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直以來,封建高層就認為有權利搜刮底層的財富,尤其是商業範圍之內的財富,因為商人的社會地個很低,要他們“報效”一下似乎也可以。全然沒有想過要形成商業交易,林三洪特意加重了語氣提醒道:“是交易不是報效,寶船船隊規模宏大置制齊全,最適合做遠航之用。而民間的商號雖有遠航銷售貨物的心思,卻僅僅把銷售範圍局限於東洋一帶,無力組建遠航船隊小如果”

  航程距離的遠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船隊的規模,如果要到達傳說中的“崑崙海”除非是鄭和這樣的寶船船隊,否則根本就不可能。傳說當中,那裡有無數的香料、象牙和黃金,有無數珍禽異獸和稀罕物件,只是因為煙波浩渺的茫茫大海阻隔,很難到達大海西邊的盡頭。如果能夠“摻和”進寶船的航行之中,就可以把享譽東方的精緻瓷器和華美絲綢帶到神秘的西洋盡頭,不管產生什麼樣的財富傳奇都很正常。

  林三洪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利用鄭和船隊的優勢,為商業開路。為想財而又準備冒險的商業力量提供最基本的安全保證和遠航能力,只要第一批人財了,財富效應會象鞭子一樣驅趕著商業力量去繼續遠航的壯舉。

  利益可以讓人們度過重重大海,可以改變很多看起來無法改變的東西。

  這個事情從操作上來說,已經是監國太子的朱高煦並沒有多大的困難。他只耍把大航海的鄭和送到海面上就行,至於是用誰的錢送上去,那是他自己職權範圍之內的事情。如果能夠不花(國庫的)錢就完成此事,想來朱林不會反對。

  鄭和的船隊就是一咋。吞金子吃銀子的龐大怪獸,到了林三洪這裡,卻成了惠而不費可以繼續宣示大明國威和雄厚實力的小事,舉重若輕到了這種地步,實在當得起“官場財神”的美譽了吧?

  “以商業資材支撐航海,這個不難做到。給北邊,”朱高煦糾正了一下自己的語病繼續說道:“給皇上的陳請摺子里提一下也行,不提也可,反正皇上要的是遠航,實現皇上的心愿也就行了。”

  “至於修建皇陵,也可以採用這樣的手法。”林三洪侃侃而談:“只不過皇陵事關國體,不能這麼輕易的交到商人手中。若是如此,恐怕皇上也不放心”

  皇上不放心就等於是不同意。所以一定耍讓朱林放心。

  “太子殿下可以先奏請皇上成立專門的監管衙門,然後把修建皇陵的事情分成一咋。又一咋小的小塊兒小採辦、運輸、修建等等各司其職,然後招收報價最低的商戶承建。如此一來,不僅少了和地方官府扯皮的繁瑣,更不用出各式各樣的開支,商辦和官辦差出來的銀子想來也不會太少!”

  皇家工程是天底下最肥的肥差,經一次手就扒一層皮,養肥了無數官吏和衙門(滿清時代的和坤就是這麼起家的),等到一步一步一級一級到了朝廷手裡的時候,價值和價格已經懸殊到了讓人不敢相信的地步。明明一貫錢就可以辦成的事情,到了最後,國庫里支出了三貫錢都不一樣夠堵窟窿的。既然各級官、吏、差、辦都上下其手的從中撈錢,乾脆就不給他們做了。轉而交給商人去做。商人為了得到修建皇陵的機會,會報出合理的價格。因為需要自己下本錢,所以會盡一切可能的減少浪費和一切不必要的開支,一個銅板都能掰成兩半花。無論是價值還是花費和官辦完全不同。因為皇陵的影響太大。可以派遣皇家信得過的人去監督,以防商人為了過分的商業利益而偷工減料以好充次。

  修建皇陵這麼大的事情,一般而言,諸如偷工減料以偽冒優這樣的商業惡行出現的機會不大,因為一旦查出來就是抄家滅族的罪過。所以也不必過分的監督,之所以這麼幹完全是為了讓皇家放心而已。

  “這咋這咋,北邊,,皇上那裡肯定要奏請的,而且科道裡頭肯定也會有人反對”

  林三洪笑道:“皇上不會不知道國庫的虛實,國家沒有錢,用這樣的法子也不為過,想來皇上不會反對,就算是反對也是一些細節問題罷了。至於科道”要是總聽那些言官的話語,除非是什麼事情都不做,要不然永遠都有犯錯的可能”

  言官就是靠著指摘別人吃飯的,不管什麼事情也不管是對是錯。這一大批人總是能從雞蛋里挑出骨頭來。

  這麼多年以來,什麼事情也不做什麼話也不少說,已經成為言官當中的一種風氣了。

  聽到這裡,朱高煦也是哈哈大笑:“說的也是,前些日子有言官說西北的軍資消耗太大。要孤王徹查前線軍官有無糜廢之舉,真他娘的胡說八道。打仗打的就是銀錢,開一炮出去就等於撒了很多銅錢。軍資的消耗怎麼可能查的清楚?難道就因為後方一個閒官的一句屁話,就讓我去查整個前線有無糜廢?我真想讓他自己去查,最好是被前線的將士打個半死再送回來給那些說空話的閒官們看看,”

  眾人哈哈一笑,林三洪心裡也有一種輕鬆的感覺:剛才朱高煦一點太子的風度也沒有,而是象十年前一樣豪爽,確實顯得親近了許多。

  “至於遷都”我認為皇上已經定下來了,不過京城中反對的聲音太大。想來皇上會有一咋小比較折中的方略出來,然後一步步慢慢進行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