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石靖宇的袖口,一股裊裊的煙霧很快就消散了,“砰砰砰……”,隨著衣袖的顫抖,石靖宇雙手握住了手槍,連續射出幾槍。兀朮死了,戰爭也就徹底結束了,這場戰爭,是兀朮支撐起來的。

  “為了天下的安寧,為了大宋百姓的福祉,也為了你們金國,兀朮,和人間說再見吧。”

  兀朮的斧頭,飛快的揮舞著,身體迅速的從馬背上掉落下去。石靖宇看到,在兀朮的身上,殷紅的鮮血流出。馬匹拖著兀朮,飛快的向後跑去,幾個親兵,拼命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兀朮的身影。石靖宇嘆口氣,兀朮的身邊,也有高手,替兀朮擋了幾顆子彈。兀朮的確受傷了,只是不知道傷勢如何。

  金兵潮水般潰敗,自相踐踏,死者無數,降者無數,宋兵一路追擊,四面合圍,務求不放過一個金兵。興宗是要讓金國,再無侵犯大宋之力。(!)

  第二百二十章 岳飛逝靖宇失(大結局)

  懷遠一役,金兵大敗。潰不成軍,死者不計其數,降者甚重。符離,金兵遭遇了全方位的攻擊,岳家軍及趙睿共四十萬人馬,大舉進攻,金兵潰敗。

  興宗目光幽深的看著石靖宇:“靖國公,兀朮性命如何?”

  興宗最想問的,不是兀朮的性命,而是石靖宇隱藏在衣袖中的,是什麼武器。兀朮的死活,此時並不是太重要了,無論兀朮性命如何,都已經不可能力挽狂瀾,金兵的潰敗,乃是大勢所趨。興宗歷經磨難,第一次感覺到巨大的威脅,即使是原魔教教主趙普,也不曾給他如此大的危機感。

  面對石靖宇衣袖中的武器,興宗沒有把握能夠躲開,因為他連石靖宇用的什麼兵器也沒有看到。當然也沒有看到兀朮是被什麼擊中,從馬上摔下去的。如此神秘快速的武器,不愧為可以弒神的武器,來無影,去無蹤,無處尋覓。

  興宗看到,兀朮從馬上掉下去的時候,一隻手緊緊的抓住了韁繩,被身邊的親兵圍繞起來,夾在亂軍中逃跑了。

  “不死也要重傷,請聖上安心,前方的路,並不平坦,兀朮想回中都,何其難也。”

  石靖宇的手,重新揣入懷中,他手中的槍,始終沒有露出來。在這樣的亂戰中,一把槍的力量,實在是太小了。石靖宇得到了一個好機會,趁兀朮受傷,注意力集中在興宗的身上,用槍打傷了兀朮。他深信,已經重傷兀朮,即使兀朮躲開了要害,身邊還有幾個親信用自己的身體,給兀朮擋住了子彈。但是開始的兩槍。實實在在的打在了兀朮的身上。

  興宗看著石靖宇沒有說話,他知道石靖宇收起了那種神秘的武器,就是不想被別人看到。

  石靖宇看出了興宗的忌憚,淡淡一笑道:“兒臣手中的東西,不應該出現在人間,它出現在人間,只是為了為父王效力。金兵被驅除出我大宋之日,也就是這種武器消失的時候。”

  振興元年,兀朮從懷遠潰敗,金兵全線潰退,拔離速同時全線潰退。

  南宋時期的金朝(1115年-1234年),或稱大金、金國、金朝,是位於今日中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的一個政權。創建人為金太祖完顏旻,國號金,建於1115年,建都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

  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南),位於安出虎水(今阿什河)之側,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念作“安出虎”。另據《遼史》記載,由於女真長期受制於契丹,故完顏阿骨打立國時。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的意思,以其鑌鐵雖堅終亦變壞,而金不變不壞,取“金”為國號,以示壓倒過“遼”。1125年滅遼,次年滅北宋。後遷都中都,再遷都至汴京(今河南開封)。

  汴京原是北宋的都城,卻被金國占領,設立了成為臨時的都城。

  兀朮拼死逃脫,一路逃回了汴京,岳飛、石敢當、趙睿、李楚雄等兵馬,先後夾擊汴京,兀朮病重,棄汴京而走。

  金兵暫時由拔離速指揮,全線後退,從汴京一路向北,收縮戰線。此時金兵損失慘重,已經沒有進攻之力,便是防守北方原來的州府,也是有心無力。

  王再興、沒角牛,李貴等人,和韓世忠互相呼應,收復了大片失地。紹興二年,興宗兵進汴京,終於把大宋的都城,重新奪了回來。至此,這場戰爭,以興宗奪回都城,宣布了第一步的勝利。

  兀朮再次被岳飛圍困。因兀朮無法領兵,金兵群龍無首,被岳飛一路追擊,直奔中都敗退。金兵見兀朮昏迷不醒,意欲送兀朮回中都療養,只是岳飛親帥背嵬軍,輕裝前進,竟然抄到了兀朮的前面,再次讓兀朮退無可退。

  紹興二年十月,兀朮槍傷嚴重,病逝於軍中,金兵大批投降,另外一部分金兵,乃是宗室和兀朮的親隨,一路突圍,逃回中都。

  興宗會到汴京後,勵精圖治,南北安定下來,百姓復歸田園,漸漸煥發出生機。只是多年戰事,想恢復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金兵全線潰敗,北方失地收復十之八九,岳飛領兵。繼續北上。金兵國內兵力耗損嚴重,多年的戰爭,讓本來就物質匱乏的金國,已經再無法支持敗局。

  經過兩個月清理戰場,穩定勝局,河北各地,已經基本全部收復,一旦朝廷下了決心抗金,勝利也只是指日可待的事情。石靖宇的發明的武器,加速了金國這場戰爭的失敗。兀朮的死,讓金國發動的侵宋戰爭。畫上了句號。被抓獲的金國宗室和將領,多達百餘人。普通將領數百人,金兵陣亡達三十餘萬,投降二十餘萬,回到中都的金兵,不到四分之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