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下一次見面,必然是局勢已經到了分出勝負的時候,絕對是你死我活的生死之爭!林三洪不願意看到這一天,雖然這一天遲早會出現,但是希望是在自己死去之後吧,” 武奉孝很明顯的感覺到了林三洪的心緒和來時有很大的改變心的問道:“林大人,郭四妹是不是說了什麼不該說的?是不是言語上對大人有什麼不敬?”

  畢竟現在的郭四妹是瓦圖王了,是經過大明皇帝冊封的蒙古王爺,對林三洪這嚇,老上級有點不敬也在情理之中。

  林三洪微微搖頭。無奈的說道:“若是這樣就好了,哎,”

  若僅僅是因為現在的郭四妹對自己不夠禮貌。林三洪根本就不會放在心上,正因為這小子太過“禮貌”了,臨行之時的這些饋贈也有一種“示威”的含義,而現在的郭四妹已經沒有人可以改變他,所以林三洪感覺很無奈。

  尤其是自己做的那些事情當中,必然會在無意中給郭四妹提供機會,這讓林三洪感覺到很不安。利益可以改變很多東西,可以把敵人化為朋友,可以讓朋友反目成為敵人,但是絕對無法改變一個瘋子。

  因為瘋子是不會考慮利益的。

  一直以來,林三洪都無法徹底掌握局勢,只能在局勢的夾縫中艱難的前進。一個又一咋,時代的英雄會倒下去。緊接著就會有更年輕的英雄成長起來,只不過這咋。時代需要什麼樣的英雄不是人力可以改變的,時代本身會淘汰很多人,也會把很多人推到風口浪尖。

  時代的潮流可以營造出治天巨浪,翻身潮流本身就是由無數微不足道的小水滴構成。這咋,道理。恐怕郭四妹這一輩子都不會明白了。

  郭四妹會有一輩子的心血和時光去營造一個大的浪潮,而林三洪則是用同樣的代價積累起儘可能多的小水滴,兩種手法對於時代的改變會漸漸顯露出來。

  不管如何驚天動地的巨浪。終究會被堅硬的礁石撞的粉身碎骨。而只要擁有儘可能多的水滴,就可以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直到有一天衝破堤防,,

  等到走貨的隊伍回到江南。已經到歲尾年關。

  “眾恩義學堂”里讀書聲朗朗,聽著悅耳的誦讀之聲,看著一張張還略顯稚嫩的臉龐,林三洪知道這才是未來的種子。

  因為江南的冬天素來陰冷。而“眾恩義學堂”里的老先生們又極力反對在學堂之內升起炭火取暖,所以很多師生已經生了凍瘡。

  黃真素和其他的老先生眾口一詞,認為讀書求學本身就是一件艱苦之事。於苦於難中學書作文才是真正的書生本色。擁著厚厚的棉被捧著清香的茶水,那是紈絝子弟的做派”,

  這些老頑固們近乎於自虐的教授方式居然得到了學生們的一致認同。不得不說是思想觀和價值觀的傳承在作祟了,,

  因為“眾恩義學堂”是大明朝最大的義學堂,也聘請了當世名儒為師,自然會引起很多人的注意。《飯後談》居然撰文盛讚“眾恩義學堂”的治學風氣,對於這些在寒冷的學堂里懂得臉色青的學生們哆哆嗦嗦的捧著書本讀書的現象大加褒揚……

  這樣的狗屁文章其中的含義和清楚,仿佛越是艱苦的環境就越能學到學問一樣,這絕對不是出出自林三洪的手筆”

  不得不說《飯後談》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了,整個江南和淮揚一帶都可以見到這份類似於報紙的東西。一些有眼光的商戶甚至想引 !上眾咋小玩意兒,開始出錢請人捉刀代筆,為自只的商曰傳

  在這咋。時代,當然不會出現**裸的廣告,而是以一種軟廣告的形勢出現。捐贈一點東西給《飯後談》,讓人在上面給自己的商號說點好話上面的,這種現象越來越多。

  但是這些曾經對《飯後談》很慷慨的商賈很快就現,《飯後談》不僅給他們說好話,同樣也訓登一些臭罵他們的文章,在這之後 商人們對《飯後談》的慷慨就變得很謹慎了。

  從一開始一直到現如今,對於《飯後談》最大的支持始終是揚州本地的煙花行業,所以《飯後談》一直保持著娛樂八卦的性質,對於時政和國家大事的評論一直不及對於娛樂八卦的關注之高。

  或許這也是《飯後談》一直能夠生存到今天而沒有被官府一紙文書給取飾掉的根本原因吧。

  而醞釀良久的鄭和寶船船隊終於在歲尾年關再次揚帆出海。

  這一次下西洋的規模空前。整個船隊的人數達到了三萬三千多人,因為朝廷允了太子朱高煦的建議,允許民間力量參與下西洋的壯舉。所以很快就籌集到了足夠的資材。有了資材的支撐,鄭和第四次帶著他的船隊開始遠航。

  只不過這一次出海和前三次有略微的不同,因為很多商業力量的參與。這一次下西洋帶著很明顯的商業性質,除了宣示大明國威之外,很多商人帶著他們的貨物和對海外市場的期待上了寶船,,

  聽說鄭和本人很反對這麼做,因為這些商人肯定會給整個船隊帶來很大的麻煩,甚至會嚴重妨礙整個船隊的航行日程。但是金錢足以掩蓋鄭和本身的聲音,因為沒有錢的話,他那龐大的船隊就無法出海。就只能窩在港口之中沒完沒了的“休整”他本人對於航海的熱誠使得這個大航海家不得不和他很看不起的商人在一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