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觀音像既焚,半身男子便不再至。

  書生病體日漸沉重,終日形銷骨立,似萬念俱灰。

  鄉里只道他為妖邪所迷過久,皆雲藥石罔效。

  如是數月余,某夜,生聞屋內米缸有聲響,舉燈探視。

  見缸中一人,唇紅齒白,髮絲委頓,抬首笑道,“怎連口麵餅都無?”

  生喜極而泣,“吾道是焚了那神像,汝定也灰飛煙滅。”

  那人曰,“否。吾為天地化生,既生則與本物無關,非其所牽,亦不會因其亡而亡。”

  書生大喜,“如是說。無礙?”

  那人曰,“無礙。”舉掌示意書生將其從缸中托將出來。

  書生將其托出,見其神色困頓,身體疲軟,指尖似纖細難支,道,“這是何故?”

  半身男子喘息道,“雖生死無礙。然終猶如花木傾其盆,有所傷也。”

  生方知當中厲害,見其力有不逮,“可復否?”

  “假以時日。”半身男子直身,笑言,“或纏綿難愈。修道成仙是萬萬無從想了。”

  書生見其雖精力不濟,然終是未曾消逝,心下饜足,語其字曰,“木生。若是再為旁人知曉,豈不?”

  那半身男子低頭,嘆道,“再有,損傷便是本身了。斷無迴旋餘地。”

  ……

  居數日,書生匿不可聞。

  數年後,鄉里猶有人云,“此子昔年為妖邪所惑,久病不愈,後為妖邪所吞,不知所蹤。”

  ……

  數十年後,又有長者於他鄉別郡見生,喚其名姓尚應,亦知來者雲,與之道,“鄉里可好?吾之故居尚在?”

  “老去者十之八////九。故居亦為野草所埋。”

  書生道,“當真是滄海桑田。”

  書生匿之時,年三十,老者二十餘。

  而今老者已垂垂老矣,書生面容未改。

  後有鄉里雲,“生昔年所奉為觀音。而今生已為地仙,未死,不老。”

  ……

  他鄉別郡,生背半身男子再匿。

  男子曰,“已數十年。所知此事者十去八////九。何苦來哉。”

  生苦笑曰,“尋常人家,豈有生而不老不死之說?”

  至此,生賴與男子雙修之精氣,竟得證小道,概亦為妖也?

  【完】

  作者有話要說:

  一個聊齋風微型小故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