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柯爾貝爾告訴邦奇,為了國王,他必須克服困難,不惜一切代價地完成任務。邦奇於是雇用了一個精明的古董商,讓他到穆拉諾島上去尋找願意到法國去的工匠,並許以優厚的待遇。1665年4月,三名在當地牢騷滿腹、品行不端的威尼斯工匠來到了法國。威尼斯制鏡行會的老闆們立刻通知了當局,駐巴黎的威尼斯大使薩格爾多得到命令,儘快找到這三個人並想辦法讓他們回國。可惜薩格爾多一無所獲。這一年的秋天,又有20名威尼斯工匠坐著平底船從穆拉諾島偷偷來到法國。

  “1666年2月22日,歷史書上明確地記載著,就是在這一天,法國皇家制鏡工廠製造出了第一面沒有瑕疵的鏡子。

  “沒過多久,在威尼斯政府聲稱要扣押家屬的巨大壓力下,一些威尼斯工匠從法國又回到了祖國。法國皇家制鏡工廠這時還是初創階段,缺乏人才就像嬰兒沒有母乳,是件要命的事。柯爾貝爾再次給邦奇下達命令,把工匠的家屬們一起接到法國來。威尼斯警方不知怎麼的得知了這個消息,把去了法國的工匠的家屬嚴密地監控起來,不過沒幾天,警方就放鬆了,因為這些家屬大多表現得很老實,有的還臥病在床……誰知幾天之後,警方正打算把這些家屬的情況審查一遍時,卻目瞪口呆——他們早已經跟隨法國的密使溜之大吉了。

  “威尼斯警方震怒!歷史上的‘鏡子殺人’事件就此開始了。”

  劉新宇用低沉的語調講到這兒,客廳里的人們把耳朵豎得更高了。

  “1667年1月初,嚴寒鎖住了位於巴黎勒依大街的法國皇家制鏡工廠,一名來自威尼斯的打磨拋光工人突然發高燒,幾天後不治身亡。柯爾貝爾接到報告後,雖然很惋惜,但是並沒有想很多,但就在1月25日又傳來一個令他震驚的消息:一個名叫莫拉斯的玻璃吹制工突然劇烈地胃痛,根據醫生檢驗的結果,懷疑他是被人下了毒。柯爾貝爾親自趕到工廠查看莫拉斯的病情,但是莫拉斯已經在一陣劇烈的抽搐後,一命嗚呼。

  “皇家制鏡工廠陷入一片恐怖的氣氛之中,威尼斯的工匠們接二連三地返回了祖國。

  “皇家制鏡工廠兩名工人的死因成為歷史之謎。但是,歷史學界普遍認為,他們是被來自威尼斯的間諜處死的。但是,這個時候的法國工匠已經從威尼斯工匠的手中,學到了成熟的鏡子製造技術,由於他們製造的玻璃鏡子更大而且更便宜,在世界市場上迅速占據主流地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684年完工的凡爾賽宮的鏡廊中,306塊鏡子與17扇窗戶相對,廊外庭院美景盡收其中,走在廊內像走在風景優美的油畫裡……與此同時,威尼斯穆拉諾島的鏡子業無力競爭,很快衰落。以致義大利的大使在1680年流著淚感嘆:‘我們通過上帝、大自然和辛勤勞動創建起來的事業,被幾個充滿惡意的同胞如此輕易地走私到了鄰國。’

  “隨著法國皇家制鏡工廠和世界各國制鏡工匠們在技術上的不斷革新,玻璃鏡子的生產規模和普及範圍越來越大。到19世紀末,平板玻璃製作技術日臻成熟,鏡子生產也逐漸實現了工業化和機械化,‘舊時豪門廳前鏡,掛上尋常百姓家’,鏡子成為家居的日常用品。所以,蔻子你今天能隨意買到的一面小小的鏡子,要是拿著它走在1667年寒風凜冽的巴黎街頭,保不齊就有兩個黑衣人突然跳出來抓住你,拿一把刀子架在你脖子上問:這麼好的鏡子,快說哪裡買的?不說就宰了你!”

  “要是那樣,我就告訴他們……”蔻子調皮地學著電視裡的廣告,“義烏,小商品的海洋,購物者的天堂!”

  客廳里爆發出一片笑聲,尤其是張偉,咧著大嘴哈哈傻樂。

  劉新宇講得口乾舌燥,想拿自己的果汁來喝,卻見茶几上七八個紙杯胡亂擺放在一起,誰知道哪個是自己用過的?一時有些發愣。

  旁邊的孫女士一笑,拿起一個紙杯遞給他說:“我記得很清楚,這杯是你的,喝吧。”

  劉新宇低聲說了句“謝謝”,拿起紙杯一口氣把裡面的果汁喝了個精光。

  “新宇,聽你講了這么半天的鏡子,神神秘秘的。你剛才說你從呼和浩特回來,又搞到了幾面銅鏡,帶在身上了嗎?帶著就快點拿出來給我們看看吧!”蔻子好奇地說。

  劉新宇笑著從身後拿起自己的皮包,看他胳膊彎曲的樣子,就可以知道提包有些分量。他從裡面小心翼翼地端出了4個紙包,逐一打開,分別是四面銅鏡,都是圓形的,暗綠色的,布滿了鏽斑。不同的是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的紋飾清晰精美,有的則粗糙簡單。

  “這面是隋代的,叫‘瑞獸葡萄鏡’。”劉新宇把一面銅鏡捧在掌心講解道,“看,它的鏡鈕是圓形的,內區飾有4條頭尾相連、神態各異的瑞獸,空白處填有葡萄和枝葉紋,窄素緣,外區有銘文:練形神冶,瑩質良工,如珠出匣,似月停空,當眉寫翠,對臉付紅,綺窗繡幌,俱含影中……”

  “這個字我看像‘傳’啊。”武旭指著銘文上“對臉付紅”的“付”字說。

  “你仔細看。這個字很像‘傳’,但不是‘傳’,而是‘付’字。”劉新宇說,“很多人都誤讀為‘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