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只有她,在東宮的角落裡讓淚迷了眼,母親找到她時,已經怒不可遏。
母親真的很生氣,蹲下來看著她,說了最嚴重的話,卻是用最溫柔的語氣:“阿嬌,你這是不孝啊。”
不孝嗎?
阿嬌不是不知道館陶心中的恨,可她的恨,為何要她來成全。
世人都知道館陶與栗姬的過節,卻不知一切只是源於館陶對後位的執念。
她還是流著淚,一言不發。
她惹怒了館陶,最終受牽累的還是劉榮。
他已經被廢,居然還是放不過他,臨江王算什麼,劉榮本是太子。
景帝私下見她,交談許久,最終他問:“阿嬌,你願意嫁給徹兒嗎?”
可這個時候,她怎麼會說不。
她進宮前,母親問她:阿嬌,你可想保住劉榮性命?
母親問得玩味,可她聽得心驚,她曾想過也許母親什麼都不知道,也許她只是被一個後位迷得失了眼,什麼也看不到。
可原來她什麼都知道,她只是在逼她,逼她就範。
她看著景帝,嬌笑一聲,“這事自然是舅舅與母親安排,阿嬌信得過舅舅。”
插pter 2
一個被廢的太子,門庭冷落四字怎麼夠形容,阿嬌信步走入臨江王府,在廊前收起油紙傘。
“阿嬌。”
這一聲呼喚,親切依舊,卻比往日更多了幾分隨意,阿嬌細細看著他雕刻一樣的容貌,見他不因被廢而頹然,反而神采奕奕,倒不是原先小心謹慎的樣子了。
阿嬌輕聲笑著,許久不見的調皮,“我來時被淋了雨,榮哥哥怎麼不想著給我一碗薑茶喝?”
劉榮低聲責備,只是語氣里全是關懷,“怎麼這樣不小心。”
劉榮親自為她煮了薑茶,兩人就在廚房坐了下來。劉榮安然的樣子,似乎他不曾是太子,此處也不是被廢棄的宅子,而是他在此處找到了心安的歸所。
這是劉榮的聰明之處,他知道進退,懂得時局。
可饒是如此她還是會內疚,“若不是我母親……”
“不是你母親,也許還會有別人。”劉榮截住她的傻話,若沒有景帝的默許,劉嫖並不敢這樣大膽吧。
阿嬌低頭呢喃,“對不起。”
劉榮凝視她良久,忽然道:“你呀……”
他怎會不知道阿嬌的心意,可景帝對他母親一次次的試探,一次次的失望他都知道,他早知會是這樣的結局,他的母親總是過分高估了自己。
他早知道卻什麼也做不了,皇帝總是忌憚成年皇子,何況是太子,若他籠絡權貴如長公主豈非更惹人猜忌,尤其他不願阿嬌牽扯其中。
他寧可阿嬌來日嫁給真心待他的郎君,過著尋常的日子,沒有權謀沒有爭奪。
可他錯了,他忘記阿嬌有一個這樣有野心的母親,她的母親是那樣驕傲,驕傲到她的女兒只能是皇后。
阿嬌低頭喝了薑湯,悶著嗓子說:“不想榮哥哥煮的薑湯不比府里廚子做得差呢。”
劉榮靜靜看著她,微微笑著,他知道這樣見她的日子不多了,也許下一次,她已是劉徹的太子妃。
阿嬌走得時候並沒有說什麼傷感的話,只說:“榮哥哥一定要記得我現在的樣子,這是阿嬌的樣子,你不准忘。”
你不准忘記你也不能忘記,若你忘了,不知世間還有誰會記得堂邑侯府的阿嬌究竟是個怎樣的女子。
劉榮點頭。
淅淅瀝瀝的雨瀰漫了整個長安,這是第一次,劉榮擁她入懷,第一次那麼真切地聞到她身上淡淡的鳳涎香。
阿嬌此行還是沒有瞞過館陶,她嚴厲地指責:“阿嬌,你真令母親失望。”
臨江王府,劉榮低低輕嘆,“阿嬌啊……”
這時駱炳前來回話,“王爺,快去瞧瞧娘娘罷,她怕是熬不住了。”
劉榮神色一斂,或悲或怒都已經隱去,母親……與他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栗姬娘娘,他的母親。
見到栗姬時,她已經沒有半點寵妃的華美氣度,劉榮記得兒時只能遠遠看母親一眼,那一眼他竟以為她恍如神仙妃子,那般美麗。
以色侍君,總有容顏老去的那一日,栗姬再美,也會老去。
“榮兒。”栗姬伸出手,不顯得分外蒼老,卻是瘦得觸目驚心。
劉榮握住她的手,低聲喚她:“母親。”
栗姬一笑,曾經傾國傾城的美人,如今再一笑卻還是這般動人,“兒啊,母親婦孺短見,終是害了你。你父親登基前我便在他身邊,後來獲封栗姬榮寵數年,如今我只有一個心愿,我要死在宮裡,死在你父親身邊。”
劉榮低聲應承,“既是母親心愿,哪怕榮兒賠上性命,也要成全母親的。”
可如今這般境地,景帝只怕恨他們母子入骨,又該怎麼化解……一時竟全是愁緒,心中那根弦繃得越發緊了。
翌日,他沐浴,整理好衣冠進了大漢朝的皇宮。他曾是這片宮殿的主人,如今卻只是客人,不速之客。
竇太后見著他紅了雙眼,她不喜栗姬,可劉榮畢竟是她的親孫兒,如今再見劉榮,竟恍如隔世。
“皇祖母可看夠了?”
