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接著,第三廳廳長郭汝瑰報告蔣軍作戰計劃,大意說:(一)以目前情況判斷,共軍有包圍攻擊黃兵團的企圖。我軍空軍炮火絕對優勢,以內線作戰原則,陸、空協同,步、炮、戰車協同,先將運河西岸徐州以東之共軍擊滅,以解黃兵團之圍。(二)以黃兵團死守碾莊圩,六十三軍守窯灣鎮待援。
(三)以李彌兵團附七十二軍守備徐州。(四)以邱兵團、孫兵團(現已到達宿縣附近,令即返回徐州)迅速東調,擊破徐州、碾莊間之共軍,以解黃兵團之圍。蔣介石聽了郭汝瑰的報告後說:“一定要解黃百韜的圍。”又問:“墨三有什麼意見?”這時我見徐州搞得這樣糟,蔣介石沒有指責任何人不照他的命令,就料到有關蔣軍生死存亡的“徐蚌會戰計劃”的決策是蔣本人改變的。我昨天到南京,他一直未召見我,也是怕我因為他改變了決策而不去徐州指揮,就先叫顧祝同、何應欽勸我到徐州去,等到我應承去的時候,他就在會議上將這個任務硬套到我的頭上。這時,我心中忐忑不安,覺得上了蔣介石的當,並認為蔣介石、顧祝同是完全聽信郭汝瑰這個小鬼(因他是軍校五期畢業生,人又矮小,所以我稱他小鬼)的擺布,才造成這種糟糕的局面。我想質問郭汝瑰為什麼不照原定計劃將主力撤到蚌埠附近,正在猶豫不決之際,見顧祝同等人都同意郭汝瑰報告的這一案,覺得爭亦無益,一 個人孤掌難鳴,爭吵起來,反而會失了蔣介石的寵信。正在這時,蔣介石轉身問我:“光亭還有什麼意見?”我思考了一 下說:“敵情和各兵團的實際情況我都不了解,到徐州後,向劉總司令請示,看如何可以抽調部隊解黃百韜之圍。”蔣介石說:“好!好!你到徐州,一定要解黃百韜之圍。我已經把飛機替你準備好了,你今晚就去。”
蔣介石走了之後,顧祝同拉住我說:“你們兩個人都在徐州指揮,有些不大方便。叫劉經扶到蚌埠去指揮,好罷?”我說:“指揮這樣大兵團作戰,情報補給是一項極其複雜的業務。
總部一離徐州,我的機構不健全,勢必形成癱瘓,影響作戰。
請總長放心,我同劉老師不會發生摩擦的。”又對顧說:“請總長允許我一個要求:就是解黃百韜之圍的戰略戰術、兵力部署,我不一定照今天會議決定的去做。”顧了解我的意思,連稱:“可以,可以,你怎麼決定,就怎麼辦好了。”
當晚我帶了必要的幕僚人員鄧錫洸、馮石如、張干樵等飛向徐州。說也奇怪,南京到徐州的飛機是經常飛的,可是這一次卻迷失了方向,沿途找不到徐州。一直飛到黃河邊,駕駛員才發現飛過了,急忙回頭,一直弄到12時前後還未找到徐州。駕駛員發出警報說:“再過一小時找不到的話,油就完了。”正在緊急關頭,左側方發現燈光,飛機轉身而去,就是徐州。降落後已經近1點多鐘了。我當時這樣想:“真是天要滅蔣”,情況這樣吃緊,飛機又誤了幾個鐘頭。
到徐州後,得知情況如下:蔣介石的命令頭一天(10日)晚上已到,但徐州“剿總”並未實施,理由是:(一)邱兵團被二野牽制,無法東調;(二)十六兵團11日晚始可到達徐州市以南之三堡附近;(三)黃百韜兵團渡運河橋時損失甚重,碾莊糧彈兩缺,攻既不可能,守亦成問題;(四)李彌兵團榮譽師之一部掩護第七兵團後退到曹八集,9日晚被解放軍消滅,現解放軍已在不老河以南曹八集、薛家湖一帶占領陣地;(五)不老河北岸解放軍有大部隊集中,對徐州壓力極大;(六)黃維之十二兵團現到達阜陽附近,因之無法抽調兵力解黃兵團之圍。昨晚黃百韜電話尚通,今日(11日)起電話不通,僅有無線電可聯絡。
