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但由於各國警方的圍捕打擊,加上中近東各民族之間的分歧和仇視,相互對立的恐怖組織變得更加謹慎而防範嚴密。他們都各自建立有自己的隱藏地和大後方。在每個大後方,恐怖主義分子根據當地政治氣候的變化而小心翼翼地發展壯大自己的力量。在每一個隱藏地和大後方,恐怖主義組織還建立了不同的分支機構,這些機構分別負責訓練、中轉、隱蔽已被警方公開通緝的逃犯。
在恐怖主義組織活動最為頻繁的地方,要數北非及中近東地區了。黎巴嫩的貝魯特是恐怖主義活動的必經之地。海灣開戰以來,已經發生了向義大利駐貝魯特使館發射火箭彈事件在貝魯特,針對英國、法國投資銀行的暗殺事件以及1月22日在巴爾貝克發生的法國合資銀行爆炸案;雖然沒有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但影響卻不可低估。
黎巴嫩的反美情緒已再度擴展到反對整個西方參戰國。在黎巴嫩的南方曾經有過一些巴勒斯坦人組成的反對薩達姆·海珊的組織,比如社太黨及前伊朗內政部長阿克巴爾所領導的秘密組織。但海灣開戰之後,這些組織立即與原先敵對的恐怖主義組織摒棄前嫌,力圖共同掀起一場反戰、反美的“聖戰”運動,危及一些美國人和西方人的生命安全,力量不可忽視。有消息證實說,這一聯合是由在約旦安曼的塔米尼促成的。塔米尼是著名的恐怖主義活動的宣傳家,他所控制的組織網絡遍布於葉門、埃及及所有的北非國家。早先成為巴勒斯坦各派組織大本營的巴格達,因海灣戰事揭幕已變得空無一人,一些頭面人物如阿巴托、“5月15日集團”的阿布拉希姆等,均已紛紛打點行裝前往安曼或大馬士革。
敘利亞的跨國集團很活躍,美國國務卿貝克多次指名、美國警方全力捉拿的恐怖主義要犯蒂布利亞爾,就一直藏匿於此。突尼西亞更是熱點,不少恐怖組織樂此不疲。在阿爾及爾,伊斯蘭陣線正在全力組織反美恐怖示威活動。在開羅,穆斯林兄弟黨組織早就站在了巴格達一邊。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堡,與政府立場相對抗的革命左派秘密組織引爆的兩枚炸彈,襲擊了當地的美國駐外機構,並且公開宣稱:“這是對美帝國主義悍然發動海灣戰爭的懲罰!”所有阿拉伯系統的組織、巴勒斯坦系統的組織乃至宗教狂組織,都據以中東、近東和北非為大本營。反恐怖組織的專家們認為,這些地區已是戰爭爆發以來上演恐怖主義爆炸節目的最早的舞台——而這場戲才剛剛開始,不會很快落幕!
