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原來,這個山東省的最高府衙設在前明齊王的宮邸里,它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一切裝飾都是京師宮廷的樣式,雖經幾百年的戰亂及風雨侵襲,但整個結構完好無損,個別殿堂依然保留著當年的風采,雕樑畫棟,殿宇迴廊,還真有些皇宮的氣勢。

  丁寶楨此時官居二品,此外他還兼兵部待郎及太子少保等職務。他的為人前面已作過介紹,這個丁寶楨為人正直,嫉惡如仇,又勤政愛民,所以,深得朝廷的賞識和百姓的愛戴。

  丁寶楨以六百里加急將趙新的密單改寫成奏摺送往京城後,就沒睡過一個安穩覺。他推算著安德海的日程,如果不出什麼大的變故的話,最多再過兩天,安德海便出了山東地界,到達蘇北地區。一旦出了山東,殺安德海便成了一句空話,恐怕十幾天後死的不是安德海,而是他丁寶楨。丁寶楨出生入死,早已把生命置之度外,他並不怕死,但他怕死的不明不白,做權監小人安德海屠刀下的屈死鬼。

  丁寶楨此時一刻也不敢放鬆,他派了幾個心腹到大路上向北方望去,希望看到皇上的聖旨,以名正言順地殺安德海。

  整整三天過去了,仍不見京師來人,丁寶楨心裡直犯嘀咕:

  “是西太后扣留了奏摺,還是軍機處大臣們的意見不統一,主張殺小安子和不殺小安子,究竟哪股力量更大一些?”

  “西太后看到奏摺後,一定十分震驚、惱怒,她會不會出面干預這件事?畢竟安德海是她一手扶植起來的,她捨得殺小安子嗎?”

  “萬一聖旨到,不准殺安德海可怎麼辦?把人都捉拿了,不殺如何處置他?常言道:請神容易送神難,萬一朝廷不准殺小安子,丁寶楨你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越想越犯難,丁寶楨此時又盼著聖旨到。又怕聖旨到。他一想到安德海平日的所作所為,目無聖上,欺負王爺的卑劣行徑,火就不打一處來。丁寶楨還清楚地記得一年前在京城時,與恭親王、曾國藩、左宗棠在一起時說的話:

  “若是這狗奴才到了山東境內為非作歹,我丁寶楨定立即捉拿他,格殺勿論,以清君側。”

  當時,恭親王還以十分讚賞的口吻接了一句:

  “好一個剛烈性子的丁寶楨,你嫉惡如仇,又敢作敢為,做事利索,說不定有朝一日,本王還要靠你除掉小安子。”

  往事歷歷在目,句句話猶響耳邊,丁寶楨最後心一橫:

  “殺,一定要殺小安子。而且要趕在聖旨到達以前就殺了他。

  聖上恩准殺小安子,自不必說;若聖上不准殺,反正人頭已經落地了,要追究責任的話,我丁寶楨一人承擔,不牽連屬下。”

  正在丁寶楨下定決心殺小安子之時,只聽到一陣清脆的馬蹄聲由遠及近。“嗒、嗒、嗒”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丁寶楨豎起耳朵一聽,從這熟悉的腳步聲看來,應該是王心安來了。

  果然不出丁大人所料,總兵王心安三步並兩步,疾入內殿。

  丁寶楨連忙迎了出來。王心安原是丁寶楨的愛將,後來因王心安立了大功,提為總兵,官居二品,這樣一來,現在丁寶楨與王心安都是二品要員了,應該說是平起平坐的,但丁寶楨還有個“兵部侍郎”的頭銜,加上王心安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所以王心安一見到丁寶楨便參拜。他一足下跪,一手下垂:

  “丁大人,在下王心安奉命已來。”

  丁寶楨連忙快走了幾步,親手扶起王心安:

  “治平,你辛苦了!”

  “心安給丁大人交差。”

  王心安指的當然是押送安德海等的事情,他要交的正是這個差。話說安德海發覺不對勁了,便吵著、鬧著口口聲聲讓余心清吃不了兜著走,騎馬跟在後面的王心安聽得一清二楚,他也不去理會安德海,他令屬員放慢速度,等一等後面的程繩武。

  程繩武帶著二三百衛兵包圍了客棧,開槍打死了武藝高強的智通和尚——楊演文,又不費吹灰之力捉拿了安邦傑、黃石魁、馬大奶奶等人,一路快馬加鞭,在通往濟南的路上趕上了王心安他們。二三百衛士押著安德海等人,才四個多時辰便到了濟南府。

  丁寶楨迫不及待地問:

  “人呢?”

  王心安邊走邊喘,喘了幾口氣,說:

  “一共押來了五個人,他們是安德海和他的隨行太監陳玉祥,還有他二叔安邦傑、老婆馬小玉、管家黃石魁。”

  “好,治平,好樣的。”

  “我已讓他們押著犯人在轅門外候著呢,只等了丁大人一句話,便可押來。”

  丁寶楨連連搖頭:

  “不忙,不忙,先遣人嚴密看押,請程知府他們來,我要詳細聽一聽捉拿安德海的經過。”

  程繩武、王心安、余心清等人都到了衙門府的後院花廳里,一五一十地向丁寶楨敘說了誘捕安德海的經過。聽完以後,丁寶楨發出了大笑。這開心的笑曾在丁巡撫臉上消失五天了,今天,他覺得首戰告捷。

  王心安是武舉出身,他有些沉不住氣,便催促著:

  “丁大人,現在就提審吧!”

  丁寶楨指了指肚子,幾個人都笑了。王心安一拍腦門子:

  “啊,不是丁大人提醒,心安都忘了已經一整天沒吃飯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