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榮七道:「要不,皇上把常大人調回京城來?讓他到宮裡當差,不比在遼東苦寒之地強?」
韓允漴想了想,覺得肋下又是一涼,「唔……再說吧。」
常清河那一日在通州守著,得了新皇登基的消息後,一顆心終於落地。
他讓李明堂善後,輕裝簡行,一人單騎,策馬趕去了他與梁玄琛事先約定好的地點,然而等來等去,等得月升月落,風起風停,等得窗前的海棠花都落了,也沒有等來梁玄琛。
有那麼一刻,他都有些恍惚了,懷疑他自己是不是做了一場大夢,夢裡什麼都有,然而夢醒了,他孑然一身,不知君在何處。
李明堂輾轉找到了他,讓他回去復命,新帝登基第一件事,便是收歸舉國上下一百多道兵符,全部投入熔爐再造,手持兵符和印信的武將們都要回京。這件事辦得聲勢浩大,常清河站在人堆里,眼看著真假兵符一大堆令牌被推進一個巧奪天工的大爐子裡,底下也不知道用什麼在燒,瑩藍的火焰躥出幾丈高。只一盞茶的功夫化成赤水的玄鐵混入了其他的金屬,流淌到一個個模具內。
新制的兵符最後是從水裡冷卻後撈起來的,形態比以前精緻許多,經過特殊的切割,齒痕嶄新,難以仿製。
常清河要帶著新的左半闕兵符回遼東,他之前去的時候是假傳聖旨假冒欽差,這一次倒是名正言順且官拜總督。新帝對他青眼有加,可謂加官進爵榮寵無限,風頭都要蓋過了冒著殺頭之險駐守在京城調兵遣將的顧長風等人。
拿著委任狀和兵符,他只覺得悵然若失。
在京城又住了些時日,謝絕了一切閒雜人等的騷擾,常清河終於得了梁玄琛捎來的信,約他去揚州相見。
他有些不高興,招呼都不打一個,那人竟然自己先一步跑去揚州了,這算什麼?
那名來傳話的小廝見狀,替梁玄琛解釋道:「常大人您是不知道,前陣子國舅爺讓皇帝給扣在宮中呢,後來又差他去辦什麼事,國舅爺不肯,僵持了好一些時日,不久前才從宮裡出來的。」
常清河氣得差點又要起兵造反。
「國舅爺不是不想等你一起走,這不是沒辦法嗎,他是逃去揚州的。」
常清河聽罷,立刻要小廝帶路,他好即刻啟程趕往揚州。
從京城至揚州,坐船最快,但是如果策馬日夜不停趕路,那自然還是騎馬更快。小廝一聽要騎馬,還要披星戴月地趕路,嚇得腿都軟了,扯著常清河一定要坐船。船都備好了,且是快船,說不定還能趕上同樣走水路的國舅爺。
既如此,常清河也不再囉嗦,他簡單收拾了一下便跟著小廝去了碼頭,結果一到碼頭,已經備下的哪裡就是快船了,分明是一艘美輪美奐吃水極深的畫舫,連半卷珠簾後的歌女都齊活了。
常清河一臉狐疑地上船,才上甲板船工便收起攬繩起錨,畫舫左右各有八艘小船相系,拖著大船一路南下。
珠簾後一縷琴音傳來,常清河抿著唇,不知道該笑還是該怒,若是捋起袖子把梁玄琛按倒了胖揍一頓,又實在大煞風景。
他一輩子沒做過什麼風雅之事,皆是因得無暇顧及,其實早在那一年初遇梁玄琛,他望著牆上的字畫給他起名「清河」的時候,他就見識了什麼是風雅。他自然是喜歡他的風雅,才會千山萬水地追隨著他。
梁玄琛萬般無奈的時候,他心中也嘲笑過他的風雅,直至今日,泛舟水上,聽這春風裹挾中的琴音,他才真正領略了個中妙處。
