也非常好感──我們走出咖啡屋,打算分手的一刻,夜空中忽然淅淅瀝瀝地飄落起小雨來,正在我為難之際,一直沉默的文茂忽然開口:“你開車送送老師吧,哦,老師的自行車就交給我。”
那天晚上,文茂真是辛苦至極,我們剛剛拐上阜成門橋,大雨便在滾滾驚雷中傾盆而至,一時間,馬路上水花四濺,頃刻便匯成汪洋。我當時真的很過意不去,時不時就回頭從吉普車的後窗張望著,文茂一直緊緊地跟在後頭,就好像是一個賽車運動員。行至白塔寺時,他的車輪不知壓在了什麼東西上,失去控制的他頓時騰空而起,摔入一尺多深的雨水中……
從那以後,雖說我愛的是立剛,可文茂也在我的心裡同樣有一席之地。每逢我和立剛單獨見面,我總會自覺不自覺地提起他來。立剛也喜歡和我談論文茂,他的很多事,都是那會兒立剛告訴我的。
自兒時起,文茂便是立剛的朋友。兩人同年出生,都長我五歲,只不過文茂比立剛大了兩個月。他們是鄰居,六歲那年一起拉著手上了小學,從此同窗十二載,直到立剛上了大學,二人才分手。
每逢說到這兒,立剛總要為文茂惋惜,說如果不是那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文茂一定能與他一起考入北師大。退一步講──即便發揮不正常,第一志願不成還有第二志願,再怎麼也不會名落孫山。可偏偏……
匪夷所思
這事兒說來也是湊巧,文茂的爸爸患有精神分裂症,從打文茂兩歲起,就一直住在位於房山的一所精神病醫院裡。恰恰那年五月,正是要勁兒的時候,文茂爸爸住的那排病房需要翻修,無奈之中,他媽媽只得將他爸爸接回了家。
那天夜裡,文茂的媽媽上夜班,文茂負責看護,可他後半夜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爸爸趁機溜出家門,跑到鐵道上阻攔從湛江開來正要駛入西站的K158次特快列車,結果可想而知──除了一頂讓氣浪吹落到路基之下的老式軍帽,文茂“太可怕了,”立剛說,“如果不是親身經歷,你根本無法想像……”
立剛講述了他如何陪著文茂趕赴出事現場,如何驚悚地從八百多米的鐵軌上撿回他爸爸的一塊塊血肉,又如何同他和他的媽媽一起去火葬場辦理後事,看著文茂抱著一隻黑色的骨灰匣,把他爸爸塞進萬安公墓一個狹小的格子……
“知道嗎,”立剛說,“我一直把文茂當作自己的親兄弟。”他甚至告訴我,一旦兩個人陷入絕境,比如說在大海上翻了船,他會毫不猶豫地把惟一的一隻救生圈讓給文茂,而讓自己消失在茫茫大海中。他的話令我感動不已,我甚至都產生了嫉妒,因而故意繃著臉,佯裝生氣地給他出了一個老套的難題:
“如果那時還有我,我也掉在了水裡……你那惟一的救生圈給誰呢?”
“當然給你啦,這還有什麼說的!”立剛立即回答。
我至今記得當時的情景。聽他這麼說,我忍不住笑了。可立剛卻非常認真,竟然告訴我他已經和文茂討論過這個問題,而他得到的回答十分明確,文茂說──為了我,他可以犧牲一切。
“你難道看不出來,”立剛問我,“他也非常愛你嗎?”
那一刻,我真是大吃一驚──這實在匪夷所思,一方面是說文茂的痴情,另一方面是這些話居然出自立剛的口。我不明白他為什麼要告訴我這些,直到現在,仍然百思不得其解,以至於某一天不得不這樣認為──或許立剛在冥冥的潛意識之中知道自己不久便將永遠地離開我,希望在他消失之後,我能從文茂的愛之中得到幸福。
你一定還記得,1998年的那個多事之夏。尤其對長江下游南方諸省的不少人來說,完全是滅頂之災。那場百年不遇的洪水,一夜間便使一個個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不過,我的家鄉杭州是出海口,再加上我老爸老媽住在市中心那座塔樓的22層上,我一點兒也沒有替他們擔心。而就身處北京的我本身而言,一切更是相距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