這時徐州總部非常混亂,劉峙、李樹正對解放軍的作戰企圖並無全面分析判斷,只是被各方面的情況所迷惑,束手無策。我這時對於情況也極模糊,一時無法作具體判斷和決心處置。看到“剿總”的一份“敵我態勢圖”,除徐州東南褚蘭、八義集間尚無情況發現外,其他外圍解放軍已重重包圍牽制,要抽調某一方的兵力解黃百韜之圍,誠屬不易;加以“剿總”的情報機構腐朽,除直接收集第一線部隊的情報外,並未收集直接的戰略情報。在這種情況下,第一線部隊長總是誇大他當面的敵情,而使高級指揮官無從正確判斷。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蔣軍這時恰恰相反,既不知己,又不知彼。而蔣軍之所以全軍覆沒,固然是由於它本身腐朽,指揮機構無能,可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則是蔣軍喪盡民心。
在淮海戰役之始,徐州附近人民對於蔣軍實行了嚴密封鎖,蔣軍的特務只能派出,無法返回。徐州四周密布的特務電台完全失了作用,甚至有許多地區人民以虛報實,或以實報虛,迷惑蔣軍。如豐縣、黃口間僅有解放軍二、三野之一部,而蔣軍從人民方面得來的情報是二野主力;又如二野主力已先到渦、蒙地區阻擊黃維兵團,而蔣軍得來的情報則是這方面沒有解放軍的野戰軍。劉峙及其參謀長每天罵黃維行動遲緩,按兵不進。
我考慮很久之後,覺得解放軍總有主次之分,絕不會到處都是主力,於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一)華東解放軍目前還不是直接攻徐州,而是集中主力(實際不到一半)先消滅黃百韜,以有力之一部打援(實際是一半以上兵力);(二)徐州以西黃口亘九里山以北至不老河北岸之解放軍,只有極少之一部,甚至是游擊隊,用以牽制蔣軍,因之可以大膽抽調兵力,以解黃兵團之圍。
(三)以李彌兵團附七十二軍守備徐州。(四)以邱兵團、孫兵團(現已到達宿縣附近,令即返回徐州)迅速東調,擊破徐州、碾莊間之共軍,以解黃兵團之圍。蔣介石聽了郭汝瑰的報告後說:“一定要解黃百韜的圍。”又問:“墨三有什麼意見?”這時我見徐州搞得這樣糟,蔣介石沒有指責任何人不照他的命令,就料到有關蔣軍生死存亡的“徐蚌會戰計劃”的決策是蔣本人改變的。我昨天到南京,他一直未召見我,也是怕我因為他改變了決策而不去徐州指揮,就先叫顧祝同、何應欽勸我到徐州去,等到我應承去的時候,他就在會議上將這個任務硬套到我的頭上。這時,我心中忐忑不安,覺得上了蔣介石的當,並認為蔣介石、顧祝同是完全聽信郭汝瑰這個小鬼(因他是軍校五期畢業生,人又矮小,所以我稱他小鬼)的擺布,才造成這種糟糕的局面。我想質問郭汝瑰為什麼不照原定計劃將主力撤到蚌埠附近,正在猶豫不決之際,見顧祝同等人都同意郭汝瑰報告的這一案,覺得爭亦無益,一 個人孤掌難鳴,爭吵起來,反而會失了蔣介石的寵信。正在這時,蔣介石轉身問我:“光亭還有什麼意見?”我思考了一 下說:“敵情和各兵團的實際情況我都不了解,到徐州後,向劉總司令請示,看如何可以抽調部隊解黃百韜之圍。”蔣介石說:“好!好!你到徐州,一定要解黃百韜之圍。我已經把飛機替你準備好了,你今晚就去。”
蔣介石走了之後,顧祝同拉住我說:“你們兩個人都在徐州指揮,有些不大方便。叫劉經扶到蚌埠去指揮,好罷?”我說:“指揮這樣大兵團作戰,情報補給是一項極其複雜的業務。
總部一離徐州,我的機構不健全,勢必形成癱瘓,影響作戰。