掀起珠簾,他穿過門洞緩緩走向了他。
(全文完)
韓允漴想了想,覺得肋下又是一涼,「唔……再說吧。」
常清河那一日在通州守著,得了新皇登基的消息後,一顆心終於落地。
他讓李明堂善後,輕裝簡行,一人單騎,策馬趕去了他與梁玄琛事先約定好的地點,然而等來等去,等得月升月落,風起風停,等得窗前的海棠花都落了,也沒有等來梁玄琛。
有那麼一刻,他都有些恍惚了,懷疑他自己是不是做了一場大夢,夢裡什麼都有,然而夢醒了,他孑然一身,不知君在何處。
李明堂輾轉找到了他,讓他回去復命,新帝登基第一件事,便是收歸舉國上下一百多道兵符,全部投入熔爐再造,手持兵符和印信的武將們都要回京。這件事辦得聲勢浩大,常清河站在人堆里,眼看著真假兵符一大堆令牌被推進一個巧奪天工的大爐子裡,底下也不知道用什麼在燒,瑩藍的火焰躥出幾丈高。只一盞茶的功夫化成赤水的玄鐵混入了其他的金屬,流淌到一個個模具內。
新制的兵符最後是從水裡冷卻後撈起來的,形態比以前精緻許多,經過特殊的切割,齒痕嶄新,難以仿製。
常清河要帶著新的左半闕兵符回遼東,他之前去的時候是假傳聖旨假冒欽差,這一次倒是名正言順且官拜總督。新帝對他青眼有加,可謂加官進爵榮寵無限,風頭都要蓋過了冒著殺頭之險駐守在京城調兵遣將的顧長風等人。
拿著委任狀和兵符,他只覺得悵然若失。
在京城又住了些時日,謝絕了一切閒雜人等的騷擾,常清河終於得了梁玄琛捎來的信,約他去揚州相見。
他有些不高興,招呼都不打一個,那人竟然自己先一步跑去揚州了,這算什麼?
那名來傳話的小廝見狀,替梁玄琛解釋道:「常大人您是不知道,前陣子國舅爺讓皇帝給扣在宮中呢,後來又差他去辦什麼事,國舅爺不肯,僵持了好一些時日,不久前才從宮裡出來的。」
常清河氣得差點又要起兵造反。
「國舅爺不是不想等你一起走,這不是沒辦法嗎,他是逃去揚州的。」
常清河聽罷,立刻要小廝帶路,他好即刻啟程趕往揚州。
從京城至揚州,坐船最快,但是如果策馬日夜不停趕路,那自然還是騎馬更快。小廝一聽要騎馬,還要披星戴月地趕路,嚇得腿都軟了,扯著常清河一定要坐船。船都備好了,且是快船,說不定還能趕上同樣走水路的國舅爺。
既如此,常清河也不再囉嗦,他簡單收拾了一下便跟著小廝去了碼頭,結果一到碼頭,已經備下的哪裡就是快船了,分明是一艘美輪美奐吃水極深的畫舫,連半卷珠簾後的歌女都齊活了。
常清河一臉狐疑地上船,才上甲板船工便收起攬繩起錨,畫舫左右各有八艘小船相系,拖著大船一路南下。
珠簾後一縷琴音傳來,常清河抿著唇,不知道該笑還是該怒,若是捋起袖子把梁玄琛按倒了胖揍一頓,又實在大煞風景。
他一輩子沒做過什麼風雅之事,皆是因得無暇顧及,其實早在那一年初遇梁玄琛,他望著牆上的字畫給他起名「清河」的時候,他就見識了什麼是風雅。他自然是喜歡他的風雅,才會千山萬水地追隨著他。
梁玄琛萬般無奈的時候,他心中也嘲笑過他的風雅,直至今日,泛舟水上,聽這春風裹挾中的琴音,他才真正領略了個中妙處。
掀起珠簾,他穿過門洞緩緩走向了他。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