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像是對周恩來說道:“金日成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向我們發出緊急救援的呼籲的,

  我們怎麼能坐視不管呢?唇齒相依……唇亡齒寒哪!”

  第十八章 毛澤東主持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研究出兵援朝問題

  對金日成的請求,毛澤東立即作出回應。10月2 日開始,毛澤東在中南海頤年

  堂主持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研究出兵援朝的問題。各大區負責人和中央黨政軍負

  責人都到了會。

  會議開始時,毛澤東先作了開場白,他說,這是個諸葛亮會,請大家來,談談

  對出兵援朝問題的看法,著重擺一擺出兵的不利條件和出兵後有什麼困難的問題。

  與會者暢所欲言,確實擺了不少不利因素和困難。很多同志擺出的意見非常具

  有建設性,對完善出兵方案和赴朝後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困難,提得非常具體。

  但是,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和軍委常委擴大會上,也確有從一開始就唱低調的,

  林彪就是最突出的一個。10月6 在軍委常委擴大會上(毛澤東因事未到會),林彪

  滿臉病態倦容,他聲音十分低沉地說:“打仗打仗,我們打了幾十年仗了,十年內

  戰,八年抗戰,四年解放戰爭,人心思和啊。現在再去出兵打仗,可是不得人心啊。

  國家剛解放,國內經濟這麼個爛攤子,軍隊的破槍舊炮還沒有改裝,還有土匪在活

  動,自己顧得過來嗎?還有原子彈,我們行嗎?我看中央還是慎重考慮,穩妥行事。”

  聽了林彪這席話,周恩來以十分嚴厲的口氣打斷了林彪的發言,他嚴正指出:

  “現在不是討論出不出兵的問題,而是討論怎麼出?怎麼理解和落實毛主席的決定!”

  毛主席決定出兵,跟林彪是事先打了招呼的,並有意讓他統帥征戰。因為即將

  組建的志願軍的兵力除13兵團的4 個軍以外還要擴大,9 兵團、19兵團、3 兵團、

  20兵團等都準備去參戰,指揮工作非一般的將軍所能勝任。而且志願軍的主力是原

  來四野的部隊,是林彪的部下。志願軍將來的後方東北又是解放戰爭時期四野的老

  根據地。各方面情況林彪都比較熟悉。在各戰略區指揮員當中林彪年紀又最輕,當

  時只有44歲,是以能打仗、花樣多而著稱的名將,在黨內軍內都有很高的威望,毛

  主席很器重他,說他打仗的特點是又狠又猛。在眾人心目中,林彪去當志願軍統帥

  是很合適的。

  令毛澤東意外的是,被寄予厚望的林彪,竟成了黨內反對出兵的人物。

  在頤年堂會議的那些日子,毛澤東逐個與政治局委員們談心,逐個地做工作。

  他說:“我們不能見死不救,儘管有些同志對出兵有些意見,講的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別人處在國家危亡時刻,作為鄰國和社會主義夥伴,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

  麼說,心裡也是難過的。”毛澤東語重心長的談話,終於說服所有的與會者,最終

  形成了一致意見:出兵朝鮮。

  10月4 日,在毛澤東的主持下,中共中央在中南海頤年堂會議室召開了中央政

  治局擴大會議。這實際上是一次最高級軍事會議,會議對出兵參戰的細節問題進行

  了充分的討論。

  出兵大策一定,接著便是怎麼出兵,以什麼名義出兵的問題。剛開始,毛澤東

  幾次和周恩來商議以什麼名義出兵問題,兩位領導人一致的意見是叫“支援軍”比

  較妥當,支援朝鮮人民嘛。並且作為初步意見基本定下來。在擬定計劃方案時,已

  開始使用“支援軍”這一名稱。

  博採眾長,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是毛澤東多年的習慣,也是他在黨內倡導的傳

  統作風之一。對這初步意見,毛澤東是非常慎重的。他指示就出兵名義問題徵求意

  見,請民主人士談談看法。他認為,這些老先生們閱歷廣,見識多,有許多經驗,

  多聽聽他們的意見,事情會更加周全。

  著名民主人士黃炎培的意見引起了毛澤東的高度重視。毛澤東親自迎接黃老到

  中南海,並和周恩來一起聽黃炎培談了意見。

  第十九章 志願軍援朝,老蔣得以倖存。兩岸自此長期分離

  黃炎培是上海川沙縣人,是清末舉人,是辛亥革命時期同盟會會員,從1917年

  便投身教育事業,“九一八”事變後積極投身救亡運動,在國內很有影響。毛澤東、

  周恩來對這位老先生了解頗多,知道他有一些真知灼見又直言不諱,所以很尊敬他,

  當時他又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副總理、政協全國副主席,國家大事經常聽

  取他的意見。

  “有個問題我們要考慮呀!”黃炎培剛一落座,便開始提意見:“自古道師出

  有名,名不正則言不順,這個仗就不那麼好打!”

  周恩來微笑著說:“我們叫支援軍,支援朝鮮人民,不是名正言順嗎!”

  黃炎培像教書先生一樣將手一揮說:“支援軍,顧名思義,那就是派遣出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