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美國保持某種洲際均勢的較長期計劃包括MX飛彈和能使足夠數量的飛彈免遭俄國打擊以構成威脅的一些手段。從美國方面講,整個擔憂和恐懼的構想是建立在認為克里姆林宮秘密議事日程中有征服歐洲的內容這一基礎上的。儘管馬克思主義對赫魯雪夫和勃列日涅夫的外交政策起了作用,宣傳了贊成變革而不應保持現狀的思想傾向,但沒有證據證明蘇聯有一個征服世界的野心勃勃的基本計劃。確實,在蘇聯的政體和施政方法中存在著比美國行政機構更嚴重的各自為政的情況。近來,已有跡象表明,蘇聯議會對世界事物的可預見性和穩定性更加關心了。蘇聯對增強形勢可靠性的願望表現在它對卡特政府在處理世界事務中的變化多端懷有耐心上。
西歐和平主義的不斷發展,和土耳其、義大利、希臘及西班牙等國儘管騷動不斷,但社會日趨安定,似乎將給美國帶來收縮其威懾範圍的前景。如果南斯拉夫和希臘的局勢仍是平靜的,那麼,歐亞大陸西部半島的穩定的前景是美好的,蘇聯進行干涉的藉口是有限的。從大家都有生存機會的觀點來看,美國合理的做法是挖掘一道防止出現星星之火招致核屠殺局面的防火線。
由於俄國人目前在控制其衛星國上遇到了很大困難,所以如果不是由於理論上的花言巧語,就沒有理由認為他們想要擴大其帝國版圖。1981年夏天,由於預計要與波蘭軍隊戰鬥,即使波軍當時彈藥補給極其有限,俄國好象也只好暫停旨在反對團結工會的軍事干涉。波蘭軍隊在12月採取的政治行動使蘇聯找不到任何藉口。俄國人害怕而又侵略西歐,歸根結蒂是主要由於他們曾受外來自西邊的進攻。最近,俄國人兩次受到了富有侵略性的擴張主義德國由西向它進犯的的垂青。西德的舉止象是多少可以打消一點這種恐懼感。德國、荷蘭、丹麥、法國和義大利以及英國的許多人表示願意保持中立或“芬蘭化”。特別是德國在其東方政策中是非常和解的。因此,主要的危險是在衛星國,俄國需要這些衛星國充當忠實的緩衝地帶。這些國家中的象團結工會這樣的民粹運動,和羅馬尼亞國內日益加劇的騷動對黨的專政提出了挑戰,並且可能感染蘇聯本國人民,因此被認為會危害安寧,應加以鎮壓。在這種時刻,存在著一個感覺得到的危險,即儘管都在談論和平共處和緩和,北約仍可能尋求機會,用破壞性打擊實施干涉,以尋求推翻共產主義。波蘭的處境不是最嚴重的,因為東德位於它與西方之間。如果東德或捷克斯洛伐克出現麻煩,蘇聯的擔憂和反應也許會更大。沿著多瑙河的狹長地帶,蘇聯在匈牙利以西有奧地利這個緩衝地帶。
東亞
在廣闊的太平洋區域的亞洲這一邊,美國在經歷了許多痛苦之後發現,印度支那是一個沒有豐富資源基地的死氣沉沉的地方,戰略上與美國的利益不相干。關於中國擴張主義的神話失去了作用,這個地區里獨立的權力中心的力量是顯而易見的。儘管北韓和南韓繼續準備格鬥,中國好象是一心一意想同台灣和解。自1972年以來,中國和美國在情報、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合作比以前更加密切了。1981年7月,國務卿黑格宣布解除不向中國出售武器的禁令。同時,中國和俄國朝著可能的和解邁出了第一步,這將形成一個更加完整的格局,使每一方都能夠在與美國的談判中尋求外交上最有利的條件。中國文化上的天賦在對付野蠻人上終於成功,因而它數千年來生存不息。期望中國會滿足於讓兩個超級大國在對陣中把它作為一張牌來打,這種想法是愚笨的。中國有一種務實而不是務虛的傳統。顯然,如果中國為了其本身利益可以與資本主義堡壘達成協議的話,那麼它同樣可以輕易地同象俄國這樣從前的敵人,原先的保護人和當前的論戰對手進行合作。
