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韓霸天面上還是頗為不平,看來對自己徒孫從市場上買來的東西還比不上和尚廟裡的有些耿耿於懷。“廣岱和尚,這老和尚什麼時候醒來?”他將手上的蘋果咬完,看著老和尚還老神自在地閉著眼睛,大是不滿,對著陳龍揮揮手,示意他坐下來,“瞧見沒有?這個大和尚就是慧空。名望還是挺高的,不過身手不行,不是我的對手。累了就啃個果子吧!看看,這香蕉、桃子和葡萄多新鮮?嘖嘖,這荔枝看上去也不錯。”說完剝了個荔枝含在了嘴裡。

  廣岱住持雙手合什,眼中透出一絲崇敬色彩:“慧空大師佛法精湛,面壁而坐,終日默然。”

  韓霸天鄙夷地撇撇嘴,咕噥道:“壁觀婆羅門?這是崇洋媚外!”

  傳聞,北魏時,菩提達摩,通徹大乘佛法,為修習禪定者所推崇。梁武帝遣使請其至金陵(今江蘇南京),因晤談不契合,同年潛行至北魏,寓於嵩山少林室,九年“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世稱“壁觀婆羅門”,所傳安心禪法,深受魏孝明帝推崇,僧俗信向者甚眾。

  少林派武術,尊達摩為開山鼻祖,顯然是附會。但“附會”本身就是歷史,附會的人多了,也就成為了歷史。就像魯迅先生說的,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這達摩的附會與倉頡造字,有巢氏造屋,神農嘗百草,甚至“炎黃子孫”一樣,雖然附會,但確實公認。

  但道術大家卻不那麼看,縱然沒有這樣的偶像,佛家武學、法術也照樣自成系統,數千年發展與達摩沒多大關係。佛家只是扯了大旗,樹立了一個精神寄託而已,還是印度過來的。佛教傳入千多年,已經非常有華夏特色,照道家看來,即使認祖宗,也該選個中國和尚!這是韓霸天很簡單的思維模式。

  慧空大師的身體轉了過來,很奇怪,他的整個身體沒動,但就這樣仿佛凌空轉了過來。他眼睛慢慢睜開,微微一笑,陳龍頓時感覺心裡猶如一陣風吹過,讓自己的心神寧靜了下來,“韓施主著相了。”

  “老和尚動了嗔念。”韓霸天呵呵一笑。

  既然說人著相,自然心裡有細微的“嗔”的情緒波動。

  老和尚不理他,對著陳龍一禮,陳龍趕緊回禮,“施主小小年紀已入化境,實乃人傑也。”

  “僥倖得了一些修為,不入大師法眼。”陳龍不知道這老頭子此言何意,小心回答。

  “施主可知少林?”老和尚白眉毛抖了抖,說了句廢話。

  “自然是曉得的。少林位於河南登封城西少室山。南北朝時,天竺僧人佛陀到中國,善好佛法,得孝文帝禮遇。太和二十年,敕就少室山為佛陀立室,共給衣食。後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傳法,使少林名揚海內外。”既然對方說廢話,那麼禮尚往來,陳龍也開始說廢話,一點沒有著急的意思。

  “很多朝代興佛,修繕少林,也有很多又禁佛,毀壞寺宇。興盛、衰頹,但終究還是沒有消失。施主以為何?”

  “少林宣揚善念,有大德。少林有‘少林拳’、‘夜叉棍’,多絕技。”陳龍雙手合什,裝模作樣給大和尚一禮,顯得頗為神棍。

  和尚也喜歡聽好聽的,特別是對待自己的信仰方面,尤為突出,老和尚聽的陳龍對少林理念理解頗深,微微一笑,還了一禮。

  “浮屠善幻多技能,少林拳法世稀鬆。”韓霸天受不了這一老一少兩隻狐狸,忍不住吟了句唐荊川的詩,意思是少林室沒什麼真功夫。

  這當然是對道家高人而言的,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少林室外家功夫還是在牛A和牛C之間的。修行到了後來,拳腳功夫反而不重要了,法術才是攻敵制勝的關鍵。道家修身養心,故而對這種功夫很不屑。

  老和尚仿佛沒有聽到韓霸天的話,仍自顧自的說:“施主是個好苗子,不知對學習《易筋經》有無興趣。”

  陳龍看出來了,這一道人一和尚,一個是瘋子,一個是大話西遊里的唐僧。不過他還不能肯定這到底是試探還是什麼,故而表面上還是顯得很恭敬,不過嘴上顧左右而言他:“昔聞少林傳承斷代過,不知道可有其事?我先前以為少林只是俗世中一個名氣大點的門派而已,怎麼真的有很多修行者麼?”

  “貧僧是太上一員,所謂太上,是凌駕於世俗少林之上的存在,有很多長老構成。”老和尚盯著陳龍眼睛,眼中有一種莫名的閃動。

  “易筋經的譯本我看過,貌似沒什麼特殊的。”陳龍硬著頭皮回答。

  “無妨,那不是完整的。公布的總論只是有史料價值和研究價值而已。”老和尚坐在蒲團上,聲音中帶著一絲 誘惑,“以施主的天賦異稟,研習易筋經,說不定五至十年就可大乘,達到化神的宗師境界呢!”

  第二卷高考夢靨 第二十六章一卦

  更新時間:2011-6-16 10:06:42 本章字數:2511

  陳龍低著頭,眯了眯眼睛,老和尚看似廢話,實則一句一句帶入,話里透著玄機,透著兇險。老和尚的心裡有猶疑,有欣賞,也有一絲---忌憚。

  陳龍不是好人,身上帶著煞氣,和不知名的氣息,佛宗的修為高深者感覺得出來。

  深深皺了皺眉,陳龍一句一頓道:“我本是道家修行者,自然是不能入佛門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