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良久,正嘉才說道:“她怎麼說?”

  鄭谷聞言,便回答道:“無非是說……宮內雜亂,出外避避嫌之類的。”

  “還說什麼了,都說出來,”正嘉並不抬頭,卻仿佛能看穿一切,“她都說了什麼,一句也不要隱瞞!”

  鄭谷心頭凜然,他定了定神,終於把方才跟薛翃在殿外的對白都一一告知了皇帝。

  正嘉沉沉地聽著,在聽到鄭谷說“若太后不治而亡”的時候,嘴角猛然牽動:“她真這麼說的?”

  鄭谷儘量用委婉的口吻回答道:“仙長只怕並沒有別的意思,她也只是問問罷了。”

  “她在試探你,也是在試探朕。”正嘉眉頭緊蹙,幽幽地嘆了聲。

  鄭谷遲疑著,終於忍不住道:“皇上真的疑心……太后跟莊妃的病是仙長所為嗎?”

  皇帝不言語。

  在皇帝身側,博山爐內的煙氣本來隨著窗外的風而搖曳,在這會兒,卻突然有些凌亂。

  那是皇帝的呼吸突然加重了的緣故。

  鄭谷自然看了出來,本來在這時候他該識相地不再插嘴,但是……

  鄭谷低聲道:“其實,這會兒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照奴婢的淺見,仙長不太可能像是做這種事的人。”他的聲音很輕,輕的就像是博山爐內冒出的煙氣,給風一吹就會散開,消失無蹤。

  但是對皇帝而言,這話卻是釘子一樣尖銳。

  “她像是哪種人?”皇帝垂著頭問,字字冷沉,擲地有聲,“你能看出她是哪種人嗎?現在,連朕也看不出來。”

  鄭谷深深低頭。

  皇帝又道:“朕明知道給薛家平反太后會不高興,還是這麼做了,過去的事了,朕本來不想麻煩的又翻出來,可為什麼非要興師動眾,除了朕心裡還惦記著端妃的那點好,就是為了她了。”

  皇帝的聲音突然提高了些,像是做了好事卻受了委屈的孩子,在為自己鳴不平。

  鄭谷咽了口唾沫:“是……皇上還特追封了端妃娘娘為純愍皇后,宮內的人都在稱讚皇上聖明呢。”

  “宮內的人稱讚有什麼用,太后卻更不高興了。”皇帝說。

  鄭谷語塞。

  “朕從來沒有這麼煩心過,為了她!”正嘉深深呼吸,陰陰沉沉的目光逡巡無措,又道:“但是朕、朕總覺著抓不住她,越來越猜不透她了。”

  鄭谷微微地有些震驚,他自然最清楚皇帝的為人,這是天底下最睿智英明,卻又最薄情寡恩的君主,夫妻,子女,都打動不了他,唯有對太后還存著無可撼動的孝敬之心。

  但是這份孝敬之心,卻因為對一個女子的濃烈的喜歡,產生了一絲裂縫。

  而皇帝此刻的情形,卻很像是動了情的無措少年般,有些患得患失起來。

  鄭谷恍惚失神的時候,皇帝道:“你可知道太醫院這幾天追查太后跟莊妃病倒的原因,查到了什麼結果?”

  這件事,皇帝交給了東廠的張相,聯手慎刑司,並太醫院一塊兒細查,把太后跟莊妃這月余中每天的飲食起居,接觸之物等,事無巨細盡數查了個明明白白。

  鄭谷道:“奴婢……不知道。”

  皇帝道:“莊妃跟太后的飲食很不一樣,所到的地方碰觸的東西自也不同,他們之間最大的共同點,是那個九仙薯蕷煎!”

  鄭谷雖然早有準備,但親耳聽見,仍是驚了一跳:“這個,是和玉仙長送給莊妃娘娘的方子,娘娘用著很好,才給太后娘娘用了的,可是……這麼長時間來一直都沒有問題,怎麼會出事兒呢?”

  皇帝說道:“不知道,正經醫理藥理上的事,不是朕所能參透的,太醫院他們也還在細查。”

  鄭谷略略鬆了口氣:“雖然是這樣,但也未必真的是這方子的問題,畢竟是道家良方,據說也是有典籍可查的,太醫院的人還曾細細看過,配藥之類都是好的。再者說,倘若仙長有意害人,也不至於這樣肆無忌憚的動手。”

  皇帝聽了這一番話,臉色稍微好轉了點:“是啊,朕也是這麼想的。”

  鄭谷心頭一動,突然想:皇帝其實也是不想承認是九仙薯蕷煎出的問題,皇帝的心裡……其實是認為、或者盼著此事跟和玉無關的。

  兩人說過了此事,正嘉道:“明兒和玉出宮,要多派些人跟著,免得又出糟心的事兒,就讓江恆……”

  不期然說出這個熟悉的名字,皇帝跟鄭谷都是一愣。

  然後正嘉輕嘆了聲:“罷了,讓那個什麼季驍……調派些人手跟著吧。”

  鄭谷應承,皇帝這才徐徐起身,道:“去永福宮。”

  ***

  鄭谷陪著皇帝來至永福宮,卻見門口站著兩個面生的小太監。

  鄭谷手下的內侍過去一問,回來道:“是大皇子殿下正在探望太后娘娘。”

  皇帝聽了,下輦入內,鄭谷則吩咐永福宮的人不用聲張,又讓跟隨的侍從們都等在殿外,不得入內。

  皇帝只帶了鄭谷一個人,徐步進了永福宮的正殿。

  一路望內,將到太后寢殿的時候,遠遠地看到太后的伺候人等都在門口,因見皇帝來到,正要行禮通稟,早給鄭谷先制止住,又命眾人都退了下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