在該地區的其它地方,菲律賓社會的統一該是完全能在任何穩定的政局中保持下去的。印度尼西亞在過去幾十年裡也顯示了類似能力。俄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日益增強的存在,可能使日本和美國惱怒,但這似乎不是不滿的焦點。日本的政治家認為蘇聯不是真正的威脅,而且沒有準備打仗的打算。三分之二的日本平民對於本國目前低水平的防務支出表示滿意。日本首腦認為他們同俄國關於千島群島的分歧是個局部問題,假如美國不在這個問題上大做文章的話,他們倒寧願這樣。歐亞大陸東翼的危險爆發點在阿穆爾河和烏蘇里江流域,那裡成千上萬的俄國軍隊和中國軍隊在其邊界上對待。蘇聯將其四分之一的陸軍和空軍部署在同中國的邊界沿線。新建的鐵路,即貝加爾-阿穆爾鐵路幹線將為這一戰區提供更方便的後勤支援。我們已經討論了這種對抗的歷史起源,顯然這其中息息相關的問題是民族自尊心而不是意識形態的霸權。就美國在其包圍俄國人的企圖中開始打中國牌而言,它已經在軍事上捲入這場爭奪。一旦中國掌握了大量核武器,那麼當蘇聯在這一地區部署SS-20飛彈以對付中國的任何飛彈時,這一地區可能成為導致巨大危險的熱點。
中國與印度的衝突也是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而不是想建立侵略性意識形態統治的例子。情況好象是這樣,即印度強烈要求得到承認是爆發戰鬥的主要起因。
南亞和北非
只要印度和巴基斯坦沒有掌握大量的核武器,誰也不管他們互相採取什麼行動。當然,根據杜魯門主義關於勢力範圍的定義,如果蘇聯穿過興都庫什山進行侵犯,巴基斯坦就是一個攔阻地區。然而,阿富汗卻屬於蘇聯的勢力範圍。蘇聯人要得到巴基斯坦的原因不清楚,儘管他們曾越過其邊界追趕叛亂的部族人員。經由開伯爾和科賈克山口到達印度河的道路堅硬並乾燥,而穿過俾路支的路線是漫長的,它通過缺水的沙漠而且要繞很大的彎子才進入控制荷姆茲海峽的陣地。蘇聯在阿富汗的行動只不過招來了美國的咆哮。對這裡普遍和平的主要危險是對蘇聯國內土耳其穆斯林的分歧意見的擴大以及隨之發生的斯拉夫人的恐懼感。蘇聯的土耳其人居民的冒險精神及其與國外土耳其人在文化上的密切關係,鼓勵了蘇聯參與南亞和西亞的事務。由於官方伊斯蘭教士對此表示默許,蘇聯贏得了能與伊斯蘭教共存共處的美名。蘇聯占領阿富汗得到了蘇聯穆斯林的支持。然而,在官方的旗號下,高加索和土耳其共和國的糧食流到了以非法的伊斯蘭蘇菲派兄弟會為中心的原教旨主義和民族主義者手中,伊朗事件,阿富汗穆賈赫丁的抵抗運動等,已經引起俄國反伊斯蘭的反應,這種反應很可能為暴力行動提供條件。
西歐和平主義的不斷發展,和土耳其、義大利、希臘及西班牙等國儘管騷動不斷,但社會日趨安定,似乎將給美國帶來收縮其威懾範圍的前景。如果南斯拉夫和希臘的局勢仍是平靜的,那麼,歐亞大陸西部半島的穩定的前景是美好的,蘇聯進行干涉的藉口是有限的。從大家都有生存機會的觀點來看,美國合理的做法是挖掘一道防止出現星星之火招致核屠殺局面的防火線。
由於俄國人目前在控制其衛星國上遇到了很大困難,所以如果不是由於理論上的花言巧語,就沒有理由認為他們想要擴大其帝國版圖。1981年夏天,由於預計要與波蘭軍隊戰鬥,即使波軍當時彈藥補給極其有限,俄國好象也只好暫停旨在反對團結工會的軍事干涉。波蘭軍隊在12月採取的政治行動使蘇聯找不到任何藉口。俄國人害怕而又侵略西歐,歸根結蒂是主要由於他們曾受外來自西邊的進攻。最近,俄國人兩次受到了富有侵略性的擴張主義德國由西向它進犯的的垂青。西德的舉止象是多少可以打消一點這種恐懼感。德國、荷蘭、丹麥、法國和義大利以及英國的許多人表示願意保持中立或“芬蘭化”。特別是德國在其東方政策中是非常和解的。因此,主要的危險是在衛星國,俄國需要這些衛星國充當忠實的緩衝地帶。這些國家中的象團結工會這樣的民粹運動,和羅馬尼亞國內日益加劇的騷動對黨的專政提出了挑戰,並且可能感染蘇聯本國人民,因此被認為會危害安寧,應加以鎮壓。在這種時刻,存在著一個感覺得到的危險,即儘管都在談論和平共處和緩和,北約仍可能尋求機會,用破壞性打擊實施干涉,以尋求推翻共產主義。波蘭的處境不是最嚴重的,因為東德位於它與西方之間。如果東德或捷克斯洛伐克出現麻煩,蘇聯的擔憂和反應也許會更大。沿著多瑙河的狹長地帶,蘇聯在匈牙利以西有奧地利這個緩衝地帶。
