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次日酒醒,趙小荔嗔怪地說:“昨晚怎麼到家還記得嗎?六十五歲的人了,別太逞能,嗜酒傷身哪!”
“高興啊!”蘇元春憐愛地捧住趙小荔的臉,“小荔,這幾年你跟著我,苦沒少吃罪沒少受,眼看就可以回家了,你說我能不高興嗎?”
趙小荔面露驚喜:“真的?”
“我何曾騙過你?”蘇元春認真地說,又把邸報上的內容和聯魁的話對她說了一遍,“你說,到時候回貴州還是回永安?要不把貴州那些田地賣了,去上海置些產業?”
趙小荔還記得趙琴臨終前叮囑家人把她送回貴州老家的遺言,也記得蘇元春說過百年之後要同趙琴葬在一起,想了想說:“我要是想去上海,還不如當初留在北京。永安老房子只打了地基,倒是貴州那邊有房有地,還是回貴州吧。”
“好,全聽你的。這幾年我心情不好,委屈你了,回到貴州我把你大哥大嫂請來,正正規規辦一場酒席,正了你的名份,把你堂堂正正地抬進蘇家大門。”
雖然裴景福總稱她為嫂夫人,但是蒙冤受屈的蘇元春一直沒有心情辦理正式的儀式把她扶正。趙小荔心裡暗暗高興,嘴上卻說:“當老姑娘當到三十歲,還不是一心想跟著大帥,小荔能有今天,已經很知足了。”儘管蘇元春已被革去所有功名,只有兩個人在場的時候,她仍然習慣地稱他為“大帥”。
蘇元春動情地摟住小荔狂熱地親吻著。自從來到新疆,他一直把她當作先妻的化身,將對趙琴的內疚和挈愛全部轉移到她的身上,百般憐愛萬分疼惜,雖然生活艱苦,一碗水分兩口喝的日子卻有自己的樂趣。
現在小荔有了身孕,眼看就要當父親了,他心裡又喜又憂,喜的是當年青龍洞老道長的預言即將成為現實,憂的是唯恐小荔出現什麼意外,因此對她更加疼愛,看到她手提半桶水也搶過來親手拎著。
趙小荔突然皺緊眉頭,拉著蘇元春的手貼到自己肚皮上:“看看你兒子,又來湊熱鬧了。”
“這是小腳板吧?”蘇元春認真體驗了一陣,佯裝出一副咬牙切齒兇惡樣子,“兔崽子,又折騰你媽了,過幾天出來,看老爸不揍扁你的小屁股!”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的乾兒子
裴景福早就知道岑春煊受慶親王暗算中箭落馬的事,只是想給蘇元春一個驚喜,才沒有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他。
岑春煊仗著慈禧親寵,聯合軍機大臣瞿鴻禨,在朝中與慶親王和袁世凱展開黨爭,在四川、兩廣任總督期間又彈劾了大批官員,其中不乏奕劻的親信,引起奕劻忌恨,便以雲南片馬民亂需調能人處理為由,將他調任雲貴總督。
岑春煊知是奕劻所為,稱病逗留上海觀望政局,不久後袁世凱受瞿鴻禨排擠,自請開去本職以外一應兼差,他認為時機已到,便不再稱病,突然進京陛見慈禧,得以留京當上郵部尚書,瞿、岑一派聲勢大盛。岑春煊趁熱打鐵,再次向奕劻叫板,又彈劾罷免了他在郵部的幾位親信,更使奕劻恨得咬牙切齒。
然而好景不長,奕劻見瞿、岑得勢,幾乎達到獨攬朝政的地步,使人偽造岑春煊與梁啓超等人的合影,加上“那拉氏者,先帝之遺妾耳”之類激惹慈禧的話在外國報紙刊登,然後向慈禧密告,說岑春煊勾結康有為、梁啓超圖謀不軌,企圖為戊戌變法翻案。
