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復派遣載澤、紹英、戴鵬慈、徐世昌、端方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於光緒三十一年七月啟行。臨行這一日,官僚多出城歡送,五大臣聯翩出發,才到正陽門車站,正與各同寅話別,忽聽得豁剌一聲,來了一顆炸彈。炸得滿地是煙硝氣。
五大臣連忙避開,還算保全性命。載澤、紹英已受了一些微傷,嚇得面色如土,立即折回。你道這個炸彈是從哪裡來的?
說來又是話長。原來康、梁出走後,所至以尊皇保國相號召,設會辦報,集資謀再舉。嘗結富有會,起事江漢,皆為官兵破獲,誅其黨。在外遊學的學生與做工販貨的僑民,倒被他聯絡不少。獨有一個廣東人孫文,表字逸仙,主張革命,與康、梁意見不同。他童年時,在教會學堂肄業,把平等博愛的道理,印入腦中。後來又到廣州醫學校內,學習醫術。
學成後,在廣州住了兩三年,借行醫為名,結識幾個志士,立了一個秘密會社。孫中山先生舊照嗣因同志漸多,改名興中會,自己做了會長。李鴻章未歿時,他竟冒險到京,訪到李寓,與李談了一回革命事情。李以年老為辭,他遂回到廣州,湊集幾個銀錢,向外國去購槍械,竟想指日起事。事不湊巧,秘謀被泄,急航海逃至英國。粵督譚鍾麟拿他不住,探聽他遁至外洋,飛電各國公使,密行查拿。駐英使臣龍照璵誘他入館,把他禁住。虧得從前有位教師,是個英國人,名叫康得利,替他設法救出。自此以後,這位孫會長格外小心,遍游歐美各國,遇有寓居外洋的華人,往往結為好友。
有幾個志士願入黨的,有幾個富翁願助餉的,他住在海外,倒也不愁穿,不愁吃,單愁革命不成。欲想回國,又恐怕自投羅網,只得時常與同志通信。有個廣東人史堅如,與中山是莫逆朋友,結了幾個黨人,要去借兩廣總督德壽的頭顱,不料德壽的頭顱,保得很牢,反將史堅如的頭顱借得去了。這是革命流血第一個志士。嗣後又有湖南人唐才常,想在漢口起事,占據兩湖,又被鄂督張之洞查悉,拿獲正法。才常死後,廣東三合會首領鄭弼臣,受孫文運動,願聽措揮,發難惠州,又遭失敗。
過了一年,湖南人黃興,在長沙密謀革命,謀亦泄漏,遁走日本。嗣又潛回上海,邀了同志萬福華,刺殺前桂撫王之春。福華被拿,黃亦就獲,經問官審訊黃乏證據,始得釋,乃航海東去。浙江人蔡元培、章炳麟,在上海組織會社,開設館報,鼓吹革命;四川人鄒容又著了一冊《革命軍》。被江督魏光燾聞知,飭上海道密拿。元培走脫,章、鄒二人被捉。鄒容在獄病故,章炳麟幽禁數年,方得釋放。到光緒二十一年,湖南人胡瑛,湖北人王漢,謀刺欽差鐵良,尾至河南彰德府,無隙可乘。王漢憤極,將手槍對著自己腦前,一發而斃。胡瑛料知無成,亦遁往日本。接連又有五大臣出洋去,惱動了一位志士吳樾,乃係皖北桐城人,生得慷慨激昂,自命為暗殺黨先鋒。他與五大臣毫無私仇,只為了排滿主義,挾著炸彈,潛身進京。
這日,聞五大臣乘車出發,他先在車站坐待,等到五大臣陸續入站,將上火車,就取出炸彈,突然拋去。五大臣到底有福,未遭毒手。那僕役們卻死了好幾個。當下大起忙頭,由全班巡警,分路搜查,竟不見有可疑人物,只火車外面有好幾具屍首。仔細搜查,除被炸的僕役外,有一血肉糊模的屍骸,粗具面目,卻沒有人認識。復將衣服內一一檢查,懷中尚藏有名片,大書吳樾姓名,名下又有皖北人三字。大眾料是革命黨中人物,彼此相戒,幾乎風聲鶴唳,杯弓蛇影,鬧了月余,始漸平靜。徐世昌、紹英不願出洋,清廷只得改派了尚其亨、李盛鐸。五大臣駕艦出遊,自日本達美國,轉赴英、德,考察了數國政治,吸收些文明氣息,遂從外洋擬了一折,把各國憲政大略,敘述進去。