東亞
在廣闊的太平洋區域的亞洲這一邊,美國在經歷了許多痛苦之後發現,印度支那是一個沒有豐富資源基地的死氣沉沉的地方,戰略上與美國的利益不相干。關於中國擴張主義的神話失去了作用,這個地區里獨立的權力中心的力量是顯而易見的。儘管北韓和南韓繼續準備格鬥,中國好象是一心一意想同台灣和解。自1972年以來,中國和美國在情報、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合作比以前更加密切了。1981年7月,國務卿黑格宣布解除不向中國出售武器的禁令。同時,中國和俄國朝著可能的和解邁出了第一步,這將形成一個更加完整的格局,使每一方都能夠在與美國的談判中尋求外交上最有利的條件。中國文化上的天賦在對付野蠻人上終於成功,因而它數千年來生存不息。期望中國會滿足於讓兩個超級大國在對陣中把它作為一張牌來打,這種想法是愚笨的。中國有一種務實而不是務虛的傳統。顯然,如果中國為了其本身利益可以與資本主義堡壘達成協議的話,那麼它同樣可以輕易地同象俄國這樣從前的敵人,原先的保護人和當前的論戰對手進行合作。
在該地區的其它地方,菲律賓社會的統一該是完全能在任何穩定的政局中保持下去的。印度尼西亞在過去幾十年裡也顯示了類似能力。俄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日益增強的存在,可能使日本和美國惱怒,但這似乎不是不滿的焦點。日本的政治家認為蘇聯不是真正的威脅,而且沒有準備打仗的打算。三分之二的日本平民對於本國目前低水平的防務支出表示滿意。日本首腦認為他們同俄國關於千島群島的分歧是個局部問題,假如美國不在這個問題上大做文章的話,他們倒寧願這樣。歐亞大陸東翼的危險爆發點在阿穆爾河和烏蘇里江流域,那裡成千上萬的俄國軍隊和中國軍隊在其邊界上對待。蘇聯將其四分之一的陸軍和空軍部署在同中國的邊界沿線。新建的鐵路,即貝加爾-阿穆爾鐵路幹線將為這一戰區提供更方便的後勤支援。我們已經討論了這種對抗的歷史起源,顯然這其中息息相關的問題是民族自尊心而不是意識形態的霸權。就美國在其包圍俄國人的企圖中開始打中國牌而言,它已經在軍事上捲入這場爭奪。一旦中國掌握了大量核武器,那麼當蘇聯在這一地區部署SS-20飛彈以對付中國的任何飛彈時,這一地區可能成為導致巨大危險的熱點。
中國與印度的衝突也是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而不是想建立侵略性意識形態統治的例子。情況好象是這樣,即印度強烈要求得到承認是爆發戰鬥的主要起因。
南亞和北非
只要印度和巴基斯坦沒有掌握大量的核武器,誰也不管他們互相採取什麼行動。當然,根據杜魯門主義關於勢力範圍的定義,如果蘇聯穿過興都庫什山進行侵犯,巴基斯坦就是一個攔阻地區。然而,阿富汗卻屬於蘇聯的勢力範圍。蘇聯人要得到巴基斯坦的原因不清楚,儘管他們曾越過其邊界追趕叛亂的部族人員。經由開伯爾和科賈克山口到達印度河的道路堅硬並乾燥,而穿過俾路支的路線是漫長的,它通過缺水的沙漠而且要繞很大的彎子才進入控制荷姆茲海峽的陣地。蘇聯在阿富汗的行動只不過招來了美國的咆哮。對這裡普遍和平的主要危險是對蘇聯國內土耳其穆斯林的分歧意見的擴大以及隨之發生的斯拉夫人的恐懼感。蘇聯的土耳其人居民的冒險精神及其與國外土耳其人在文化上的密切關係,鼓勵了蘇聯參與南亞和西亞的事務。由於官方伊斯蘭教士對此表示默許,蘇聯贏得了能與伊斯蘭教共存共處的美名。蘇聯占領阿富汗得到了蘇聯穆斯林的支持。然而,在官方的旗號下,高加索和土耳其共和國的糧食流到了以非法的伊斯蘭蘇菲派兄弟會為中心的原教旨主義和民族主義者手中,伊朗事件,阿富汗穆賈赫丁的抵抗運動等,已經引起俄國反伊斯蘭的反應,這種反應很可能為暴力行動提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