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龍抓頭笑了笑,頗為尷尬,褚氏一門,即使再出名,在一千年前總還沒發家吧?我哪裡會知道?

  褚廷易也不介意陳龍的孤陋寡聞,自顧自地說道:“褚在姓氏里和清楚的‘楚’同音,並不在前一百大姓。我們褚氏的先祖有很多種說法。不過我們這一脈出自出自子姓,為春秋時宋國恭公之子段之後,以地名命姓氏。據《萬姓統譜》、《通志?氏族略》等記載,褚姓出自子姓,本來事殷商王族後裔。春秋時宋國恭公之子名段,字子石,食采於褚邑,也就是現在的洛陽了,因為‘其德可師’,所以稱之為褚師。他後代子孫去師字為褚姓。”

  仿佛陷入了很深的回憶當中,褚廷易眼中流露出一絲緬懷和尊崇:“那是個遙遠的年代了,至於我們祖上為什麼開始盜墓,這要從明代說起了。”

  第一卷幽冥鬼泣 第七十二章盜墓褚氏一門(2)

  更新時間:2011-6-16 10:06:30 本章字數:2221

  “知道永樂年間的事情麼?”

  陳龍摸了摸鼻子,對自己前世來說,永樂年間,那是屬於未來的事情,他怎麼會知道?“叔叔說的是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以入京除奸為名,發動了‘靖難之役’。經過四年的戰爭,奪取了明朝政權,建元永樂,史稱明成祖。”這是教科書上的說的了,陳龍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的問題,又不好意思說不知道。

  褚廷易也沒介意,只是自顧自地說:“那個時候倒是太平盛世,不過發生了一件事情,對我們家族的影響頗為深遠,那就是----真正的發丘寶印毀掉了。”

  “那又怎麼和你們家族有了關係?它是怎麼被毀的?”陳龍很識趣地問了句。

  “嗯,至於怎麼毀的倒是沒法考究了,也許是盜墓的時候毀的,也許是爭鬥的時候毀的,誰知道呢?本來毀了就毀了吧,可是當時的宮廷和民間的一些達官貴人卻是對發丘將軍這一職業很感興趣,請了當時茅山掌門另制了一枚發丘印,當然了,只是仿造而已,雖然形狀一樣,不過少了很多奇異的功能。你知道,傳說中發丘印可以鎮屍,而且可以護主保命,是不可多得的寶貝。嗯,說不可多得有點小覷了它,應該說是千古難遇的奇寶。”褚廷易咂咂嘴,搖搖頭,感概地說,“所謂鎮屍,它鎮的可是千年古屍,相當於屍王級別的殭屍,可現在的發丘印,最多鎮鎮兩三百年的殭屍。”

  陳龍抿了抿髮乾的嘴唇:“這麼說你們一門是發丘將軍麼?”

  褚廷易不置可否地搖搖頭:“真正的發丘將軍千年前就消失了,即使明代那個執掌著正版發丘印的傢伙也算不上發丘將軍。據我所知,發丘正統一門早就絕跡了,不過倒是留下了一些後裔。這些人有一部分在清代因為外族迫害,流亡海外,大多活動於東南亞及美洲一帶,曾經在諸多大型古代陵墓發掘隊中發現過他們的身影。國內余支多以考古學者的身份混跡於政府部門,不過他們早就失了手藝,連我們褚家都根本沒法比。”

  陳龍知道他們家族的正史來了。

  “明代的時候盜墓很猖獗。”褚廷易的眼睛閃爍著莫名的精光,連陳龍都有點不敢正視,“而且你也知道,明代的皇帝,其荒淫無度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有名的。基本上所有的帝王都是好逸樂,貪女色,信長生的傢伙,結果大部分都是服丹藥死的。而且當時的宦官當道,國內民不聊生。最令人憤慨的是,當時的官方盜墓對古墓群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比如說呢?”

  “萬曆年間,有一起影響很大的盜墓案,這一連環盜墓案最初是由一起民間盜墓事件引發的。有一個叫徐鼐的在虎塘池前挖地,挖出一個地窖,裡面裝的全部是黃金。他高興地取走了全部黃金之後,又在窖旁挖掘,竟然又挖出了一座古墓。該墓的墓道距窖才幾步之遙!墓穴里棺材的四角是用小金磚墊起來的;棺材前面立有一個石几,上面放置的瓶、 剪、尺、盆、盂等器皿也全都是用黃金做成的。由於墓里的東西太多,徐鼐挖了好久都沒挖完。他貪心太重,不善罷甘休,繼續不斷地挖掘。後來還有幾個人也參與了挖掘。當時謠傳他們共挖出黃金萬餘兩之多,其中有:一面方二尺、厚二寸的墓主人的誥命金牌、一對金童、重六斤半的金面盆、重二十四斤的金大盆,還有烏金爐、烏金燭台、金茶壺、金古錢、金木魚等。後來,他們還一起打開了棺材,發現墓主人是一個婦人,屍體未腐爛,棺材裡面陪葬的還有銅鏡。他們又一起抬著將屍體丟棄到長江中,打碎了該墓中的壙志。當時,他們還未來得及挖開左右窖,就被其他人發現了。隨後,這件事便被興國州人徐顯第一個報告給了官府。

  得知有人將他們的盜墓行徑告密給了官府,徐鼐等人非常緊張,害怕官府查辦,他們聚在一起商討辦法,後一起用巨金賄賂巡簡廖天喻。廖天喻得了好處後,想將此事掩飾過去,就幫他們編造假的證詞。然而不僅未能包庇成功,這一事情的詳細經過還被興國州當地不務正業的居民漆有光、周稀知曉,又被兩人秘密告發給了騰驤衛百戶仇世亨。當時人們誤以為盜掘的是唐玄宗李隆基時有名的奸相李林甫的夫人楊氏的墳墓。

  仇世亨得知此事後,立即將這一事情上奏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均。朱翊均是歷史上有名的唯利是圖的皇帝,特別熱衷於錢財的積累。他為了積聚儘可能多的錢財,到處搜刮,並借用宦官“開發”了許多賺錢的門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向各地派遣礦監稅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