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好烈士!"又向二人道:"你兩人果肯悔過,我可赦你們不死。"兩人齊聲道:"你等滿清貴如肯悔禍,讓了政權,我死亦無他恨。"善耆不能辯駁,令左右將二人暫禁,自己至攝政王第中,報明底細。攝政王道:"地安門外是我上朝的出入要路,他敢在此埋地雷,謀為不軌,若非探悉密謀,我的性命險些兒喪在他手,請即重辦為是。"善耆道:"革命黨人都不怕死,近年以來梟首剖心,也算嚴酷,他們反越聚越多,竟鬧到京中來了。依愚見想來,就使將他立刻正法,餘外的革命黨又至,辦也辦不完,還是暫從寬大,令他感我恩惠,或可消除怨毒,也未可知。"攝政王道:"難道汪、黃兩人,竟好釋放嗎?"善耆道:"這也不能,且永遠監禁,免他一死。"攝政王點頭,善耆退出,便令將汪、黃送交法部獄中。法部尚書廷傑憤憤道:"肅王爺也太糊塗,奪我權柄,饒他死罪,是何道理?"命司獄官揀一黑獄,將汪、黃釘了鐐銬,羈黑獄中。
革命黨聞汪、黃失敗,又被拿禁,大家都是悲憤。趙聲、黃興一班首領,仍擬集眾大舉,先奪廣東為根據地。原來廣東是中國富饒的地方,兼且交通便當,所以革命黨人,屢次想奪廣東,立定腳跟,漸圖擴張。無如廣東大吏,防備嚴密,急切不能下手,只好相時而動。暗中從南洋辦到二十多萬金,購到外洋槍藥炸彈,因恐路中有人盤查,專用女革命黨人,運入廣州,租了房屋,藏好火器。門條上面,統為某某公館,或寫"利華工業研究所",或寫"學員寄宿舍".又把各種文書,如營制,餉章,軍律,札符,安民告示,保護外人告示,照會各國領事文,取締滿人規則,預先屬草。籌備了好幾月,已是宣統三年,清廷方開設資政院,贊成縮短立憲期限,下旨以宣統五年為期,實行開設國會,並令民政部飭國會請願團,即日解散。請願團尚欲繼續要求,當由清廷下令驅逐,如再逗留還要拿辦,各代表踉蹌出京。朝廷專制,物議沸騰,革命黨以為機會已到,公推黃興為總司令,招集義友,約於宣統三年四月朔舉行。適值粵人馮如,在美國學造飛行機,竣工回國,往見粵督張鳴岐,自言在美國學制飛艇,已二十多年,現更自出心裁,造成一艇,能升高三百五十尺,載重四百餘噸,此番回國,已將飛機返歸,準備試驗。"張督即命馮如再往海口,載回飛艇,擇日試演。這個消息傳出,省城官紳商民,爭欲先睹為快。馮如擇定日期,擬於三月初十日,在燕塘試放。屆期這一日,遠近到者數萬人,紅男綠女,絡繹途中,真箇是少見多怪,鬨動全粵。廣州將軍孚琦,系榮祿從侄,聞得燕塘試演飛機,亦想一擴眼界。當下坐了綠呢大轎,排仗出城。一到燕塘,張督等統已在場,相見畢,彼此坐定。
第158節:黃花崗起義(2)
霎時間,飛艇上升,越騰越高,但聽得大眾驚詫聲,鼓掌聲,談笑聲,鬧成一片。不但百姓齊聲喝彩,連大小文武各員,也稱為奇物。孚琦更為快慰,只因身任將軍,有城守責,不便多留城外,便起身辭了各官,先行入城。甫至城門口,忽聞轟的一聲,孚琦探頭出望,適巧一顆子彈飛中額上。孚琦忙大喝道:"有革命黨,快快拿住。"這話一說,反把手下親兵,嚇得四散,連轎夫也棄轎遠走。孚琦正在驚慌,那槍彈還是接連放來,憑你渾身是鐵,也要洞穿。彈聲中止,放彈的人,跳躍而去。適值張督等回來,截住刺客,一時不能逃避,槍彈又未裝就,即被兵警擒住。這時,才去看孚將軍,早已鮮血淋漓,全無氣息;轎子已打得七洞八穿。廣州府正堂及番禺縣大令,忙飭轎夫抬回屍首,一面押著刺客,隨張督等一同進城。張督立飭營務處審訊,刺客供稱:"姓溫名生財,曾在廣九鐵路做工,既無父母,又無妻小,此次行刺將軍,係為四萬萬同胞復仇,今將軍已被我擊死,我的義務盡了,甘願償命。"