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頁
國不可一日無君,皇帝駕崩的第二天,以孫閣老為首的一干大臣就極力要求太子殷煥陽登基為帝,之後再處理皇帝的身後事,可殷煥陽卻沒有答應,他以太子的名義詔令全國各地藩王入京弔唁,皇帝出殯的那一天,他和太子君,以及皇太孫皇次孫全都沒有露面,送皇帝入皇陵的是三皇子四皇子和召回來的皇室宗親,換做是別人,恐怕早就招來百官以及百姓的唾罵了,畢竟人死如燈滅,再大的仇怨都該了結了,奇怪的是,不論是百官,還是天下讀書人,亦或者是百姓,誰都沒有說他們一句不是,就好像這件事根本沒有發生過一般。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後君千歲千歲千千歲!太孫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兩個月後,殷煥陽在百官和所有皇室宗親的擁戴下登基為帝,金鑾殿上,三唿萬歲震天徹地,一身龍袍的殷煥陽攜手身著大紅色鳳袍的封繼夜,帶著兩個兒子步入金鑾殿,一步步踏上最上方象徵著最高權力的龍椅,殷煥陽半點不避諱,直接帶著妻兒一起坐在龍椅之上。
「諸位愛卿平身。」
夫夫二人彼此對看一眼,殷煥陽霸氣的一揮手,跪在下面的文武百官和皇室宗親不約而同的叩首:「多謝皇上!」
數百人依序起身,當他們看到坐在龍椅上的後君父子時,一些極重規矩的老臣幾不可查的皺皺眉,思及今日是他的登基大典,他們終究還是按捺住了,沒有站出去說教,而且他們隱隱都知道,新帝可不是先皇,多年沙場征戰,造就了他殺伐果斷的強勢,加上看似溫和軟綿,實則強勢狠辣的後君,他們想再像從前一般在朝堂上以教訓皇帝為榮,恐怕不是那麼容易了。
「吳謹。」
殷煥陽沉聲一喚,吳謹畢恭畢敬的躬身,拿起小太監送上來的聖旨展開:「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蒙上天厚愛,朕今日登基為帝,以後必以天下蒼生社稷為己任,兢兢業業,保我明夏江山萬年不朽…即日起,尊太后為太皇太后,尊先帝後君為東宮皇太君,尊朕生父德君為西宮皇太君,冊封太子君封繼夜為正宮皇后君,冊封長子殷煦辰為東宮太子,次子殷煦凡為夜親王,欽此!」
聖旨的內容極為繁長,事實上卻只有最後的賜封才是重點,而唯一讓人感覺意外的就是,新帝居然決定尊兩宮皇太君,這是明夏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事情,不過思及東宮皇太君素來的德行,以及德君確實是新帝親爹,而且不是能擔起大事的主,倒也沒人站出來反對。
關於這事兒,殷煥陽夫夫也提前給東宮皇太君打過招唿,確定他和西宮皇太君都能接受才決定下來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閔賢公主賢惠聰穎,溫婉賢淑,今冊封為皇長公主,賜婚隆昌侯世子,閔惠公主賜封正一品陵蘭公主,賜婚後君兄長封繼瀚,欽此!」
又一封聖旨讀完,整個金鑾殿依然鴉雀無聲,每個人都知道,真正決定明夏國未來的聖旨都還在後面,兩位公主的賜婚,大部份人都知道,新帝並非亂點鴛鴦譜,而是她們先看中了對方,再私下詢問對方的意思,雙方都認可後才聖旨賜婚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前內閣大學士,後君生父封易恆遭受不白之冤,含恨而終,追封其為一品北平候,嫡長子封繼辰為正一品忠順侯,其妻封亦川為正一品侯夫人,爵位世襲罔替,綿延子孫後代,後君義兄葉君珩賜封正一品逍遙侯,其夫褚天浪,賜封正一品潼陽侯,夫夫二人共同執掌西廠,常大將軍嫡長子常歡多年來輔助朕有功,賜封常大將軍為正一品天青侯,淮陵侯世子穆景舟剝奪世子之名,賜封正一品永安侯,內閣首輔孫閣老賜封正一品忠君侯,內閣江閣老賜封…欽此!」
該賜封的全部都賜封了,一個也沒有漏掉,先帝吝於給予爵位,殷煥陽卻是大方得很,一口氣封了十幾個正一品侯爵,還有一連串的官員任命等,一朝天子一朝臣,從今往後,新的朝政必將帶來新的格局。
「多謝皇上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以孫閣老為主,所有獲得賜封的人都跪地謝恩,殷煥陽拂手讓他們平身,吳謹再次展開第四封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即日起,廢除新帝登基,親王必須前往封地,不奉詔令永世不得離開封地的律例,分封各地的藩王三月內必須全部入京,交回封地直轄權,以後留任京城,可入朝參政,國庫增設親王俸祿,三月內拒不回京者,視為逆謀造反,派嘯凌軍前往武力降服,欽此!」
「…」
這封聖旨念完,所有人都忍不住瞪大眼望著高坐龍椅之上的帝後,特別是參加了先帝葬禮,卻被扣在京城不讓離去的藩王們,他們做夢也沒想到,此生居然還有長住京城的機會,即便如此一來他們將失去封地,可聖旨已經說了,允許他們參與朝政,他們再也不是被圈養起來隨時可以宰殺的高級畜生了,殷煥陽給了他們尊嚴,跟尊嚴比起來,封地又算什麼?
