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7頁
李旦很好的把握了分寸,家宴就是家宴,沒有閒雜人等,也沒有太大的排場。只有李旦本人和他的妃子,以及他的幾個兒子到場。
太子半君,薛紹和太平公主拜過了太子李旦,李旦馬上就讓他的兒子們前來拜見姑姑和姑丈。
永平郡王李成器是頭一個,他比薛麟玉稍大已經成親了,兩人曾是兒時的好玩伴,少年時代的好朋友。
薛紹看著他就呵呵的笑,「永平王從小就儒雅博學謙遜禮讓,長大了更是丰儀偉器卓爾不凡,比我家麟玉強多了啊!」
太平公主也是一番讚許,都說得李成器難為情了。
這番話明顯是弦外之音頗重,李旦一下就聽出來了。薛紹這是在為下一代考慮問題,他希望李成器和薛麟玉將來能夠攜手並進。言下之意,不就是希望李成器能夠成為太子麼?
輪到了李隆基。這小子長得還算好看,舉手投足之間也沒毛病。但薛紹不能不聯想到歷史上的那些事,這小子長大了以後搞政變可是一把好手,殺韋後殺李裹兒殺太平公主殺上官婉兒,貌似尤其善長殺女人。當然他也特別善長玩女人,風流帝王的名聲傳至千古,楊玉環更是伴著安史之亂在中國的歷史上赫赫有名。
「臨淄王。」薛紹看著他覺得很有意思,「你最近,還好嗎?」
李隆基有點愣,太尉都沒怎麼和我大哥言語,為何拎著我問了這麼一句沒頭沒腦的話?
李隆基不知如何回答,只道:「有勞姑丈掛念,侄兒最近……一切都好。」
「你要聽話,別淘氣。」薛紹淡淡的道,「你父親和你大哥以後都會很忙,你不要給他們添亂,知道嗎?」
「……謹遵姑丈教誨!」李隆基的冷汗都下來了,心說難道我在外面成天打獵、聚賭嗜酒、豢養舞妓、私生孩兒的這些事情,被人告發到朝廷之上,連薛太尉都知道了?……慘了慘了,我這些小辮子已經落到了別人手裡,我以後哪裡還有好日子過呀?
李旦聽到薛紹這話也是心中大為一緊,自己的兒子自己心裡清楚,李隆基聰明過人但極度貪玩,花天酒地胡作非為那是一樣都不落下。想必他的一些行為已經引起了薛紹的不滿,以後一定要嚴加管教,嚴加管教!
太平公主則是在一旁笑,「好啦薛郎,你都嚇到臨淄王了。」
薛紹笑而不語,心說太平你還護著他?幸好現在的歷史已經改變了。韋後還沒來得及作亂就已是人頭搬家,李裹兒還只是一個不黯世事的小小少女。你和上官婉兒的命運,也已經和我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我這輩子做得最成功的事情,不是滅了突厥,也不是滅了武三思。而是讓你太平公主不再會因為愛郎被冤殺,而走向偏激和毀滅。上官婉兒也沒有淪為權貴的玩物,與政治爭鬥的犧牲品。
你們不會再被後人潑上一身的髒水,變成聞名於史的險惡與淫蕩的妖婦。
你們的人生,你們的幸福,你們的一切,全都由我薛紹來負責!
第1140章 故事,傳說,傳奇【終章】
東宮家宴,酒已三巡。
李旦很委婉的來請問,該要怎麼來處理前太子李顯?
按理說,前太子與現太子天然是政敵。前太子倒台,現太子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斬草除根以絕後患。但是李顯和李旦的情況還真是挺特殊,尤其上面還有一個武則天看著,這件事情也著實不太好處理。
薛紹決定,把這個決定權完全交給李旦。自己和太平公主絕不發表任何一絲的意見。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擇身事外,最重要的是,薛紹希望從這一件事情上看到,李旦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如果他對李顯下狠手,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心狠手辣不念親情的狠角色。以後與他相處要倍加小心,今後的歷史該要如何書寫,薛紹也就會要頗動一番腦筋了。
如果李旦顧念兄弟之情放了李顯一條生路,那麼這個新君大概還值得輔佐一番。
最起碼,他懂得「仁」。
都說帝王之家無情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要狠心,其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魔鬼。當一個人手握權力沒有了太多的外來束縛,這個魔鬼就很容易放肆猖獗,這也就是為什麼歷史上有那麼多暴君的原因。
正因如此,「仁」才顯得尤為難得,尤為珍貴。薛紹和太平公主,都不會去輔佐一位「不仁」的君主。萬一李旦不行,在李唐宗室裡面隨便再挑一個人出來立為帝王,也不是什麼大事。
事實就是如此鮮明,新君大半就是個傀儡。薛紹和太平公主,才是真正的執大權者。
李旦也算是看出來了,薛紹和太平公主都不肯表態,必須逼著自己來決定這件事情。
這件事情大致已經快要成為,李旦登基之前的一次最為重要的「畢業考試」。
李旦的回答是:「前太子雖犯不赦之罪,但臨事之時已有醒悟,在一眾逆臣的逼迫之下他也不肯為難神皇。因此我認為,前太子罪不致死。」
薛紹和太平公主一同點了點頭,「一切但憑太子定奪。」
李旦心中大石落地。
這一輪考試,他算是及格了。
回府的路上,太平公主有些愁眉不展。薛紹就問她,有何心事?