劉榮風雅笑著,堪堪正是大漢皇子的氣度,從容不迫。
竇太后是經歷過三朝的人物,哪裡會沒有這樣的眼裡,如今的劉榮風度分明更甚往日,心中暗暗稱奇,嘴上卻笑著說,“我老婆子哪裡肯看夠,我的孫兒可都是大人物。”
劉榮也陪著她笑,“哪裡有什麼大人物,不過是孫子來看看祖母罷了。”
竇太后由著景帝廢栗姬,廢太子,可她心中對劉榮哪裡捨得,如今聽劉榮這樣講,深埋於心得儒幕之情都被勾了起來,不由嗔道:“我才好些,你又來招惹我。”
祖孫兩人都知今時與往日不同,竟相顧無言,親情啊……一入這深諳的宮廷便全成了計謀手段。
忽聽得一響亮清脆的聲音,“舅舅,我說了吧,今日姥姥這裡必有好吃的點心。”如此俏皮可愛,敢在太后宮裡這樣咋咋呼呼喊鬧的,除了阿嬌還有哪個?
而她口中的舅舅,正是漢景帝,劉啟。
廢太子之後,時隔兩年,父子倆再見時竟是這樣其樂融融的時候,劉榮只是微微垂著頭,喚劉啟一聲:“父親。”
不是皇帝,不是父皇,而是父親。
恨嗎,不顧父子之情,不顧一點情義,他輕描淡寫的一道旨意,將他身為太子的驕傲毀了個乾淨,恨嗎……恨吧!
恨又如何,不恨又如何,兩年不見,他已經老了許多……
倒是劉啟見到劉榮時一怔,卻不知該如何開口,阿嬌心思玲瓏,甜笑著道:“舅舅多日不見榮表哥,正是言不知何處起呢!”
劉啟立刻笑了開來,“阿嬌說得是呢。”說罷不再去看劉榮,劉徹再乖巧再合他心意,劉榮又何嘗不是他的孩子,只是他是君王,如何敢做到一碗水端平。
母親真的很生氣,蹲下來看著她,說了最嚴重的話,卻是用最溫柔的語氣:“阿嬌,你這是不孝啊。”
不孝嗎?
阿嬌不是不知道館陶心中的恨,可她的恨,為何要她來成全。
世人都知道館陶與栗姬的過節,卻不知一切只是源於館陶對後位的執念。
她還是流著淚,一言不發。
她惹怒了館陶,最終受牽累的還是劉榮。
他已經被廢,居然還是放不過他,臨江王算什麼,劉榮本是太子。
景帝私下見她,交談許久,最終他問:“阿嬌,你願意嫁給徹兒嗎?”
可這個時候,她怎麼會說不。
她進宮前,母親問她:阿嬌,你可想保住劉榮性命?
母親問得玩味,可她聽得心驚,她曾想過也許母親什麼都不知道,也許她只是被一個後位迷得失了眼,什麼也看不到。
可原來她什麼都知道,她只是在逼她,逼她就範。
她看著景帝,嬌笑一聲,“這事自然是舅舅與母親安排,阿嬌信得過舅舅。”
插pter 2
一個被廢的太子,門庭冷落四字怎麼夠形容,阿嬌信步走入臨江王府,在廊前收起油紙傘。
“阿嬌。”
這一聲呼喚,親切依舊,卻比往日更多了幾分隨意,阿嬌細細看著他雕刻一樣的容貌,見他不因被廢而頹然,反而神采奕奕,倒不是原先小心謹慎的樣子了。
阿嬌輕聲笑著,許久不見的調皮,“我來時被淋了雨,榮哥哥怎麼不想著給我一碗薑茶喝?”
