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稍微做點成績出來之後,所有人都會明白是因為林三洪在背後出力的結果。

  外部的輿論有了,監國太子在背地裡稍微一挺,再任揚州知府完全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當然揚州知府僅僅是林三洪再次踏足官場的跳板。一任之後就會調到中樞,而且很可能是在太子身邊”

  這也是一種迂迴之道。

  “我任揚州知府時候,已經做到了極致。再做下去也難有什麼越林三洪起身,恭恭敬敬的行了個禮,正色說道:“憂國憂民者,未必就一定要居於廟堂之高。身在鄉野也能做出為國為民之事。在我看來。興辦義學為民啟蒙也是大事,臣感謝殿下厚愛,實是不想為官了

  第174章 最後叮囑

  楚的感覺到。尤其是在林三洪被封為安北侯之後,可以說他的整個仕途已經就此斷送。但是現在的局勢不錯,太子監國的情況給自己的嫡系人馬安排一個不顯山不露水的官職,也不是很困難。

  朱高煦此舉並非是因為如何器重林三洪,也不是說離開了林三洪這個人他的太子就不行了。而是出於利益的考慮。

  自被立為儲君以來,漢王系人馬可謂是一步登天。

  當初大家在朱高煦明顯不占優勢的情況下紛紛投靠,賭的就是身家前程,好不容易等到朱高煦出了頭,大家也應該分享一點勝利果實了吧?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是在這個時候用的。 但是朱高煦清楚的很,自己的這個儲君之個雖然是確立了,可真正的權柄依舊的在皇帝手中,太子只不過是皇上的一種需要罷了。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大肆擴張實力給手下人安排高官顯爵,把持朝政無異於自取滅亡,肯定會被永樂皇帝一棒子打下來。

  可是手底下的人馬不得不安撫,要是不給他們好處誰會真心賣命?當初奉行“緩稱王”戰略的太祖朱元樟一直不贊同占到前台,可為了安撫手下的嫡系,也不得不開國稱帝,分明就和現在的朱高煦有差不多的境遇。

  可朱高煦畢竟不是朱元樟,不能因為手下人的需要就真的大肆封賞,如今的永樂皇帝春秋鼎盛,還可以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執掌大明,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力求穩妥。皇上那邊要擺出一副一心為公的樣子,手底下的人手也要給予好處,這個時候林三洪的作用就可以凸顯了。

  皇上曾經明明白白的表露出不用林三洪的意思,而太子可以採用迂迴的戰術再次啟用林三洪。能不能真正的把林三洪扶起來對於朱高煦來說其實根本就無關緊要,只要這麼做一下就可以了。

  擺出一個啟用林三洪的架勢來給自己的嫡系人馬看一看,讓自己的手下知道太子在為手下人的利益著想,而不是刻薄寡恩吝惜封賞之人。既安撫了太子系的人馬,又不會惹得皇上不高興 真正啟用林三洪的決定只有朱豬可以做出,完全可以駁回太子的舉動。就算駁回來也不要緊,只要朱高煦這麼做過就可以了,本來就是為了做給人看的嘛。

  既然林三洪這麼說了,對於朱高煦而言,而是無可無不可,起身說道:“也好,想來安北侯也看清楚了時局,孤王也就不多說了。未來的時候還多著呢,咱們往長遠處看,以後等”孤王不會虧待了自己人”

  無論這句話的為了收買人心也好,是出於真心也罷,林三洪和魏成棟必須做出誠惶誠恐的樣子來,,

  “魏詹事,你去準備一點飯食,孤王今日要在你府中用膳”

  林三洪急忙說道:“魏大人雖然有周密安排,可殿下還是回去的好,終究是是非之時,難免有人說閒話,君待臣以義,臣事君以忠,正如殿下所言,來日方長且看以後。此時最好還是不要在魏大人府中過多逗留為善。”

  朱高煦哈哈一笑:“既然如此,孤王就不留了,魏詹事,你送孤王回去吧!”

  送走了朱高煦之後,林三洪和魏成棟客套了幾句,回到家裡。

  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取出老郭的那條腰帶,從腰帶里取出那份具有“震撼效果”的遺物,仔細觀看。

  甩為年深日久,又是書寫在絲質物品之上,再加上當時的情形萬分緊急,字跡十分潦草,最後的幾句已經模糊難辨了。

  按照林三洪的推算,建文皇帝給老郭的“衣帶詔”當中,最要緊的肯定是後面幾句,按照常理,最後的那幾句肯定是和建文的下落有關,也就是說,老郭很可能知道建文的下落,就算知道的不是很清楚 也一定知道大致的情形。

  可是老郭已經永遠的離去了,再也不可能把當年的驚天變化告知任何人。

  這個事情實在是太大了,老郭的遺物本身就具有很夫的危險性,可林三洪也知道這玩意的作用,為了謹慎起見,特意從“衣帶詔”上剪下巴掌大的一塊兒邊角,,

  帶著這一小塊邊角織物來到豐隆昌繩絲作坊,找到玉蘭等人:“諸個東家,當年你們多是從揚州的書寓繡坊中出來的,哪個嬸妹的女紅最好?”

  這些女子都是風塵中人,和普通青樓女子的區別就是她們更加高級一點而已,因為林三洪早就知道她們的底細,所以也母庸諱言。即便是從繡坊里出來的女子,也不可能象尋常女子那樣織布繡花。因為天底下的人們都知道,揚州的那些所謂的“繡坊”完全就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地方,那裡頭的女子也不是真正的繡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