慈禧勃然大怒,便把曾是帝黨干將的岑春煊逐出京都,再次外放兩廣總督。岑春煊哪裡知道這些曲折,途經上海時故伎重演,再次稱病逗留,慈禧一氣之下將他撤職。
御史李灼華等一向同情蘇元春的大臣們見時機已到,紛紛上奏要求為他平反昭雪。當年慈禧下旨嚴辦蘇元春,只是偏聽岑春煊一面之詞,現在岑春煊已經失寵,又見眾臣紛紛上奏,意識到對蘇元春處理過重,才下旨讓張人駿再次核實。
裴景福告訴蘇元春,張人駿的核實結果已經呈報到京:蘇元春確實是受了誣告蒙冤受屈,所謂“剋扣兵餉”系多年來各省協餉拖欠達三百五十萬兩之巨,因籌措無門,不得不將歷年底餉挪作修築炮台和增招十營的餉款,其本人並無中飽私囊,其他罪名也查無實據,純屬捕風捉影。
至於參奏時所說蘇元春富甲全省更是子虛烏有,倒是岑春煊本人並不清直,兼任廣東海關監督期間千方百計搜刮民脂民膏,巧立名目百事抽捐,濫發紙幣掠奪民財,甚至到了賣官籌款的地步;岑家父子為官數十年,共在廣州、上海、香港各大中城市置有公館、花園等產業六十多處,岑春煊本人僅在桂林就開有十間商鋪,還在上海置辦地產數百萬金,在岑氏故鄉西林那勞村,單是刻有岑家財富的石碑就達十二塊之多。
裴景福幸災樂禍地說:“都說岑春煊是慈禧太后的乾兒子,誰也奈他不何。想不到他也有今天。”
要當太后的乾兒子,我老蘇也不是沒有機會,只不過不想當罷了!裴景福的話勾起蘇元春近年來時常想起的一件舊事:許多風水先生都說,永安故鄉的蘇家祖墳中有一處喝形“羅傘遮太子”的寶地,當應在“元”字輩子孫身上,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年陛見時象岑春煊、張勳那樣,也趨炎附勢向太后表忠當干太子,論先後還是他們的兄長呢!
“高興啊!”蘇元春憐愛地捧住趙小荔的臉,“小荔,這幾年你跟著我,苦沒少吃罪沒少受,眼看就可以回家了,你說我能不高興嗎?”
趙小荔面露驚喜:“真的?”
“我何曾騙過你?”蘇元春認真地說,又把邸報上的內容和聯魁的話對她說了一遍,“你說,到時候回貴州還是回永安?要不把貴州那些田地賣了,去上海置些產業?”
趙小荔還記得趙琴臨終前叮囑家人把她送回貴州老家的遺言,也記得蘇元春說過百年之後要同趙琴葬在一起,想了想說:“我要是想去上海,還不如當初留在北京。永安老房子只打了地基,倒是貴州那邊有房有地,還是回貴州吧。”
“好,全聽你的。這幾年我心情不好,委屈你了,回到貴州我把你大哥大嫂請來,正正規規辦一場酒席,正了你的名份,把你堂堂正正地抬進蘇家大門。”
雖然裴景福總稱她為嫂夫人,但是蒙冤受屈的蘇元春一直沒有心情辦理正式的儀式把她扶正。趙小荔心裡暗暗高興,嘴上卻說:“當老姑娘當到三十歲,還不是一心想跟著大帥,小荔能有今天,已經很知足了。”儘管蘇元春已被革去所有功名,只有兩個人在場的時候,她仍然習慣地稱他為“大帥”。
蘇元春動情地摟住小荔狂熱地親吻著。自從來到新疆,他一直把她當作先妻的化身,將對趙琴的內疚和挈愛全部轉移到她的身上,百般憐愛萬分疼惜,雖然生活艱苦,一碗水分兩口喝的日子卻有自己的樂趣。
現在小荔有了身孕,眼看就要當父親了,他心裡又喜又憂,喜的是當年青龍洞老道長的預言即將成為現實,憂的是唯恐小荔出現什麼意外,因此對她更加疼愛,看到她手提半桶水也搶過來親手拎著。