「臣,叩謝皇恩!」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干皇室宗親不約而同的跪下,有些年長者甚至已經老淚縱橫,看到這裡,原本想要反對的大臣默默的咽下了即將脫口的祖宗規矩,藩王作亂一直都是明夏的心腹大患,如今看他們一個個激動成這樣,他們才隱隱意識到,或許他們之中的大部份人都是不願意作亂的,只是被迫拿起武器為自己和子孫後代爭取應有的尊嚴罷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後君千歲千歲千千歲!太孫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兩個月後,殷煥陽在百官和所有皇室宗親的擁戴下登基為帝,金鑾殿上,三唿萬歲震天徹地,一身龍袍的殷煥陽攜手身著大紅色鳳袍的封繼夜,帶著兩個兒子步入金鑾殿,一步步踏上最上方象徵著最高權力的龍椅,殷煥陽半點不避諱,直接帶著妻兒一起坐在龍椅之上。
「諸位愛卿平身。」
夫夫二人彼此對看一眼,殷煥陽霸氣的一揮手,跪在下面的文武百官和皇室宗親不約而同的叩首:「多謝皇上!」
數百人依序起身,當他們看到坐在龍椅上的後君父子時,一些極重規矩的老臣幾不可查的皺皺眉,思及今日是他的登基大典,他們終究還是按捺住了,沒有站出去說教,而且他們隱隱都知道,新帝可不是先皇,多年沙場征戰,造就了他殺伐果斷的強勢,加上看似溫和軟綿,實則強勢狠辣的後君,他們想再像從前一般在朝堂上以教訓皇帝為榮,恐怕不是那麼容易了。
「吳謹。」
殷煥陽沉聲一喚,吳謹畢恭畢敬的躬身,拿起小太監送上來的聖旨展開:「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蒙上天厚愛,朕今日登基為帝,以後必以天下蒼生社稷為己任,兢兢業業,保我明夏江山萬年不朽…即日起,尊太后為太皇太后,尊先帝後君為東宮皇太君,尊朕生父德君為西宮皇太君,冊封太子君封繼夜為正宮皇后君,冊封長子殷煦辰為東宮太子,次子殷煦凡為夜親王,欽此!」
聖旨的內容極為繁長,事實上卻只有最後的賜封才是重點,而唯一讓人感覺意外的就是,新帝居然決定尊兩宮皇太君,這是明夏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事情,不過思及東宮皇太君素來的德行,以及德君確實是新帝親爹,而且不是能擔起大事的主,倒也沒人站出來反對。
關於這事兒,殷煥陽夫夫也提前給東宮皇太君打過招唿,確定他和西宮皇太君都能接受才決定下來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閔賢公主賢惠聰穎,溫婉賢淑,今冊封為皇長公主,賜婚隆昌侯世子,閔惠公主賜封正一品陵蘭公主,賜婚後君兄長封繼瀚,欽此!」
又一封聖旨讀完,整個金鑾殿依然鴉雀無聲,每個人都知道,真正決定明夏國未來的聖旨都還在後面,兩位公主的賜婚,大部份人都知道,新帝並非亂點鴛鴦譜,而是她們先看中了對方,再私下詢問對方的意思,雙方都認可後才聖旨賜婚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前內閣大學士,後君生父封易恆遭受不白之冤,含恨而終,追封其為一品北平候,嫡長子封繼辰為正一品忠順侯,其妻封亦川為正一品侯夫人,爵位世襲罔替,綿延子孫後代,後君義兄葉君珩賜封正一品逍遙侯,其夫褚天浪,賜封正一品潼陽侯,夫夫二人共同執掌西廠,常大將軍嫡長子常歡多年來輔助朕有功,賜封常大將軍為正一品天青侯,淮陵侯世子穆景舟剝奪世子之名,賜封正一品永安侯,內閣首輔孫閣老賜封正一品忠君侯,內閣江閣老賜封…欽此!」
該賜封的全部都賜封了,一個也沒有漏掉,先帝吝於給予爵位,殷煥陽卻是大方得很,一口氣封了十幾個正一品侯爵,還有一連串的官員任命等,一朝天子一朝臣,從今往後,新的朝政必將帶來新的格局。
「多謝皇上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以孫閣老為主,所有獲得賜封的人都跪地謝恩,殷煥陽拂手讓他們平身,吳謹再次展開第四封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即日起,廢除新帝登基,親王必須前往封地,不奉詔令永世不得離開封地的律例,分封各地的藩王三月內必須全部入京,交回封地直轄權,以後留任京城,可入朝參政,國庫增設親王俸祿,三月內拒不回京者,視為逆謀造反,派嘯凌軍前往武力降服,欽此!」
「…」
這封聖旨念完,所有人都忍不住瞪大眼望著高坐龍椅之上的帝後,特別是參加了先帝葬禮,卻被扣在京城不讓離去的藩王們,他們做夢也沒想到,此生居然還有長住京城的機會,即便如此一來他們將失去封地,可聖旨已經說了,允許他們參與朝政,他們再也不是被圈養起來隨時可以宰殺的高級畜生了,殷煥陽給了他們尊嚴,跟尊嚴比起來,封地又算什麼?
「臣,叩謝皇恩!」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干皇室宗親不約而同的跪下,有些年長者甚至已經老淚縱橫,看到這裡,原本想要反對的大臣默默的咽下了即將脫口的祖宗規矩,藩王作亂一直都是明夏的心腹大患,如今看他們一個個激動成這樣,他們才隱隱意識到,或許他們之中的大部份人都是不願意作亂的,只是被迫拿起武器為自己和子孫後代爭取應有的尊嚴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