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然而,日本不相信美國會這麼快就發動反攻。日軍大本營的估計是,美國的反
攻時間當在1943年春以後。為了在戰略上爭取主動以抵禦即將到來的美國反攻,有
必要在美國反攻之前在南太平洋地區建立連鎖空軍基地,加固島嶼的防禦工事,形
成一道抵抗盟軍攻勢的環形防線。為此就必須奪取盟軍仍據守的莫爾茲比港。
從當時的形勢來看,雖然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海戰中喪失了4艘精銳的航空母艦,
但其對勝利的前景並沒有失去信心。山本的聯合艦隊中還有不少能征善戰的大型航
空母艦和將士,有僅有半年艦齡的最新式航空母艦“瑞鶴”號、“翔鶴”號,還有
完好無損的輕型航空母艦“隼鷹”號、“飛鷹”號、“瑞風”號,1933年下水的艦
齡最長的“龍驤”號尚能征戰,新型精銳航空母艦“大風”號(3.2萬噸)預計1年
後便可建成,大型戰艦“伊勢”號、“日向”號已決定改裝成航空母艦,6.8萬噸的
超級航空母艦“信濃”號可望在2年後服役。在常規艦隊方面,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
的聯合艦隊水上兵力幾乎沒有受到什麼損傷,其實力幾乎等於美太平洋艦隊的2倍。
如果在廣闊的太平洋進行角逐,日本海軍並不是沒有贏得勝利希望的。山本對這一
點心裡十分清楚,然而他對如何尋找美艦隊進行決戰心裡卻沒有什麼底。
在太平洋戰爭開戰以來尚無打過敗仗的日本陸軍,乘機提出了自己的作戰方案,
即從紐幾內亞島的北部登陸,翻越歐文斯坦利山脈,以陸路攻占莫爾茲比港。為了
使這一作戰順利進行,必須在這一攻勢的側翼修建機場,以掩護陸軍的攻擊行動。
這就是日本自1942年6月開始在索羅門群島的瓜達爾卡納爾島修建機場的目的,
日軍南下入侵的陸軍部隊主力是以百武晴吉中將為軍長的第17軍。海軍方面特
意組建了第8艦隊,任命三川軍一海軍中將為司令官,司令部設在臘包爾。7月21日,
第17軍先遣隊南海支隊在布納登陸,接著28日又攻克澳軍防守的科科達,開始發起
攻占莫爾茲比港的戰鬥。
針對日軍的這次行動,美國當然也有對抗策略。自從中途島大捷以後,美軍士
氣大振,一直躍躍欲試,準備發起反攻。但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是一個
頭腦清醒、行事謹慎的人,他知道自己手上的力量還無法同日本的聯合艦隊相比,
因而不願冒險攻打臘包爾、特魯克等日軍重鎮。他在和全美海軍總司令金上將協商
之後,決定在所羅門發起一場不大不小的戰役——代號為“瞭望台”的戰役,進攻
索羅門群島中的圖拉吉島和瓜達爾卡納爾島(以下簡稱瓜島)。 金上將的企圖有三:挫敗日軍的南下戰略;在美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航線上設
一哨卡;在索羅門群島上立住腳,以便將來反攻。總之,只要美軍占領了瓜島,並
在該島上建立起強大的基地,就等於是在南下攻擊莫爾茲比港的日軍側腹,插上了
一把尖刀。
這一作戰計劃是在1942年6月25日華盛頓第二次戰爭會議中決定的,7月2日由參
謀長聯席會議以命令形式下達。命令強調“戰役第一階段,將在尼米茲將軍的戰略
指揮下,奪取聖克魯斯群島、圖拉吉島及其附近的要地。為了便於指揮,把南太平
洋地區和西南太平洋戰區的分界線改在東經159度。瓜達爾卡納爾島在此線以東。一
俟在圖拉吉地區站穩腳跟,就向巴布亞半島的薩拉莫阿和萊城進軍,同時沿所羅門
群島北上。戰役第二階段,則由麥克阿瑟將軍擔任戰略指揮。第一階段結束後,盟
軍轉而對臘包爾實施兩面夾擊。‘瞭望台’登陸作戰計劃,預定開始日期是8月1日。”
然而計劃剛制定出來美軍就發現日軍正在瓜島修建機場。尼米茲對此感到十分
震驚:假如日軍一旦把這個飛機場建成,從瓜島起飛的日機就能夠轟炸聖埃斯皮里
圖島、埃法特島和新喀里多尼亞島北部的庫馬克飛機場,這就意味著上述駐地的美
軍不久就要飽嘗日本人的航空炸彈,美軍現有防線將受到嚴重威脅。“顯然,必須
把瓜達爾卡納爾島的登陸納入奪取圖拉吉島和聖克魯斯群島的作戰計劃之中。”美
軍必須在日軍修完機場之前奪取該地,誰在作戰中首先使用這個機場,誰就能贏得
勝利。這樣,瓜島遂成為首先必須奪取的目標。
美軍的這一戰役從8月7日開始,負責實施的是美南太平洋部隊,指揮官為羅伯
特·戈姆利海軍中將,美太平洋艦隊幾乎動用了它的全部力量:23艘運輸船,在特
納海軍少將的指揮下運送美海軍陸戰第1師1.8萬人;為登陸運輸船隊護航的是8艘巡
洋艦和9艘驅逐艦,指揮官為英國海軍少將克拉奇雷;空中支援編隊由“薩拉托加”