趙小荔突然皺緊眉頭,拉著蘇元春的手貼到自己肚皮上:“看看你兒子,又來湊熱鬧了。”
“這是小腳板吧?”蘇元春認真體驗了一陣,佯裝出一副咬牙切齒兇惡樣子,“兔崽子,又折騰你媽了,過幾天出來,看老爸不揍扁你的小屁股!”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的乾兒子
裴景福早就知道岑春煊受慶親王暗算中箭落馬的事,只是想給蘇元春一個驚喜,才沒有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他。
岑春煊仗著慈禧親寵,聯合軍機大臣瞿鴻禨,在朝中與慶親王和袁世凱展開黨爭,在四川、兩廣任總督期間又彈劾了大批官員,其中不乏奕劻的親信,引起奕劻忌恨,便以雲南片馬民亂需調能人處理為由,將他調任雲貴總督。
岑春煊知是奕劻所為,稱病逗留上海觀望政局,不久後袁世凱受瞿鴻禨排擠,自請開去本職以外一應兼差,他認為時機已到,便不再稱病,突然進京陛見慈禧,得以留京當上郵部尚書,瞿、岑一派聲勢大盛。岑春煊趁熱打鐵,再次向奕劻叫板,又彈劾罷免了他在郵部的幾位親信,更使奕劻恨得咬牙切齒。
然而好景不長,奕劻見瞿、岑得勢,幾乎達到獨攬朝政的地步,使人偽造岑春煊與梁啓超等人的合影,加上“那拉氏者,先帝之遺妾耳”之類激惹慈禧的話在外國報紙刊登,然後向慈禧密告,說岑春煊勾結康有為、梁啓超圖謀不軌,企圖為戊戌變法翻案。
慈禧勃然大怒,便把曾是帝黨干將的岑春煊逐出京都,再次外放兩廣總督。岑春煊哪裡知道這些曲折,途經上海時故伎重演,再次稱病逗留,慈禧一氣之下將他撤職。
御史李灼華等一向同情蘇元春的大臣們見時機已到,紛紛上奏要求為他平反昭雪。當年慈禧下旨嚴辦蘇元春,只是偏聽岑春煊一面之詞,現在岑春煊已經失寵,又見眾臣紛紛上奏,意識到對蘇元春處理過重,才下旨讓張人駿再次核實。
裴景福告訴蘇元春,張人駿的核實結果已經呈報到京:蘇元春確實是受了誣告蒙冤受屈,所謂“剋扣兵餉”系多年來各省協餉拖欠達三百五十萬兩之巨,因籌措無門,不得不將歷年底餉挪作修築炮台和增招十營的餉款,其本人並無中飽私囊,其他罪名也查無實據,純屬捕風捉影。
至於參奏時所說蘇元春富甲全省更是子虛烏有,倒是岑春煊本人並不清直,兼任廣東海關監督期間千方百計搜刮民脂民膏,巧立名目百事抽捐,濫發紙幣掠奪民財,甚至到了賣官籌款的地步;岑家父子為官數十年,共在廣州、上海、香港各大中城市置有公館、花園等產業六十多處,岑春煊本人僅在桂林就開有十間商鋪,還在上海置辦地產數百萬金,在岑氏故鄉西林那勞村,單是刻有岑家財富的石碑就達十二塊之多。
裴景福幸災樂禍地說:“都說岑春煊是慈禧太后的乾兒子,誰也奈他不何。想不到他也有今天。”
要當太后的乾兒子,我老蘇也不是沒有機會,只不過不想當罷了!裴景福的話勾起蘇元春近年來時常想起的一件舊事:許多風水先生都說,永安故鄉的蘇家祖墳中有一處喝形“羅傘遮太子”的寶地,當應在“元”字輩子孫身上,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年陛見時象岑春煊、張勳那樣,也趨炎附勢向太后表忠當干太子,論先後還是他們的兄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