太平公主說道:「歷來,權臣與君王勢不兩立。現在你即將成為當朝第一權臣,將來的風險,可想而知。」
太子半君,薛紹和太平公主拜過了太子李旦,李旦馬上就讓他的兒子們前來拜見姑姑和姑丈。
永平郡王李成器是頭一個,他比薛麟玉稍大已經成親了,兩人曾是兒時的好玩伴,少年時代的好朋友。
薛紹看著他就呵呵的笑,「永平王從小就儒雅博學謙遜禮讓,長大了更是丰儀偉器卓爾不凡,比我家麟玉強多了啊!」
太平公主也是一番讚許,都說得李成器難為情了。
這番話明顯是弦外之音頗重,李旦一下就聽出來了。薛紹這是在為下一代考慮問題,他希望李成器和薛麟玉將來能夠攜手並進。言下之意,不就是希望李成器能夠成為太子麼?
輪到了李隆基。這小子長得還算好看,舉手投足之間也沒毛病。但薛紹不能不聯想到歷史上的那些事,這小子長大了以後搞政變可是一把好手,殺韋後殺李裹兒殺太平公主殺上官婉兒,貌似尤其善長殺女人。當然他也特別善長玩女人,風流帝王的名聲傳至千古,楊玉環更是伴著安史之亂在中國的歷史上赫赫有名。
「臨淄王。」薛紹看著他覺得很有意思,「你最近,還好嗎?」
李隆基有點愣,太尉都沒怎麼和我大哥言語,為何拎著我問了這麼一句沒頭沒腦的話?
李隆基不知如何回答,只道:「有勞姑丈掛念,侄兒最近……一切都好。」
「你要聽話,別淘氣。」薛紹淡淡的道,「你父親和你大哥以後都會很忙,你不要給他們添亂,知道嗎?」
「……謹遵姑丈教誨!」李隆基的冷汗都下來了,心說難道我在外面成天打獵、聚賭嗜酒、豢養舞妓、私生孩兒的這些事情,被人告發到朝廷之上,連薛太尉都知道了?……慘了慘了,我這些小辮子已經落到了別人手裡,我以後哪裡還有好日子過呀?
李旦聽到薛紹這話也是心中大為一緊,自己的兒子自己心裡清楚,李隆基聰明過人但極度貪玩,花天酒地胡作非為那是一樣都不落下。想必他的一些行為已經引起了薛紹的不滿,以後一定要嚴加管教,嚴加管教!
太平公主則是在一旁笑,「好啦薛郎,你都嚇到臨淄王了。」
薛紹笑而不語,心說太平你還護著他?幸好現在的歷史已經改變了。韋後還沒來得及作亂就已是人頭搬家,李裹兒還只是一個不黯世事的小小少女。你和上官婉兒的命運,也已經和我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我這輩子做得最成功的事情,不是滅了突厥,也不是滅了武三思。而是讓你太平公主不再會因為愛郎被冤殺,而走向偏激和毀滅。上官婉兒也沒有淪為權貴的玩物,與政治爭鬥的犧牲品。
你們不會再被後人潑上一身的髒水,變成聞名於史的險惡與淫蕩的妖婦。
你們的人生,你們的幸福,你們的一切,全都由我薛紹來負責!
第1140章 故事,傳說,傳奇【終章】
東宮家宴,酒已三巡。
李旦很委婉的來請問,該要怎麼來處理前太子李顯?
按理說,前太子與現太子天然是政敵。前太子倒台,現太子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斬草除根以絕後患。但是李顯和李旦的情況還真是挺特殊,尤其上面還有一個武則天看著,這件事情也著實不太好處理。
薛紹決定,把這個決定權完全交給李旦。自己和太平公主絕不發表任何一絲的意見。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擇身事外,最重要的是,薛紹希望從這一件事情上看到,李旦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如果他對李顯下狠手,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心狠手辣不念親情的狠角色。以後與他相處要倍加小心,今後的歷史該要如何書寫,薛紹也就會要頗動一番腦筋了。
如果李旦顧念兄弟之情放了李顯一條生路,那麼這個新君大概還值得輔佐一番。
最起碼,他懂得「仁」。
都說帝王之家無情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要狠心,其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魔鬼。當一個人手握權力沒有了太多的外來束縛,這個魔鬼就很容易放肆猖獗,這也就是為什麼歷史上有那麼多暴君的原因。
正因如此,「仁」才顯得尤為難得,尤為珍貴。薛紹和太平公主,都不會去輔佐一位「不仁」的君主。萬一李旦不行,在李唐宗室裡面隨便再挑一個人出來立為帝王,也不是什麼大事。
事實就是如此鮮明,新君大半就是個傀儡。薛紹和太平公主,才是真正的執大權者。
李旦也算是看出來了,薛紹和太平公主都不肯表態,必須逼著自己來決定這件事情。
這件事情大致已經快要成為,李旦登基之前的一次最為重要的「畢業考試」。
李旦的回答是:「前太子雖犯不赦之罪,但臨事之時已有醒悟,在一眾逆臣的逼迫之下他也不肯為難神皇。因此我認為,前太子罪不致死。」
薛紹和太平公主一同點了點頭,「一切但憑太子定奪。」
李旦心中大石落地。
這一輪考試,他算是及格了。
回府的路上,太平公主有些愁眉不展。薛紹就問她,有何心事?
太平公主說道:「歷來,權臣與君王勢不兩立。現在你即將成為當朝第一權臣,將來的風險,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