請總長放心,我同劉老師不會發生摩擦的。”又對顧說:“請總長允許我一個要求:就是解黃百韜之圍的戰略戰術、兵力部署,我不一定照今天會議決定的去做。”顧了解我的意思,連稱:“可以,可以,你怎麼決定,就怎麼辦好了。”
當晚我帶了必要的幕僚人員鄧錫洸、馮石如、張干樵等飛向徐州。說也奇怪,南京到徐州的飛機是經常飛的,可是這一次卻迷失了方向,沿途找不到徐州。一直飛到黃河邊,駕駛員才發現飛過了,急忙回頭,一直弄到12時前後還未找到徐州。駕駛員發出警報說:“再過一小時找不到的話,油就完了。”正在緊急關頭,左側方發現燈光,飛機轉身而去,就是徐州。降落後已經近1點多鐘了。我當時這樣想:“真是天要滅蔣”,情況這樣吃緊,飛機又誤了幾個鐘頭。
到徐州後,得知情況如下:蔣介石的命令頭一天(10日)晚上已到,但徐州“剿總”並未實施,理由是:(一)邱兵團被二野牽制,無法東調;(二)十六兵團11日晚始可到達徐州市以南之三堡附近;(三)黃百韜兵團渡運河橋時損失甚重,碾莊糧彈兩缺,攻既不可能,守亦成問題;(四)李彌兵團榮譽師之一部掩護第七兵團後退到曹八集,9日晚被解放軍消滅,現解放軍已在不老河以南曹八集、薛家湖一帶占領陣地;(五)不老河北岸解放軍有大部隊集中,對徐州壓力極大;(六)黃維之十二兵團現到達阜陽附近,因之無法抽調兵力解黃兵團之圍。昨晚黃百韜電話尚通,今日(11日)起電話不通,僅有無線電可聯絡。
這時徐州總部非常混亂,劉峙、李樹正對解放軍的作戰企圖並無全面分析判斷,只是被各方面的情況所迷惑,束手無策。我這時對於情況也極模糊,一時無法作具體判斷和決心處置。看到“剿總”的一份“敵我態勢圖”,除徐州東南褚蘭、八義集間尚無情況發現外,其他外圍解放軍已重重包圍牽制,要抽調某一方的兵力解黃百韜之圍,誠屬不易;加以“剿總”的情報機構腐朽,除直接收集第一線部隊的情報外,並未收集直接的戰略情報。在這種情況下,第一線部隊長總是誇大他當面的敵情,而使高級指揮官無從正確判斷。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蔣軍這時恰恰相反,既不知己,又不知彼。而蔣軍之所以全軍覆沒,固然是由於它本身腐朽,指揮機構無能,可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則是蔣軍喪盡民心。
在淮海戰役之始,徐州附近人民對於蔣軍實行了嚴密封鎖,蔣軍的特務只能派出,無法返回。徐州四周密布的特務電台完全失了作用,甚至有許多地區人民以虛報實,或以實報虛,迷惑蔣軍。如豐縣、黃口間僅有解放軍二、三野之一部,而蔣軍從人民方面得來的情報是二野主力;又如二野主力已先到渦、蒙地區阻擊黃維兵團,而蔣軍得來的情報則是這方面沒有解放軍的野戰軍。劉峙及其參謀長每天罵黃維行動遲緩,按兵不進。
我考慮很久之後,覺得解放軍總有主次之分,絕不會到處都是主力,於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一)華東解放軍目前還不是直接攻徐州,而是集中主力(實際不到一半)先消滅黃百韜,以有力之一部打援(實際是一半以上兵力);(二)徐州以西黃口亘九里山以北至不老河北岸之解放軍,只有極少之一部,甚至是游擊隊,用以牽制蔣軍,因之可以大膽抽調兵力,以解黃兵團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