歐洲恐怖主義集團襲擊的另一個重要場所。在德國,警方把主要精力放在對付幾十名叫做“紅色旅”的潛伏分子上,這個組織曾幫助來自中東的恐怖組織投放炸彈的活動。在北歐瑞典,1982年未經任何檢查就接納了幾百名中東地區的難民,現已證實其中混入了一些恐怖組織的派遣分子,如今他們都已獲得瑞典的永久居留權;海灣戰爭爆發以後,他們揚言:美國航空辦事處、政府駐外機構等,均屬於他們重點打擊目標。他們還同法國、比利時等國的同類組織保持著密切的聯繫,使瑞典警方很感頭痛。奧地利的維也納是有名的恐怖主義中轉站,長期以來,這裡一直是恐怖組織暗殺猶太人的地方。1981年至今,就有3名著名的猶太人士在此地遭到槍擊。親伊拉克的各派組織,有意圖在上述各個地區聯合組織一次統一行動,以支持薩達姆,海珊的“聖戰”。
希臘的雅典,由於地理原因,也是歐洲公認的熱點之一。在曉星閃爍的凌晨,接連兩起炸彈爆炸,已給美國的駐外機構造成嚴重的損失。歐洲的恐怖組織當然不會放過巴黎,開戰以來,法國連續發生多起爆炸事件,如1月26日《解放報》的過道人口處被炸。馬賽外國人公寓事件等就與海灣戰爭有直接聯繫。英國倫敦的警方也正加強對北愛爾蘭恐怖組織的防範措施。義大利的羅馬素為中轉站熱線之一,義大利警方已嚴陣以待防止中東的恐怖組織同義大利的黑手黨聯袂行動。還有西班牙,苦於走私、販毒一貫猖獗,警方一直感到力不從心。專家們認為馬德里、羅馬通常是恐怖組織襲擊倫敦、巴黎、柏林的跳板和大後方。而在布魯塞爾由於北約機構和歐洲猶太人組織集中於此地,開戰以來,已經遭到恐怖組織成百次的威脅,只是由於警方的防範措施天衣無縫,故尚未發生爆炸事件。
亞洲:泰國的曼谷和菲律賓的馬尼拉是恐怖主義活動的中轉站和熱線地區。曼谷是世界走私販毒的一個中心,加之美國、蘇聯。以色列和歐洲各國的外交官員常在這裡走動,恐怖組織也常常來此地聚會、碰面,非常事件時有發生。馬尼拉則是美國的軍事力量在亞洲的一個重要基地,戰爭爆發以來,各路恐怖組織已經紛紛派出前哨人馬飛抵馬尼拉製造事端,那裡的氣氛很緊張。
另外,除了北非,西非也是全球恐怖主義活動的爭奪要地。在布拉柴維爾、巴比加霍達卡等地都已發現龐大的恐怖主義網絡集團。專家們預測,西非將會成為歐洲、中東等地區恐怖組織人員逃遁、藏身之地。為此,當地警方已經儘可能詳盡地記錄下活躍分子頻繁走動的蹤跡。
由此可知,當全世界的目光都焦慮地注視著海灣—那裡的每一聲爆炸、每一片火光、每一抹硝煙都牽動著54億人的神經時——而散布在地球各個角落的人們,同時也都生活得並不輕鬆!
在恐怖主義組織活動最為頻繁的地方,要數北非及中近東地區了。黎巴嫩的貝魯特是恐怖主義活動的必經之地。海灣開戰以來,已經發生了向義大利駐貝魯特使館發射火箭彈事件在貝魯特,針對英國、法國投資銀行的暗殺事件以及1月22日在巴爾貝克發生的法國合資銀行爆炸案;雖然沒有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但影響卻不可低估。
黎巴嫩的反美情緒已再度擴展到反對整個西方參戰國。在黎巴嫩的南方曾經有過一些巴勒斯坦人組成的反對薩達姆·海珊的組織,比如社太黨及前伊朗內政部長阿克巴爾所領導的秘密組織。但海灣開戰之後,這些組織立即與原先敵對的恐怖主義組織摒棄前嫌,力圖共同掀起一場反戰、反美的“聖戰”運動,危及一些美國人和西方人的生命安全,力量不可忽視。有消息證實說,這一聯合是由在約旦安曼的塔米尼促成的。塔米尼是著名的恐怖主義活動的宣傳家,他所控制的組織網絡遍布於葉門、埃及及所有的北非國家。早先成為巴勒斯坦各派組織大本營的巴格達,因海灣戰事揭幕已變得空無一人,一些頭面人物如阿巴托、“5月15日集團”的阿布拉希姆等,均已紛紛打點行裝前往安曼或大馬士革。
敘利亞的跨國集團很活躍,美國國務卿貝克多次指名、美國警方全力捉拿的恐怖主義要犯蒂布利亞爾,就一直藏匿於此。突尼西亞更是熱點,不少恐怖組織樂此不疲。在阿爾及爾,伊斯蘭陣線正在全力組織反美恐怖示威活動。在開羅,穆斯林兄弟黨組織早就站在了巴格達一邊。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堡,與政府立場相對抗的革命左派秘密組織引爆的兩枚炸彈,襲擊了當地的美國駐外機構,並且公開宣稱:“這是對美帝國主義悍然發動海灣戰爭的懲罰!”所有阿拉伯系統的組織、巴勒斯坦系統的組織乃至宗教狂組織,都據以中東、近東和北非為大本營。反恐怖組織的專家們認為,這些地區已是戰爭爆發以來上演恐怖主義爆炸節目的最早的舞台——而這場戲才剛剛開始,不會很快落幕!
