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空蕩蕩的別墅里,突然響起女孩銀鈴般的笑聲。
——《雙子星》番外篇《小女孩的秘密》
寫給某人
《失控的偵探》題記:
我從沒愛過這世界。它對我也一樣。
——拜倫
這一章海嘯性格稍現,表象的溫和無害,內里的陰冷。
你也說過,看完這一文,兩主角幾乎無出彩表現。
人們,大約都是要在很久很久之後的某個瞬間,領悟到自己的命運早已無法更替。
真正的失控,往往是在你未知的某時某處。
比如,在很久很久之後的某個晚霞漫天的黃昏,有人也才如此領悟。
彼時窗外景色美極。卻眼看著自以為志得意滿的人生,倏忽間就走到了盡頭。
這一段不光是暗示了夏微的結局,其實也是海嘯的結局。雖然在終章里,場景並不一樣。這個和作者最初的考慮欠長遠有關,敗筆敗筆。
海嘯,從他收容小宜的那一刻起,他的命運已然失控。
《她說》題記:
人生如喜劇,人人皆盛妝假面,扮演各自角色,直到戲畢離場。
——伊拉斯謨
榕嵐,是小宜遇到的重要人物。她處理事情的方式給小宜莫大啟迪。她告訴小宜,有時候生命里重要的人,和生活,你往往只能選擇一個。
我們不可能把生活的勇氣和希望只寄托在一個人身上。
“好人壞人,是分的這麼清楚的麼?你只需要知道,人人皆有底線,有不可能接受之事,旁人看來也許是小題大做,但當事人眼裡,就是山呼海嘯。況且大部分情況下,在風雨招搖之中,我們為了保全自身,少不得要侵犯他人利益。”這是海嘯的原則。他的世界中只有他自己。
而榕嵐,“我只是儘量保持自己姿態完好。”
最後她到底對海嘯傾訴。同時指出:
“我內心愛欲已失。”
女子眼光,忽然有意無意瞥向門口:
“我和你很像。你總是一副溫和表情,或嬉笑佻達。你應該寫很多悲劇故事,但內心始終一無所動。
“我們一樣。”
榕嵐何等機慧,她看出小宜對海嘯的依賴。她告訴小宜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海嘯也略一怔忡,發現他的小徒弟站在門邊一動不動。
她顯然聽到了他和榕嵐最後的對話。
由於她所在的位置是門的陰影,他完全看不清徒兒臉上的表情。
只是感覺到對方的一股情緒……似乎是不安,又似是猶豫。
小女孩的身體輕輕搖晃,給他一種錯覺,似乎她隨時也要開口對他傾訴些什麼。
可是下一秒,她終於往前一步——她的小臉逃出了陰影——她笑嘻嘻地道:“師父,您發什麼愣吶?我肚子好餓哦,快帶我去吃好的!”
海嘯從小徒弟的笑臉里未發現一絲破綻。
小宜果然領會了榕嵐的用意。作出了決定。
她不會再對海嘯傾訴。
《三案件》題記:
當人越以自己的身份說話,就越不是自己。給他一個面具,他便會告訴你事實。
——王爾德
這一章是海嘯借講故事敘述自己往事。並非因他對小宜信任。他只是寂寞了太久,想要對人傾訴。而小宜,在這個時候,她在他身邊。
“嗯,我明白了……一個人不管是殺人還是不殺人,其原因都只有一個,那就是放下心理包袱,讓生活繼續。”
“殺人,只是不願向生活妥協的一種方式。”
“這是我所聽過的,最高尚的動機。”
這是海嘯對自己犯下的罪行的託辭,顯然,小宜難以接受。
“師父您放心,我是不會殺人的。”
小女孩並不知自己此時的諾言是多麼輕率。
此間本該還有一個故事,名叫《烈焰》。講述小宜和海嘯相遇之前她的故事。那時她生活完整,有自己好友。她的個性強硬,目光敏銳。與和海嘯在一起的嬉笑天真對比,暗示她內心隱秘殺意。
《烈焰》的題記:
羞恥的本質並不是我們個人的錯誤,而是被他人看見的恥辱。
——米蘭·昆德拉
你曾和我說過你是個最重承諾的人。只是為何,轉眼間就否定了一切?
所以……你才會這樣,永遠地躺在了冰冷的地下了嗎?
