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種東西就是諸葛亮為政所反映出來的品德、人格和精神。

  早在西晉初期,晉武帝司馬炎就與給事中樊建一起討論諸葛亮的治蜀特點。樊建說,諸葛亮"聞惡必改,而不矜過,賞罰之信,足感神明"。司馬炎聽完後,不由得對這位曾經是自己祖父的死對頭的人心馳神往,說:"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

  在日本史學界評價中國歷史上的傑出人物時,諸葛亮被評為十位傑出歷史人物之一。日本英集社出版發行的十卷本《中國的英傑》叢書,《諸葛孔明》為第五卷。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對高中生心目中的十位英傑進行了一次專門調查,其結果顯示,諸葛亮排名第九位。

  兩位研究《三國志》的日本專家野宏與中村直禎認為:"三國熱"在日本歷久不衰不是偶然的,人們對《三國志》推崇備至,視為珍品,是因為書中有寶。例如,劉備勢孤力單,卻能在豪強中取得立足點,開創蜀國,關鍵在於發現人才,使用人才。各項事業,如能效法劉備的愛才舉能,就能以小制大,以弱制強,有所建樹,獲得成功。尤其是諸葛亮的治國、治軍、用兵等奇才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對日本政界、商界、學界影響頗深。據說,時下在日本,一些員工為企業、為集團而奮鬥,不惜"過勞死"的意識,似乎也是受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獻身精神的影響參見1997年1月1日《光明日報》康貽紅《日本:三國熱不降溫》。。

  諸葛亮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孕育出來的忠於國家民族、自強不息、有徹底奉獻精神的傑出人物。他的名言"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已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從他一生的奮鬥中,我們可以體會出"志"和"遠"的深刻內涵,這就是國家的統一富強,人民生活的富裕安定,以及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為此諸葛亮終生奮鬥不息,奉獻出了自己的一切。這種崇高的奉獻精神,在一切仁人志士和廣大人民群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這也使諸葛亮受到了人們的愛戴和景仰。從哲理上講,物質可以變精神,精神也可以變物質。人們景仰諸葛亮,必定學習實踐他高尚的人格精神,而這種高尚的精神品質一旦變為人們的實際行動,便會成為一種強大的改造人類社會的物質力量。

  據史書記載,當諸葛亮逝世時,五丈原上空殞落一顆長星。

  然而,諸葛亮的精神、品德、人格,卻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升起一顆永不衰落的恆星。

  (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