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何凜如何能放下心來,他正要再問,梁梧抬起手示意他安靜,一面道:「我不能在此地久留,大人有幾句話讓我轉告與你。」
何凜急道:「什麼話。」
梁梧低聲說道:「大人說,他知道你恨他。」
何凜喉中一哽,想起先前他如何恨恨想著尋葉卿之復仇,不由滿心慚愧,他想自己果真是個無用之人,他心底是信不過葉卿之的。哪怕到了現在,他心中對葉卿之還難免一份恨意,他恨葉卿之為何如此騙他,而今義父心血毀於一旦,他又該如何向九泉之下的義父交待。
只是恨歸恨,他卻做不到不愛。
梁梧又開口說道:「大人最精通障眼之法,這幾日風聲過後,你就從此處離開,從今往後,何凜已死了,世上沒有水寨,也絕不會再有何凜。」
——他的意思,應當是葉卿之尋了替罪之人,已代他上了刑場,那何凜自然是死了。朝廷重查水寨,寨中兄弟四下分散,自然也不可能再變出一個水寨來。
他只好點頭,說:「我知道了。」
「大人還有一句話要我交待你。」梁梧說道,他望著何凜,那神色到像是在看一個傻子,看了片刻,方才往下說去,「大人說,你且好好活著,願生生世世不再相見。」
何凜驚於遠處,一瞬不能言語,許久方才顫聲詢問:「為何?」
梁梧道:「你們本不是一路人。」
……
何凜喝了不少的酒,梁梧離去之時,他正醉著,劉水兒在一旁陪著他,口中絮絮念叨,說少當家是個好人。
何凜卻滿腹心事,葉卿之令梁梧傳了這麼一句話,便不想再見他,這未免有些太過分了。自己可不曾同意此事,至少……他也要聽葉卿之親口對他說這句話。
劉水兒又嘆口氣,道:「少當家是真的好。」
何凜將酒罈子擲出摔碎,驚得劉水兒蹦將起來,不知所措,何凜卻早已醉得昏昏沉沉。
他想,葉卿之的確好。
只是有些太霸道了。
何凜與劉水兒在此處躲過風頭,再出去時,已過春日。
街上人群熙攘,何凜卻覺恍若隔世,像是又活過了一次般。
他想去見葉卿之,卻又不知該要從何尋起,當初梁梧不肯告訴他葉卿之真正的名姓,到了今日,他也只知道葉卿之大約姓李,可天下姓李的人何其之多,他想方設法問了一圈,只知道朝中姓李的人也有那麼幾十餘人,想靠一個姓氏找著葉卿之,何止是難。
他冒了險,喬裝跑回水寨外的府衙去,想方設法套了些話出來,只問當時來此處的欽差大臣是何人。可得出來的消息反倒是更加古怪了,府衙差役收了他的銀子,告訴他那欽差是位三品大員,姓賈,已有五十餘歲,大腹便便,生得一副大官的面相。
無論他如何詢問,也無人記得曾有位二十餘歲的李大人來過此處。
何凜漸覺心死,他尋了好些日子,全無消息,水寨又毀了,便只得一人仗劍遊歷江湖。他為人義氣,很快便結交了些好友,他們聽聞他在尋人,便引薦他認識了位好漢。
這人姓汪,原是江湖俠客,後入朝為官,進了六扇門做了捕頭,不少人雖是不齒他的舉動,可他滿腹俠骨,倒也有不少人尊他敬他。
他聽聞何凜要尋一名年輕官員,倒也熱情,仔細問了線索,何凜便告訴他此人姓李,應當是二十五六的年歲,入朝多年,自幼失怙,精通山川地貌,或許還是個武官。
何凜與他細細描繪過葉卿之的樣貌,恰好有位朋友會些丹青,在一旁畫出了模樣,倒也有五六分相似。他們請汪捕頭細細看過,他沉吟想了片刻,開口說道:「你所尋的……莫不是李鳳齋李大人。」
何凜哪知這李鳳齋是何人,他還是滿心茫然,只得聽汪捕頭往下說去。
「聽聞李大人自幼失怙,他母親帶他改嫁,進了襄陽李家。他算是文武雙全,當初中的武舉,拿了第一,卻一直隨侍聖上身邊。」汪捕頭說道,「我曾遠遠過他一面,的確是少年風流,與這畫像上有幾分相似,卻不知是不是你要找的人。」
何凜難以按捺下心中激動,只是顫聲詢問:「汪捕頭,你可知他現在何處?」
是也好,不是也罷,他至少得見此人一面,再談其他。
卻不料汪捕頭深深嘆下一口氣,道:「可惜了。」
何凜心中咯噔一聲,問:「他可是出事了?」
「都道是天妒英才。」汪捕頭惋惜道,「年前他便已染了重疾,藥石難醫,早已西去了。」
……
何凜喝完碗中濁酒,與店夥計結了帳,走出酒肆去,望著外面的熟悉景色,一時間竟覺心痛無比。
他記得當初自己領著寨中弟兄來到此處,捉葉卿之回去當水寨寨主,那時葉卿之嚇得兩股戰戰,現今想來,這大約這是他演的一齣戲。
而今故地重遊,他卻只覺心中苦澀,葉卿之從頭到尾都不曾給他挽回一切的機會,他身上發生的一切都太過突然,甚是容不得何凜片刻喘息。
何凜在鎮上站了片刻,原想立即離開。
可他不知為何卻又想起了當年葉卿之呆著的書院,他記得葉卿之曾與自己閒談,說朝廷黑暗,而今他只想在書院之中做個夫子。