嗯……反正那些熾熱的溫度,我想你再也體會不到。
但這個故事出於種種原因沒有寫成。後來讓給老吳了,期待他的解說。
《魂斷胭脂島》題記:
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
——舊約·創世紀
題記已經說明了一切。小西流他人之血,自己也被他人所流。海嘯也一樣。
而小宜呢?她的結局不言自明。
楔子裡好似情愛的告白,實則在說這個故事,這個系列,和愛情完全無關。人們尋覓的伴侶,並非一定是愛情的對象,而是一路同行的夥伴。
這裡已經暗示了小宜最終的失望。
你說喜歡海嘯,他在最後面對死亡還沒有失去風度。那他歇斯底里的笑又為哪般?他寧可與小宜同歸於盡也不願給她一條生路。他不會原諒背叛自己的人。
——《雙子星》番外篇《小女孩的秘密》
寫給某人
《失控的偵探》題記:
我從沒愛過這世界。它對我也一樣。
——拜倫
這一章海嘯性格稍現,表象的溫和無害,內里的陰冷。
你也說過,看完這一文,兩主角幾乎無出彩表現。
人們,大約都是要在很久很久之後的某個瞬間,領悟到自己的命運早已無法更替。
真正的失控,往往是在你未知的某時某處。
比如,在很久很久之後的某個晚霞漫天的黃昏,有人也才如此領悟。
彼時窗外景色美極。卻眼看著自以為志得意滿的人生,倏忽間就走到了盡頭。
這一段不光是暗示了夏微的結局,其實也是海嘯的結局。雖然在終章里,場景並不一樣。這個和作者最初的考慮欠長遠有關,敗筆敗筆。
海嘯,從他收容小宜的那一刻起,他的命運已然失控。
《她說》題記:
人生如喜劇,人人皆盛妝假面,扮演各自角色,直到戲畢離場。
——伊拉斯謨
榕嵐,是小宜遇到的重要人物。她處理事情的方式給小宜莫大啟迪。她告訴小宜,有時候生命里重要的人,和生活,你往往只能選擇一個。
我們不可能把生活的勇氣和希望只寄托在一個人身上。
“好人壞人,是分的這麼清楚的麼?你只需要知道,人人皆有底線,有不可能接受之事,旁人看來也許是小題大做,但當事人眼裡,就是山呼海嘯。況且大部分情況下,在風雨招搖之中,我們為了保全自身,少不得要侵犯他人利益。”這是海嘯的原則。他的世界中只有他自己。
而榕嵐,“我只是儘量保持自己姿態完好。”
最後她到底對海嘯傾訴。同時指出:
“我內心愛欲已失。”
女子眼光,忽然有意無意瞥向門口:
“我和你很像。你總是一副溫和表情,或嬉笑佻達。你應該寫很多悲劇故事,但內心始終一無所動。
“我們一樣。”
榕嵐何等機慧,她看出小宜對海嘯的依賴。她告訴小宜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海嘯也略一怔忡,發現他的小徒弟站在門邊一動不動。
她顯然聽到了他和榕嵐最後的對話。
由於她所在的位置是門的陰影,他完全看不清徒兒臉上的表情。
只是感覺到對方的一股情緒……似乎是不安,又似是猶豫。
小女孩的身體輕輕搖晃,給他一種錯覺,似乎她隨時也要開口對他傾訴些什麼。
可是下一秒,她終於往前一步——她的小臉逃出了陰影——她笑嘻嘻地道:“師父,您發什麼愣吶?我肚子好餓哦,快帶我去吃好的!”
海嘯從小徒弟的笑臉里未發現一絲破綻。
小宜果然領會了榕嵐的用意。作出了決定。
她不會再對海嘯傾訴。
《三案件》題記:
當人越以自己的身份說話,就越不是自己。給他一個面具,他便會告訴你事實。
——王爾德
這一章是海嘯借講故事敘述自己往事。並非因他對小宜信任。他只是寂寞了太久,想要對人傾訴。而小宜,在這個時候,她在他身邊。
“嗯,我明白了……一個人不管是殺人還是不殺人,其原因都只有一個,那就是放下心理包袱,讓生活繼續。”
“殺人,只是不願向生活妥協的一種方式。”
“這是我所聽過的,最高尚的動機。”
這是海嘯對自己犯下的罪行的託辭,顯然,小宜難以接受。
“師父您放心,我是不會殺人的。”
小女孩並不知自己此時的諾言是多麼輕率。
此間本該還有一個故事,名叫《烈焰》。講述小宜和海嘯相遇之前她的故事。那時她生活完整,有自己好友。她的個性強硬,目光敏銳。與和海嘯在一起的嬉笑天真對比,暗示她內心隱秘殺意。
《烈焰》的題記:
羞恥的本質並不是我們個人的錯誤,而是被他人看見的恥辱。
——米蘭·昆德拉
你曾和我說過你是個最重承諾的人。只是為何,轉眼間就否定了一切?
所以……你才會這樣,永遠地躺在了冰冷的地下了嗎?
嗯……反正那些熾熱的溫度,我想你再也體會不到。
但這個故事出於種種原因沒有寫成。後來讓給老吳了,期待他的解說。
《魂斷胭脂島》題記:
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
——舊約·創世紀
題記已經說明了一切。小西流他人之血,自己也被他人所流。海嘯也一樣。
而小宜呢?她的結局不言自明。
楔子裡好似情愛的告白,實則在說這個故事,這個系列,和愛情完全無關。人們尋覓的伴侶,並非一定是愛情的對象,而是一路同行的夥伴。
這裡已經暗示了小宜最終的失望。
你說喜歡海嘯,他在最後面對死亡還沒有失去風度。那他歇斯底里的笑又為哪般?他寧可與小宜同歸於盡也不願給她一條生路。他不會原諒背叛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