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個人有說有笑,一同端起了酒杯。

  ------------------

  八、人頭落地

  left六百里加急到了濟南衙門府,丁寶楨果斷地決定連夜斬了安德海。一聲令下,安德海終於結束了他醜惡的一生。righ

  自從諭旨發出後,恭親王總是忐忑不安的,殺小安子雖是小皇上的意思,但畢竟是自己連夜召集寶鑾、文祥、李鴻藻等軍機大臣在軍機處等候,共同商議後擬的旨呀。西太后的脾氣,他奕昕一清二楚,西太后若要怪罪下來,第一個難做之人就是奕昕。

  同治皇帝是她的兒子,她一定會原諒他,東太后在她之上,西太后也不便責難於她。

  可恭親王正是西太后發泄怒火的最合適不過的對象。幸虧李蓮英想了個計策,讓恭親王的女兒榮壽公主先進宮,在乾娘西太后面前為自己圓圓場。女兒回到王府,告訴阿瑪皇額娘的氣已消了一大半。

  奕昕左思右想,總覺得早晚要進宮見西太后一面,硬著頭皮醜媳婦也得見公婆。恭親王早已暗自下了決心,無論西太后發多麼大的火,自己只管默不作聲,任她發泄,這是最好的辦法。主意一定,恭親王帶著幾分不安到了儲秀宮。

  “太后吉祥,奕昕給太后請安了。”

  恭親王一條腿跪下,又垂下一隻手,給西太后恭恭敬敬請了個安。

  西太后不陰不陽地說:

  “老六啊,怎麼今天有空來看哀家啊!”

  恭親王小心翼翼地說:

  “臣前幾日忽感風寒,不能親自來看望太后,特差大格格代臣問安。太后好些了嗎?”

  西太后白了恭親王一眼:

  “還好,還沒被氣死。”

  恭親王心裡明白,西太后還在為安德海的事情生他的氣,他只有默不作聲。

  “老六啊,你們瞞得我好苦,人人都認為我偏袒小安子,其實,他有違祖制,我怎會護著他呢?”

  恭親王聽西太后說出了這樣的話,心中暗暗高興,心想:

  “你給自己找台階下,我也不去點破你。只要你不阻攔這件事,不責罪於我,就阿彌陀佛了。”

  “聖旨幾時發的,快該到濟南府了吧。”

  “回太后,按正常情況,昨天就到濟南了。”

  西太后輕輕嘆了一口氣。這聲嘆息既包含了對安德海的憐愛與惋惜,也包含對眾人孤立自己的感慨。她無可奈何地說了一句:

  “唉,小安子的人頭可能已經落地了。”

  “啊”的一聲驚叫,接著便是打翻燭台的聲音,人們尋聲望去,只見西太后的貼身宮女慶兒嘴巴張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圓圓的。

  慶兒失神地站著,一動也不動。剛才,慶兒正在擦燭台,這幾天,她的右眼皮一個勁地跳個不停,她總擔心會有什麼事情發生。恭親王剛進來,慶兒就有意地慢慢騰騰地邊擦邊豎起耳朵聽他們的對話。

  倒不是慶兒不守規矩,實在是她太擔心於哥哥安德海了。前幾天,小皇上、東太后、榮壽公主一個個都來過了,他們神色不太對勁兒,仿佛主子生了很大的氣。更令慶兒吃驚的是,這幾天來,宮中有一種特別凝重的氣氛,太監們三個一堆、五個一群地在議論什麼,可是,當慶兒走近時,他們便擠眉弄眼,默不作聲了。

  儲秀宮裡的太監、宮女們都知道慶兒是安公公的乾妹妹,兩個人的感情很好,所以,人們不願把安德海在山東出事的消息告訴慶兒。今天,慶兒無意擦燭台,卻有心聽奕昕與西太后的對話,聽到西太后一句“小安子的人頭可能已經落地了”,她不禁心頭猛然一縮,手一哆嗦,打翻了燭台。

  西太后勃然大怒:

  “大膽的婢女,不要命了。”

  慶兒知道自己闖了大禍,連忙跪在地上一個勁地磕頭:

  “慶兒該死,慶兒該死。”

  西太后冷笑了一聲:

  “哼,是該死了,敢在哀家面前如此放肆,快給我拉出去,鞭撻500下。”

  恭親王有些震驚了,心裡想:

  “500下,一個小女子能忍得了嗎?還不活活被打死!只是打翻個燭台,值得如此重罰嗎?”

  奕昕不禁替宮女說情:

  “聖母皇太后英明,臣認為婢女雖犯了大錯,但她並不是存心搗亂,且饒她這一回吧。”

  慶兒也一個勁地求饒:

  “太后饒命!太后大慈大悲,饒恕慶兒這一回吧。”

  慶兒在西太后跟前當宮女已有十幾年了,“辛酉政變”的時候,她與安德海同心協力,施演了“苦肉計”,後來她又默默無聞忠效於西太后,這一點,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李蓮英初到西太后跟前時,曾得到過慶兒姐姐的不少幫助,所以看到慶兒受罰,小李子也壯了壯膽子替慶兒求情:

  “主子,念在慶兒姐姐往日盡心盡力孝敬主子的份上,且放過她這一回吧。”

  西太后冷冰冰地說:

  “過去有功,今天犯了錯誤就不該罰了?如此說來凡是曾經立過功的人,都應該逍遙法外了?小安子還立過功呢,今天不也是要砍頭的嗎?”

  西太后故意把嗓門提得高高的,說得恭親王也不好再說什麼。西太后忽然歇斯底里似地大叫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