問官欲究詰同黨,溫生財道:四萬萬漢人,便是我同黨。"問官又欲詰他主使,溫生財道:"擊死孚琦是我,主使也就是我,何必多問?"問官得了確供,便向督署中請出軍令,立刻用刑。溫生財既死,官場中格外戒嚴,紛紛調兵入城。黃興等聞這消息,頓足不已,大呼為溫生財所誤。當下秘密會議,有說目下未便舉動,且暫時解散,再做後圖。獨黃興主張先期起事,提出三大理由:第一條是說我等秘謀大舉,不應存畏縮心;第二條是說大軍入城,有進無退,倘若半途而廢,將失信用,後來難以做事;第三條是蓄謀數年,惹起各國觀瞻,若不戰而退,恐被外人笑罵。眾人聞這三條理由,恰是確實情形,不得不舉手贊成,遂決計起事。到了三月二十九日,官場也微悉風聲,防守越嚴。黃興道:"束手待斃,不如冒險進取。"遂於是日下午六點鐘出發。他們先想了一個計策,著敢死團坐了轎子,向總督衙門內,一直抬入。管門的人,黃興舊照還道他是進見總督,不敢上前攔阻。那敢死團已闖進衙門,便亂擲炸彈,將頭門炸壞,擊死管帶金振邦;敢死團復向二門搗進,直到內房,並不見有總督,也不見有總督家眷。原來總督張鳴岐,聞風聲緊急,早將家眷搬在別處,只有自己留在署內。
是日聽得衙門外面,槍聲大作,忙令巡捕探悉,巡捕未出內室,外面已報革命党進衙,不免心慌意亂,虧得巡捕扯住了他,從室中走上扶梯,開了窗,正是當鋪後牆,他兩人急攢出窗門,越過當鋪後檐,逕入當鋪中。眾朝奉認得張督,自然接待。張督不暇安坐,急令朝奉引出偏門,三腳兩步地走入水師統領署內。水師統領李准,已聞督署起火,正擬調兵救護,忽報張督微服前來,便迎進花廳。作揖才罷,張督即令發兵拿革命黨。李准請張督暫住書室,自己忙調動城內防營,速救督署。復親自上馬出衙,趕至督轅前,見營兵已與革命黨酣戰,黨人氣焰很盛,槍桿統是新式。看看防營中人,有點抵擋不住,李准大喝一聲,催各兵竭力向前,能獲住黨人一名,便有重賞。那時,眾兵聽見"有賞"二字,爭先殺敵,黨人雖拼命死戰,究竟寡不敵眾,有幾個中彈死了,有幾個跌倒地上,被拿去了,漸漸地剩了數十人,只得望後退走。李准帶了營兵,追向前去,到了大南門,又遇著一隊黨人,混戰一場,黨人又死了一半,四散奔逃。李准見四面統有火光,復分營兵為數隊,向各處兜拿。
革命黨聞汪、黃失敗,又被拿禁,大家都是悲憤。趙聲、黃興一班首領,仍擬集眾大舉,先奪廣東為根據地。原來廣東是中國富饒的地方,兼且交通便當,所以革命黨人,屢次想奪廣東,立定腳跟,漸圖擴張。無如廣東大吏,防備嚴密,急切不能下手,只好相時而動。暗中從南洋辦到二十多萬金,購到外洋槍藥炸彈,因恐路中有人盤查,專用女革命黨人,運入廣州,租了房屋,藏好火器。門條上面,統為某某公館,或寫"利華工業研究所",或寫"學員寄宿舍".又把各種文書,如營制,餉章,軍律,札符,安民告示,保護外人告示,照會各國領事文,取締滿人規則,預先屬草。籌備了好幾月,已是宣統三年,清廷方開設資政院,贊成縮短立憲期限,下旨以宣統五年為期,實行開設國會,並令民政部飭國會請願團,即日解散。請願團尚欲繼續要求,當由清廷下令驅逐,如再逗留還要拿辦,各代表踉蹌出京。朝廷專制,物議沸騰,革命黨以為機會已到,公推黃興為總司令,招集義友,約於宣統三年四月朔舉行。適值粵人馮如,在美國學造飛行機,竣工回國,往見粵督張鳴岐,自言在美國學制飛艇,已二十多年,現更自出心裁,造成一艇,能升高三百五十尺,載重四百餘噸,此番回國,已將飛機返歸,準備試驗。"張督即命馮如再往海口,載回飛艇,擇日試演。這個消息傳出,省城官紳商民,爭欲先睹為快。馮如擇定日期,擬於三月初十日,在燕塘試放。屆期這一日,遠近到者數萬人,紅男綠女,絡繹途中,真箇是少見多怪,鬨動全粵。廣州將軍孚琦,系榮祿從侄,聞得燕塘試演飛機,亦想一擴眼界。當下坐了綠呢大轎,排仗出城。一到燕塘,張督等統已在場,相見畢,彼此坐定。
