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春桃特意給林三洪船上了海藍色的團字長袍,還帶著一頂平頂鑲著翡翠帽正的高冠,因為今天林三洪要帶著“眾恩義學堂”的一部分學生去參加府試,也就是秋闈大考,一定要穿的莊重一些。

  因為林三洪本人就是義學堂的重要人物,按照後世人的說法,等於是校長了,自然不能用安北侯侯爵大人的儀仗和冠服。不過春桃的眼光也不怎麼樣,把林三洪打扮的好像是個鄉下的土財主,沒有一點公卿侯爵的貴氣和瀟灑……

  童子試,是每一個讀書人要過的關卡中很重要的一環,也是一定要過的一關。對手對於眾恩義學堂的學生們來說,這一關根本就不算什麼。輕易就可以拿到童生的資格。

  並不是說眾恩義學堂出來的學生就是如何的出類拔萃文採風流,而是因為當時的教育覆蓋面太小了。

  即便是在永樂年間,識字率依舊低的嚇人,能夠讀書認字在民間就算是“知識分子”了,就是這種最低級的知識分子也是百中無一。

  對於那些半耕半讀的窮書生。對於那些借著讀書的由頭大肆享樂的紈絝子弟,全日制的眾恩義學堂簡直就是不可想像的新鮮事物。

  在這個時代,即便是真正的讀書人。用在讀書上的時間和精力也相當有限。大部分貧寒學生多是為了衣食生計而奔波,剩餘的那一小部分富貴人家的讀書種子,寧可拿著少的可憐的文化知識去炫耀賣弄,去青樓酒館吟詩作賦的顯擺,也不可能真正的把全部心思都用在讀書上。

  全日制的教學方式對於這個時代的“業餘選手”而言,擁有天然的優勢。心無旁鶩一心求學,把全部心思和時間都用在“學”上,一個月的功夫足以相當於普通人半年的努力了。

  在眾恩義學堂的學生們回到各自的籍貫所在地去考試的時候,幾乎沒有感覺到什麼壓力,就輕輕鬆鬆的過關斬將,拿到最初的功名和社會

  。

  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連小生初”這樣簡單的事情都無法順利過關的話,估計林三洪的義學堂也就沒有很大的存在必要了。

  巨大的優勢匯集起來,一個個童生聚集在義學堂之後,才會顯現出實力上的差距。

  府試並不限制報考的名額,但是絕對會限制錄取的名額,就好像後世的公務員考試一樣,幾百幾千人競爭一個職位,雖然比府試要殘酷的多。卻也有府試的影子了。

  義學堂里出來的學生和零散的各的學子完全不同。

  因為府試的檔次高級一些,參加考試的生員人數不會很多。那些富貴子弟多是鮮衣怒馬僕役成群的伺候著,四處尋找好的宿處和酒店。而真正貧寒人家的窮學生則是極力掩蓋身上是寒酸,蜷縮於府學之外,或是做出不忿的模樣故意顯露自己的卓爾不群,或是神色忐忑的惴惴不安,充滿對未來期待和畏懼……

  而林三洪帶著的這些學生足足有一百多人,個頂個都是在當地的縣試當中脫穎而出的精銳。一百多個高中生在後世絕對是不值一提的小局面,但是在當時,光是這個數字就足以讓學政衙門重視了。一百多個童生聚集在一起,是一個學校出來的,由一個統一的“校長”帶領著,在當時也算是駭人聽聞的大事了。

  尤其引人注目的還在於,林三洪帶著的這一百多人穿著統一的“制式服裝”拎著樣式完全一致的小籃子。處處顯示著他們來自於一個共同的集體。

  統一的著裝和龐大的規模,讓眾恩義學堂的這些學生們十分自信,根本就不沒有什麼忐忑之心。歸屬感和集體感是一個很讓人安心的東西,這也是林三洪用了一點小心思所追求的效果。

  進場之前;少不得要有“陣前鼓舞”之類的舉動。

  和那些殷切希望的隨性人員不同,林三洪鼓舞士氣的話語簡單至極。卻又霸氣凜然。

  安北侯面對著這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年輕人,很平靜的說道:“其實考不考對我而言都無所謂,因為本次府試做錄之人必從你們當中選出,無論選的張三還是李四,都是咱們義學堂的子弟。至於其他人,,嘿嘿,我不認為他們是你們的一合之敵。所以,你們是在和自己競爭。是在和你們的師兄弟競爭,不要想別的,去把功名給我拿回來。”

  全日制的教學方式,職業化的學生隊伍,最正規最嚴謹的師資力量。等等這一切都會轉化為巨大的優勢。以壓倒一切的力量直取本次府試。要是連嶇余選手的干不過的話,眾恩義學堂乾脆解散算了。

  第一日的考試之後,林三洪根本就是不聞不問,考題是什麼林三洪不知道,考的怎麼樣也根本就沒有問過。之所以刻意的表現出這種目空一切的絕對自信,就是想給這些年輕的學生們表達一個信念:在眾恩義學堂面前,那些業餘的傢伙不值一提。

  經過數日的考試,府試完畢之後。林三洪並沒有象那些革草學子一樣等著放榜,而是直接帶著自己的學生們回到眾恩義學堂。理由同樣

  單:

  “你們,你們當中的一部分人,會在半年之後的春闈當中摘取科舉功名,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戰鬥,為了義學堂,為了你們自己的前程,我希望你們能夠真正做到心無旁鶩。抓緊時間學習,”

  待到放榜之日,真正做到了讓世人膛目結舌的效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