到了第二年七月,五大臣回國,太后會同皇帝頒發預備立憲的上諭,並派載澤等,編纂新官制,考察憲政大臣合影停捐例,禁鴉片,創設郵政處及編制館等,似乎銳意維新,不涉空衍,並命慶王奕匡為總核大臣。這慶親王仰承慈眷,把懿旨格外凜遵,不到幾日,就將京內外官制,核定崖略,具摺奏陳。內閣、軍機處暫仍舊貫,把六部改作十一部,首外務部,次吏部,次民政部,次度支部,次禮部,次學部,次陸軍部,次法部,次農工商部,次郵傳部,次理藩部。每部設尚書一員,侍郎二員,不分滿漢。都察院改為都御史一員,副都御史二員,大理寺改為大理院,太常、光祿、鴻臚三寺,併入禮部;國子監併入學部;太僕寺併入陸軍部。這算是京內官制的改革。各省督撫下,設布政、提法、提學三司;交涉紛繁的省份,增交涉使;有鹽省份,仍留鹽法使,或鹽法道與鹽茶道;東三省設民政、度支兩使,代布政使職任;又裁撤分巡、分守各道,添設巡警、勸業二道,分設審判廳,增設佐治員。這算是外省官制的改革。官制粗定,復開憲政編查館,建資政院,中央立統計處,外省立調查局,並派汪大燮、于式枚、達壽三大臣,分赴英、德、日三國考察憲法。正在忙碌時候,忽報:革命黨人趙聲,肇亂萍鄉。
第152節:徐錫麟起義慈禧太后住在宮裡,終日無事可做,自己也覺得年紀老了,也不去精明嚴厲地問理朝政,每日只和宮女、太監們尋消遣的法兒。後來竟和宮女們抹牌、推莊,或叫幾個戲子,到宮裡唱戲。這時,京城戲子第一個有名的是譚鑫培,可算是伶界中泰斗,專唱老生戲。入園供直,相傳譚演《天雷報》一劇,唱得異常悱惻,居然空中應響,起了一個大霹靂,時人因此稱他做譚叫天。太后呼他為叫天兒。叫天兒上台,沒一個不表歡迎,所以京中人都著譚迷,幾乎舉國若狂。當時肅親王善耆,任民政部尚書,在宗室中稱是明達,也未免嗜戲成癖。先時與叫天兒做莫逆交,得了幾句真傳,竟微服改裝,與名伶楊小朵合演翠屏山。耆扮石秀,楊扮潘巧雲。演到巧雲斥逐石秀時,楊斥善耆道:"你今天就是王爺,也須與我滾出去!"聽戲的人,有認得善耆的,都為楊伶捏一把汗。偏這善耆毫不介意,反覺面有喜容。所以譚叫天亦極口稱讚,說是可授衣缽,惟他一人。
五大臣連忙避開,還算保全性命。載澤、紹英已受了一些微傷,嚇得面色如土,立即折回。你道這個炸彈是從哪裡來的?
說來又是話長。原來康、梁出走後,所至以尊皇保國相號召,設會辦報,集資謀再舉。嘗結富有會,起事江漢,皆為官兵破獲,誅其黨。在外遊學的學生與做工販貨的僑民,倒被他聯絡不少。獨有一個廣東人孫文,表字逸仙,主張革命,與康、梁意見不同。他童年時,在教會學堂肄業,把平等博愛的道理,印入腦中。後來又到廣州醫學校內,學習醫術。
學成後,在廣州住了兩三年,借行醫為名,結識幾個志士,立了一個秘密會社。孫中山先生舊照嗣因同志漸多,改名興中會,自己做了會長。李鴻章未歿時,他竟冒險到京,訪到李寓,與李談了一回革命事情。李以年老為辭,他遂回到廣州,湊集幾個銀錢,向外國去購槍械,竟想指日起事。事不湊巧,秘謀被泄,急航海逃至英國。粵督譚鍾麟拿他不住,探聽他遁至外洋,飛電各國公使,密行查拿。駐英使臣龍照璵誘他入館,把他禁住。虧得從前有位教師,是個英國人,名叫康得利,替他設法救出。自此以後,這位孫會長格外小心,遍游歐美各國,遇有寓居外洋的華人,往往結為好友。
有幾個志士願入黨的,有幾個富翁願助餉的,他住在海外,倒也不愁穿,不愁吃,單愁革命不成。欲想回國,又恐怕自投羅網,只得時常與同志通信。有個廣東人史堅如,與中山是莫逆朋友,結了幾個黨人,要去借兩廣總督德壽的頭顱,不料德壽的頭顱,保得很牢,反將史堅如的頭顱借得去了。這是革命流血第一個志士。嗣後又有湖南人唐才常,想在漢口起事,占據兩湖,又被鄂督張之洞查悉,拿獲正法。才常死後,廣東三合會首領鄭弼臣,受孫文運動,願聽措揮,發難惠州,又遭失敗。