第158節:黃花崗起義(2)
霎時間,飛艇上升,越騰越高,但聽得大眾驚詫聲,鼓掌聲,談笑聲,鬧成一片。不但百姓齊聲喝彩,連大小文武各員,也稱為奇物。孚琦更為快慰,只因身任將軍,有城守責,不便多留城外,便起身辭了各官,先行入城。甫至城門口,忽聞轟的一聲,孚琦探頭出望,適巧一顆子彈飛中額上。孚琦忙大喝道:"有革命黨,快快拿住。"這話一說,反把手下親兵,嚇得四散,連轎夫也棄轎遠走。孚琦正在驚慌,那槍彈還是接連放來,憑你渾身是鐵,也要洞穿。彈聲中止,放彈的人,跳躍而去。適值張督等回來,截住刺客,一時不能逃避,槍彈又未裝就,即被兵警擒住。這時,才去看孚將軍,早已鮮血淋漓,全無氣息;轎子已打得七洞八穿。廣州府正堂及番禺縣大令,忙飭轎夫抬回屍首,一面押著刺客,隨張督等一同進城。張督立飭營務處審訊,刺客供稱:"姓溫名生財,曾在廣九鐵路做工,既無父母,又無妻小,此次行刺將軍,係為四萬萬同胞復仇,今將軍已被我擊死,我的義務盡了,甘願償命。"問官欲究詰同黨,溫生財道:四萬萬漢人,便是我同黨。"問官又欲詰他主使,溫生財道:"擊死孚琦是我,主使也就是我,何必多問?"問官得了確供,便向督署中請出軍令,立刻用刑。溫生財既死,官場中格外戒嚴,紛紛調兵入城。黃興等聞這消息,頓足不已,大呼為溫生財所誤。當下秘密會議,有說目下未便舉動,且暫時解散,再做後圖。獨黃興主張先期起事,提出三大理由:第一條是說我等秘謀大舉,不應存畏縮心;第二條是說大軍入城,有進無退,倘若半途而廢,將失信用,後來難以做事;第三條是蓄謀數年,惹起各國觀瞻,若不戰而退,恐被外人笑罵。眾人聞這三條理由,恰是確實情形,不得不舉手贊成,遂決計起事。到了三月二十九日,官場也微悉風聲,防守越嚴。黃興道:"束手待斃,不如冒險進取。"遂於是日下午六點鐘出發。他們先想了一個計策,著敢死團坐了轎子,向總督衙門內,一直抬入。管門的人,黃興舊照還道他是進見總督,不敢上前攔阻。那敢死團已闖進衙門,便亂擲炸彈,將頭門炸壞,擊死管帶金振邦;敢死團復向二門搗進,直到內房,並不見有總督,也不見有總督家眷。原來總督張鳴岐,聞風聲緊急,早將家眷搬在別處,只有自己留在署內。
是日聽得衙門外面,槍聲大作,忙令巡捕探悉,巡捕未出內室,外面已報革命党進衙,不免心慌意亂,虧得巡捕扯住了他,從室中走上扶梯,開了窗,正是當鋪後牆,他兩人急攢出窗門,越過當鋪後檐,逕入當鋪中。眾朝奉認得張督,自然接待。張督不暇安坐,急令朝奉引出偏門,三腳兩步地走入水師統領署內。水師統領李准,已聞督署起火,正擬調兵救護,忽報張督微服前來,便迎進花廳。作揖才罷,張督即令發兵拿革命黨。李准請張督暫住書室,自己忙調動城內防營,速救督署。復親自上馬出衙,趕至督轅前,見營兵已與革命黨酣戰,黨人氣焰很盛,槍桿統是新式。看看防營中人,有點抵擋不住,李准大喝一聲,催各兵竭力向前,能獲住黨人一名,便有重賞。那時,眾兵聽見"有賞"二字,爭先殺敵,黨人雖拼命死戰,究竟寡不敵眾,有幾個中彈死了,有幾個跌倒地上,被拿去了,漸漸地剩了數十人,只得望後退走。李准帶了營兵,追向前去,到了大南門,又遇著一隊黨人,混戰一場,黨人又死了一半,四散奔逃。李准見四面統有火光,復分營兵為數隊,向各處兜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