可蒼天卻不曾給他這個機會。
何凜急道:「什麼話。」
梁梧低聲說道:「大人說,他知道你恨他。」
何凜喉中一哽,想起先前他如何恨恨想著尋葉卿之復仇,不由滿心慚愧,他想自己果真是個無用之人,他心底是信不過葉卿之的。哪怕到了現在,他心中對葉卿之還難免一份恨意,他恨葉卿之為何如此騙他,而今義父心血毀於一旦,他又該如何向九泉之下的義父交待。
只是恨歸恨,他卻做不到不愛。
梁梧又開口說道:「大人最精通障眼之法,這幾日風聲過後,你就從此處離開,從今往後,何凜已死了,世上沒有水寨,也絕不會再有何凜。」
——他的意思,應當是葉卿之尋了替罪之人,已代他上了刑場,那何凜自然是死了。朝廷重查水寨,寨中兄弟四下分散,自然也不可能再變出一個水寨來。
他只好點頭,說:「我知道了。」
「大人還有一句話要我交待你。」梁梧說道,他望著何凜,那神色到像是在看一個傻子,看了片刻,方才往下說去,「大人說,你且好好活著,願生生世世不再相見。」
何凜驚於遠處,一瞬不能言語,許久方才顫聲詢問:「為何?」
梁梧道:「你們本不是一路人。」
……
何凜喝了不少的酒,梁梧離去之時,他正醉著,劉水兒在一旁陪著他,口中絮絮念叨,說少當家是個好人。
何凜卻滿腹心事,葉卿之令梁梧傳了這麼一句話,便不想再見他,這未免有些太過分了。自己可不曾同意此事,至少……他也要聽葉卿之親口對他說這句話。
劉水兒又嘆口氣,道:「少當家是真的好。」
何凜將酒罈子擲出摔碎,驚得劉水兒蹦將起來,不知所措,何凜卻早已醉得昏昏沉沉。
他想,葉卿之的確好。
只是有些太霸道了。
何凜與劉水兒在此處躲過風頭,再出去時,已過春日。
街上人群熙攘,何凜卻覺恍若隔世,像是又活過了一次般。
他想去見葉卿之,卻又不知該要從何尋起,當初梁梧不肯告訴他葉卿之真正的名姓,到了今日,他也只知道葉卿之大約姓李,可天下姓李的人何其之多,他想方設法問了一圈,只知道朝中姓李的人也有那麼幾十餘人,想靠一個姓氏找著葉卿之,何止是難。
他冒了險,喬裝跑回水寨外的府衙去,想方設法套了些話出來,只問當時來此處的欽差大臣是何人。可得出來的消息反倒是更加古怪了,府衙差役收了他的銀子,告訴他那欽差是位三品大員,姓賈,已有五十餘歲,大腹便便,生得一副大官的面相。
無論他如何詢問,也無人記得曾有位二十餘歲的李大人來過此處。
何凜漸覺心死,他尋了好些日子,全無消息,水寨又毀了,便只得一人仗劍遊歷江湖。他為人義氣,很快便結交了些好友,他們聽聞他在尋人,便引薦他認識了位好漢。
這人姓汪,原是江湖俠客,後入朝為官,進了六扇門做了捕頭,不少人雖是不齒他的舉動,可他滿腹俠骨,倒也有不少人尊他敬他。
他聽聞何凜要尋一名年輕官員,倒也熱情,仔細問了線索,何凜便告訴他此人姓李,應當是二十五六的年歲,入朝多年,自幼失怙,精通山川地貌,或許還是個武官。
何凜與他細細描繪過葉卿之的樣貌,恰好有位朋友會些丹青,在一旁畫出了模樣,倒也有五六分相似。他們請汪捕頭細細看過,他沉吟想了片刻,開口說道:「你所尋的……莫不是李鳳齋李大人。」
何凜哪知這李鳳齋是何人,他還是滿心茫然,只得聽汪捕頭往下說去。
「聽聞李大人自幼失怙,他母親帶他改嫁,進了襄陽李家。他算是文武雙全,當初中的武舉,拿了第一,卻一直隨侍聖上身邊。」汪捕頭說道,「我曾遠遠過他一面,的確是少年風流,與這畫像上有幾分相似,卻不知是不是你要找的人。」
何凜難以按捺下心中激動,只是顫聲詢問:「汪捕頭,你可知他現在何處?」
是也好,不是也罷,他至少得見此人一面,再談其他。
卻不料汪捕頭深深嘆下一口氣,道:「可惜了。」
何凜心中咯噔一聲,問:「他可是出事了?」
「都道是天妒英才。」汪捕頭惋惜道,「年前他便已染了重疾,藥石難醫,早已西去了。」
……
何凜喝完碗中濁酒,與店夥計結了帳,走出酒肆去,望著外面的熟悉景色,一時間竟覺心痛無比。
他記得當初自己領著寨中弟兄來到此處,捉葉卿之回去當水寨寨主,那時葉卿之嚇得兩股戰戰,現今想來,這大約這是他演的一齣戲。
而今故地重遊,他卻只覺心中苦澀,葉卿之從頭到尾都不曾給他挽回一切的機會,他身上發生的一切都太過突然,甚是容不得何凜片刻喘息。
何凜在鎮上站了片刻,原想立即離開。
可他不知為何卻又想起了當年葉卿之呆著的書院,他記得葉卿之曾與自己閒談,說朝廷黑暗,而今他只想在書院之中做個夫子。
可蒼天卻不曾給他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