過了一年,湖南人黃興,在長沙密謀革命,謀亦泄漏,遁走日本。嗣又潛回上海,邀了同志萬福華,刺殺前桂撫王之春。福華被拿,黃亦就獲,經問官審訊黃乏證據,始得釋,乃航海東去。浙江人蔡元培、章炳麟,在上海組織會社,開設館報,鼓吹革命;四川人鄒容又著了一冊《革命軍》。被江督魏光燾聞知,飭上海道密拿。元培走脫,章、鄒二人被捉。鄒容在獄病故,章炳麟幽禁數年,方得釋放。到光緒二十一年,湖南人胡瑛,湖北人王漢,謀刺欽差鐵良,尾至河南彰德府,無隙可乘。王漢憤極,將手槍對著自己腦前,一發而斃。胡瑛料知無成,亦遁往日本。接連又有五大臣出洋去,惱動了一位志士吳樾,乃係皖北桐城人,生得慷慨激昂,自命為暗殺黨先鋒。他與五大臣毫無私仇,只為了排滿主義,挾著炸彈,潛身進京。
這日,聞五大臣乘車出發,他先在車站坐待,等到五大臣陸續入站,將上火車,就取出炸彈,突然拋去。五大臣到底有福,未遭毒手。那僕役們卻死了好幾個。當下大起忙頭,由全班巡警,分路搜查,竟不見有可疑人物,只火車外面有好幾具屍首。仔細搜查,除被炸的僕役外,有一血肉糊模的屍骸,粗具面目,卻沒有人認識。復將衣服內一一檢查,懷中尚藏有名片,大書吳樾姓名,名下又有皖北人三字。大眾料是革命黨中人物,彼此相戒,幾乎風聲鶴唳,杯弓蛇影,鬧了月余,始漸平靜。徐世昌、紹英不願出洋,清廷只得改派了尚其亨、李盛鐸。五大臣駕艦出遊,自日本達美國,轉赴英、德,考察了數國政治,吸收些文明氣息,遂從外洋擬了一折,把各國憲政大略,敘述進去。到了第二年七月,五大臣回國,太后會同皇帝頒發預備立憲的上諭,並派載澤等,編纂新官制,考察憲政大臣合影停捐例,禁鴉片,創設郵政處及編制館等,似乎銳意維新,不涉空衍,並命慶王奕匡為總核大臣。這慶親王仰承慈眷,把懿旨格外凜遵,不到幾日,就將京內外官制,核定崖略,具摺奏陳。內閣、軍機處暫仍舊貫,把六部改作十一部,首外務部,次吏部,次民政部,次度支部,次禮部,次學部,次陸軍部,次法部,次農工商部,次郵傳部,次理藩部。每部設尚書一員,侍郎二員,不分滿漢。都察院改為都御史一員,副都御史二員,大理寺改為大理院,太常、光祿、鴻臚三寺,併入禮部;國子監併入學部;太僕寺併入陸軍部。這算是京內官制的改革。各省督撫下,設布政、提法、提學三司;交涉紛繁的省份,增交涉使;有鹽省份,仍留鹽法使,或鹽法道與鹽茶道;東三省設民政、度支兩使,代布政使職任;又裁撤分巡、分守各道,添設巡警、勸業二道,分設審判廳,增設佐治員。這算是外省官制的改革。官制粗定,復開憲政編查館,建資政院,中央立統計處,外省立調查局,並派汪大燮、于式枚、達壽三大臣,分赴英、德、日三國考察憲法。正在忙碌時候,忽報:革命黨人趙聲,肇亂萍鄉。
第152節:徐錫麟起義慈禧太后住在宮裡,終日無事可做,自己也覺得年紀老了,也不去精明嚴厲地問理朝政,每日只和宮女、太監們尋消遣的法兒。後來竟和宮女們抹牌、推莊,或叫幾個戲子,到宮裡唱戲。這時,京城戲子第一個有名的是譚鑫培,可算是伶界中泰斗,專唱老生戲。入園供直,相傳譚演《天雷報》一劇,唱得異常悱惻,居然空中應響,起了一個大霹靂,時人因此稱他做譚叫天。太后呼他為叫天兒。叫天兒上台,沒一個不表歡迎,所以京中人都著譚迷,幾乎舉國若狂。當時肅親王善耆,任民政部尚書,在宗室中稱是明達,也未免嗜戲成癖。先時與叫天兒做莫逆交,得了幾句真傳,竟微服改裝,與名伶楊小朵合演翠屏山。耆扮石秀,楊扮潘巧雲。演到巧雲斥逐石秀時,楊斥善耆道:"你今天就是王爺,也須與我滾出去!"聽戲的人,有認得善耆的,都為楊伶捏一把汗。偏這善耆毫不介意,反覺面有喜容。所以譚叫天亦極口稱讚,說是可授衣缽,惟他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