歐洲恐怖主義集團襲擊的另一個重要場所。在德國,警方把主要精力放在對付幾十名叫做“紅色旅”的潛伏分子上,這個組織曾幫助來自中東的恐怖組織投放炸彈的活動。在北歐瑞典,1982年未經任何檢查就接納了幾百名中東地區的難民,現已證實其中混入了一些恐怖組織的派遣分子,如今他們都已獲得瑞典的永久居留權;海灣戰爭爆發以後,他們揚言:美國航空辦事處、政府駐外機構等,均屬於他們重點打擊目標。他們還同法國、比利時等國的同類組織保持著密切的聯繫,使瑞典警方很感頭痛。奧地利的維也納是有名的恐怖主義中轉站,長期以來,這裡一直是恐怖組織暗殺猶太人的地方。1981年至今,就有3名著名的猶太人士在此地遭到槍擊。親伊拉克的各派組織,有意圖在上述各個地區聯合組織一次統一行動,以支持薩達姆,海珊的“聖戰”。
希臘的雅典,由於地理原因,也是歐洲公認的熱點之一。在曉星閃爍的凌晨,接連兩起炸彈爆炸,已給美國的駐外機構造成嚴重的損失。歐洲的恐怖組織當然不會放過巴黎,開戰以來,法國連續發生多起爆炸事件,如1月26日《解放報》的過道人口處被炸。馬賽外國人公寓事件等就與海灣戰爭有直接聯繫。英國倫敦的警方也正加強對北愛爾蘭恐怖組織的防範措施。義大利的羅馬素為中轉站熱線之一,義大利警方已嚴陣以待防止中東的恐怖組織同義大利的黑手黨聯袂行動。還有西班牙,苦於走私、販毒一貫猖獗,警方一直感到力不從心。專家們認為馬德里、羅馬通常是恐怖組織襲擊倫敦、巴黎、柏林的跳板和大後方。而在布魯塞爾由於北約機構和歐洲猶太人組織集中於此地,開戰以來,已經遭到恐怖組織成百次的威脅,只是由於警方的防範措施天衣無縫,故尚未發生爆炸事件。
亞洲:泰國的曼谷和菲律賓的馬尼拉是恐怖主義活動的中轉站和熱線地區。曼谷是世界走私販毒的一個中心,加之美國、蘇聯。以色列和歐洲各國的外交官員常在這裡走動,恐怖組織也常常來此地聚會、碰面,非常事件時有發生。馬尼拉則是美國的軍事力量在亞洲的一個重要基地,戰爭爆發以來,各路恐怖組織已經紛紛派出前哨人馬飛抵馬尼拉製造事端,那裡的氣氛很緊張。
另外,除了北非,西非也是全球恐怖主義活動的爭奪要地。在布拉柴維爾、巴比加霍達卡等地都已發現龐大的恐怖主義網絡集團。專家們預測,西非將會成為歐洲、中東等地區恐怖組織人員逃遁、藏身之地。為此,當地警方已經儘可能詳盡地記錄下活躍分子頻繁走動的蹤跡。
由此可知,當全世界的目光都焦慮地注視著海灣—那裡的每一聲爆炸、每一片火光、每一抹硝煙都牽動著54億人的神經時——而散布在地球各個角落的人們,同時也都生活得並不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