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錢穆先生解釋,中國傳統政治,本不全由皇帝專制,但中國政治史上所規定的一切法制,有時也時常有不嚴格遵守的特例,因為鬧得不大,所以皇帝也可以偶爾任性一下。當然,前提是君主能夠有足夠的震懾力。

  迷戀金丹服餌術 誤國亡身皆欷歔

  晚唐詩人李商隱的《瑤池》:“瑤池河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講的是西王母推開雕鏤彩飾的窗戶,眺望東方,卻不見穆王的影子,只聽見《黃竹歌》哀動大地,穆王所騎的八駿馬飛馳神速,一天能行三萬里,可是他為什麼沒有如約而來呢?結合當時背景不難發現,晚唐好幾位皇帝迷信神仙之道,服食丹藥,企求長生不老,以致服金丹中毒死去。王母所盼望的周穆王已經因此而死去,就連西王母這位神仙也無法挽救他的性命,那些所謂的長生不老之術,自然是靠不住了。

  中國煉丹術的發明源自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長生不老的觀念。如后羿從西王母處得到不死之藥,嫦娥偷吃後便飛升到月宮,成為月中仙子。典籍中沒有確切地記錄古代的服藥者吃什麼丹藥以求長生,但若根據晉人編纂的《列仙傳》,他們所服食的是包括丹砂、雲母、玉、代赭石、石、松子、桂等未經制煉的礦物和植物。

  公元前3世紀中國就開始出現了煉丹,到了東漢,方士們的神仙思想發展成為道教,煉丹的風氣便深入民間。除了中國發展煉丹術以外,8世紀,阿拉伯也出現了煉丹術,他們追求一種叫做阿爾伊克西爾的萬應靈丹,指望用它來使人長壽。約12世紀,阿拉伯煉丹術隨著伊斯蘭教的勢力傳播到歐洲。

  煉丹術在唐朝時期已經進入黃金時代。許多皇帝因服食丹藥中毒身亡,因此許多專家均提出方術丹藥不可盡信的警告。但皇帝們仍堅持煉丹,因不是所有丹藥都是有毒的,有人亦以金丹毒為戒,改用其他方法追求長生,而且當時“以毒攻毒”的觀念在現代醫學上是成立的。根據清人趙翼在《廿二史札記》卷19《唐諸帝多餌丹藥》中記載,唐太宗、高宗、憲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皆服丹藥中毒致死。大臣如杜伏威、李道古、李抱真皆因服食中毒而亡。可見當時迷信丹藥成風。

  唐太宗是唐諸帝中第一位迷戀金丹服餌養生術的皇帝。長期的戎馬生涯和緊張激烈的政治、軍事鬥爭,極大地損壞了太宗的身體,至晚從貞觀六年開始,太宗的體質就每況愈下。在636年(貞觀十年)遼東戰役回來時,唐太宗得病,此後一直調養,由此開始服用方士提煉的金石丹藥。先前唐太宗還曾經嘲笑秦皇漢武迷戀方術和尋求丹藥,後來自己也不由自主地陷進去了。到647年(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又與高祖一樣得了“風疾”,煩躁怕熱,便讓人在驪山頂峰修翠微宮。第二年,派人從中天竺求得方士那羅邇娑婆寐,由於長期服食“延年之藥”,結果使病情不斷惡化,最終不治身亡。看來太宗服用丹藥的動機是治病,反過來卻讓丹藥害了自己。

  唐高宗與太宗頗為相像。最初他也不信神仙之說:“自古安有神仙?秦始皇、漢武帝求之,疲弊生民,卒無所成,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有?”然而無奈高宗的體質一直較弱,顯慶五年十月,他剛33歲,也得了“風疾”。從這以後,病情就一直沒有好轉。總章元年(668年),婆羅門僧盧迦阿逸多,向高宗進獻了丹藥,從此高宗就離不開它了。後來大臣郝處俊以太宗的教訓勸阻了高宗。但高宗並沒有停止煉丹合藥活動。高宗的病情越來越嚴重,“上苦頭重,不能視”,很快也病逝了。

  後來的唐朝皇帝似乎接受了先人的教訓,唐穆宗即位後,懲辦了為憲宗煉製丹藥的方士道徒。有“小太宗”之稱的唐宣宗,對神仙之說也有較清醒的認識。他即位以後,立即杖殺和流放了煉丹的道士趙歸真、軒轅集等人。還說:“朕每覽前史,見秦皇、漢武為方士所惑,常以為誡……雖少翁、欒大復生,不能相惑。”

  可是好景不長,兩位皇帝也都不約而同地重蹈覆轍。

  據《通鑑》卷二四二長慶二年(822年)十一月條載:“上與宦者擊于禁中,有宦者墜馬,上驚,因得風疾,不能履地,自是人不聞上起居。”宦官王守澄曾將懂醫術、善治丹的鄭注推薦給穆宗,受到厚遇。李德裕曾說:“鄭注精於服食。”穆宗為了減輕風疾的痛苦,親信方士,討得靈丹妙藥,為他治病。不幸的是穆宗也因過度服用丹藥致使病情加重而死。

  宣宗明知丹藥之危害而偏要服食,司馬光將之歸結為“上晚節好神仙”。但這又很難解釋此前宣宗所發的關於神仙的一番宏論。宣宗從小體質就很差,患過大病。此後曾多次求訪異人、醉心服食仙丹,終於走上了不歸路。

  唐朝的皇帝大都自幼生長在深宮,錦衣玉食,體質本來就不很健壯,及至登基以後,更少了約束,內寵成群,加之政事雜務以及惡劣的情緒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使體質更加虛弱,極易產生疾病。高祖、太宗、高宗以及順宗、穆宗、宣宗都是得風疾,而後服用大量丹藥致死。首都師範大學的王永平教授認為,唐代諸帝迷戀金丹服餌術的原因是相當複雜的,而身體健康因素以及唐帝室家族中有可能遺傳一種病症——“風疾”,是導致唐代諸帝迷戀金丹術的一個重要原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