號、“大黃蜂”號、“企業”號3艘航空母艦,戰列艦“北卡羅林納”號及重巡洋艦
攻時間當在1943年春以後。為了在戰略上爭取主動以抵禦即將到來的美國反攻,有
必要在美國反攻之前在南太平洋地區建立連鎖空軍基地,加固島嶼的防禦工事,形
成一道抵抗盟軍攻勢的環形防線。為此就必須奪取盟軍仍據守的莫爾茲比港。
從當時的形勢來看,雖然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海戰中喪失了4艘精銳的航空母艦,
但其對勝利的前景並沒有失去信心。山本的聯合艦隊中還有不少能征善戰的大型航
空母艦和將士,有僅有半年艦齡的最新式航空母艦“瑞鶴”號、“翔鶴”號,還有
完好無損的輕型航空母艦“隼鷹”號、“飛鷹”號、“瑞風”號,1933年下水的艦
齡最長的“龍驤”號尚能征戰,新型精銳航空母艦“大風”號(3.2萬噸)預計1年
後便可建成,大型戰艦“伊勢”號、“日向”號已決定改裝成航空母艦,6.8萬噸的
超級航空母艦“信濃”號可望在2年後服役。在常規艦隊方面,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
的聯合艦隊水上兵力幾乎沒有受到什麼損傷,其實力幾乎等於美太平洋艦隊的2倍。
如果在廣闊的太平洋進行角逐,日本海軍並不是沒有贏得勝利希望的。山本對這一
點心裡十分清楚,然而他對如何尋找美艦隊進行決戰心裡卻沒有什麼底。
在太平洋戰爭開戰以來尚無打過敗仗的日本陸軍,乘機提出了自己的作戰方案,
即從紐幾內亞島的北部登陸,翻越歐文斯坦利山脈,以陸路攻占莫爾茲比港。為了
使這一作戰順利進行,必須在這一攻勢的側翼修建機場,以掩護陸軍的攻擊行動。
這就是日本自1942年6月開始在索羅門群島的瓜達爾卡納爾島修建機場的目的,
日軍南下入侵的陸軍部隊主力是以百武晴吉中將為軍長的第17軍。海軍方面特
意組建了第8艦隊,任命三川軍一海軍中將為司令官,司令部設在臘包爾。7月21日,
第17軍先遣隊南海支隊在布納登陸,接著28日又攻克澳軍防守的科科達,開始發起
攻占莫爾茲比港的戰鬥。
針對日軍的這次行動,美國當然也有對抗策略。自從中途島大捷以後,美軍士
氣大振,一直躍躍欲試,準備發起反攻。但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是一個
頭腦清醒、行事謹慎的人,他知道自己手上的力量還無法同日本的聯合艦隊相比,
因而不願冒險攻打臘包爾、特魯克等日軍重鎮。他在和全美海軍總司令金上將協商
之後,決定在所羅門發起一場不大不小的戰役——代號為“瞭望台”的戰役,進攻
索羅門群島中的圖拉吉島和瓜達爾卡納爾島(以下簡稱瓜島)。 金上將的企圖有三:挫敗日軍的南下戰略;在美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航線上設
一哨卡;在索羅門群島上立住腳,以便將來反攻。總之,只要美軍占領了瓜島,並
在該島上建立起強大的基地,就等於是在南下攻擊莫爾茲比港的日軍側腹,插上了
一把尖刀。
這一作戰計劃是在1942年6月25日華盛頓第二次戰爭會議中決定的,7月2日由參
謀長聯席會議以命令形式下達。命令強調“戰役第一階段,將在尼米茲將軍的戰略
指揮下,奪取聖克魯斯群島、圖拉吉島及其附近的要地。為了便於指揮,把南太平
洋地區和西南太平洋戰區的分界線改在東經159度。瓜達爾卡納爾島在此線以東。一
俟在圖拉吉地區站穩腳跟,就向巴布亞半島的薩拉莫阿和萊城進軍,同時沿所羅門
群島北上。戰役第二階段,則由麥克阿瑟將軍擔任戰略指揮。第一階段結束後,盟
軍轉而對臘包爾實施兩面夾擊。‘瞭望台’登陸作戰計劃,預定開始日期是8月1日。”
然而計劃剛制定出來美軍就發現日軍正在瓜島修建機場。尼米茲對此感到十分
震驚:假如日軍一旦把這個飛機場建成,從瓜島起飛的日機就能夠轟炸聖埃斯皮里
圖島、埃法特島和新喀里多尼亞島北部的庫馬克飛機場,這就意味著上述駐地的美
軍不久就要飽嘗日本人的航空炸彈,美軍現有防線將受到嚴重威脅。“顯然,必須
把瓜達爾卡納爾島的登陸納入奪取圖拉吉島和聖克魯斯群島的作戰計劃之中。”美
軍必須在日軍修完機場之前奪取該地,誰在作戰中首先使用這個機場,誰就能贏得
勝利。這樣,瓜島遂成為首先必須奪取的目標。
美軍的這一戰役從8月7日開始,負責實施的是美南太平洋部隊,指揮官為羅伯
特·戈姆利海軍中將,美太平洋艦隊幾乎動用了它的全部力量:23艘運輸船,在特
納海軍少將的指揮下運送美海軍陸戰第1師1.8萬人;為登陸運輸船隊護航的是8艘巡
洋艦和9艘驅逐艦,指揮官為英國海軍少將克拉奇雷;空中支援編隊由“薩拉托加”
號、“大黃蜂”號、“企業”號3艘航空母艦,戰列艦“北卡羅林納”號及重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