劉榮低聲責備,只是語氣里全是關懷,“怎麼這樣不小心。”
劉榮親自為她煮了薑茶,兩人就在廚房坐了下來。劉榮安然的樣子,似乎他不曾是太子,此處也不是被廢棄的宅子,而是他在此處找到了心安的歸所。
這是劉榮的聰明之處,他知道進退,懂得時局。
可饒是如此她還是會內疚,“若不是我母親……”
“不是你母親,也許還會有別人。”劉榮截住她的傻話,若沒有景帝的默許,劉嫖並不敢這樣大膽吧。
阿嬌低頭呢喃,“對不起。”
劉榮凝視她良久,忽然道:“你呀……”
他怎會不知道阿嬌的心意,可景帝對他母親一次次的試探,一次次的失望他都知道,他早知會是這樣的結局,他的母親總是過分高估了自己。
他早知道卻什麼也做不了,皇帝總是忌憚成年皇子,何況是太子,若他籠絡權貴如長公主豈非更惹人猜忌,尤其他不願阿嬌牽扯其中。
他寧可阿嬌來日嫁給真心待他的郎君,過著尋常的日子,沒有權謀沒有爭奪。
可他錯了,他忘記阿嬌有一個這樣有野心的母親,她的母親是那樣驕傲,驕傲到她的女兒只能是皇后。
阿嬌低頭喝了薑湯,悶著嗓子說:“不想榮哥哥煮的薑湯不比府里廚子做得差呢。”
劉榮靜靜看著她,微微笑著,他知道這樣見她的日子不多了,也許下一次,她已是劉徹的太子妃。
阿嬌走得時候並沒有說什麼傷感的話,只說:“榮哥哥一定要記得我現在的樣子,這是阿嬌的樣子,你不准忘。”
你不准忘記你也不能忘記,若你忘了,不知世間還有誰會記得堂邑侯府的阿嬌究竟是個怎樣的女子。
劉榮點頭。
淅淅瀝瀝的雨瀰漫了整個長安,這是第一次,劉榮擁她入懷,第一次那麼真切地聞到她身上淡淡的鳳涎香。
阿嬌此行還是沒有瞞過館陶,她嚴厲地指責:“阿嬌,你真令母親失望。”
臨江王府,劉榮低低輕嘆,“阿嬌啊……”
這時駱炳前來回話,“王爺,快去瞧瞧娘娘罷,她怕是熬不住了。”
劉榮神色一斂,或悲或怒都已經隱去,母親……與他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栗姬娘娘,他的母親。
見到栗姬時,她已經沒有半點寵妃的華美氣度,劉榮記得兒時只能遠遠看母親一眼,那一眼他竟以為她恍如神仙妃子,那般美麗。
以色侍君,總有容顏老去的那一日,栗姬再美,也會老去。
“榮兒。”栗姬伸出手,不顯得分外蒼老,卻是瘦得觸目驚心。
劉榮握住她的手,低聲喚她:“母親。”
栗姬一笑,曾經傾國傾城的美人,如今再一笑卻還是這般動人,“兒啊,母親婦孺短見,終是害了你。你父親登基前我便在他身邊,後來獲封栗姬榮寵數年,如今我只有一個心愿,我要死在宮裡,死在你父親身邊。”
劉榮低聲應承,“既是母親心愿,哪怕榮兒賠上性命,也要成全母親的。”
可如今這般境地,景帝只怕恨他們母子入骨,又該怎麼化解……一時竟全是愁緒,心中那根弦繃得越發緊了。
翌日,他沐浴,整理好衣冠進了大漢朝的皇宮。他曾是這片宮殿的主人,如今卻只是客人,不速之客。
竇太后見著他紅了雙眼,她不喜栗姬,可劉榮畢竟是她的親孫兒,如今再見劉榮,竟恍如隔世。
“皇祖母可看夠了?”
劉榮風雅笑著,堪堪正是大漢皇子的氣度,從容不迫。
竇太后是經歷過三朝的人物,哪裡會沒有這樣的眼裡,如今的劉榮風度分明更甚往日,心中暗暗稱奇,嘴上卻笑著說,“我老婆子哪裡肯看夠,我的孫兒可都是大人物。”
劉榮也陪著她笑,“哪裡有什麼大人物,不過是孫子來看看祖母罷了。”
竇太后由著景帝廢栗姬,廢太子,可她心中對劉榮哪裡捨得,如今聽劉榮這樣講,深埋於心得儒幕之情都被勾了起來,不由嗔道:“我才好些,你又來招惹我。”
祖孫兩人都知今時與往日不同,竟相顧無言,親情啊……一入這深諳的宮廷便全成了計謀手段。
忽聽得一響亮清脆的聲音,“舅舅,我說了吧,今日姥姥這裡必有好吃的點心。”如此俏皮可愛,敢在太后宮裡這樣咋咋呼呼喊鬧的,除了阿嬌還有哪個?
而她口中的舅舅,正是漢景帝,劉啟。
廢太子之後,時隔兩年,父子倆再見時竟是這樣其樂融融的時候,劉榮只是微微垂著頭,喚劉啟一聲:“父親。”
不是皇帝,不是父皇,而是父親。
恨嗎,不顧父子之情,不顧一點情義,他輕描淡寫的一道旨意,將他身為太子的驕傲毀了個乾淨,恨嗎……恨吧!
恨又如何,不恨又如何,兩年不見,他已經老了許多……
倒是劉啟見到劉榮時一怔,卻不知該如何開口,阿嬌心思玲瓏,甜笑著道:“舅舅多日不見榮表哥,正是言不知何處起呢!”
劉啟立刻笑了開來,“阿嬌說得是呢。”說罷不再去看劉榮,劉徹再乖巧再合他心意,劉榮又何嘗不是他的孩子,只是他是君王,如何敢做到一碗水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