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高煦似乎看出了林三洪的謹慎,哈哈一笑道:“魏詹事你坐。安北侯你也坐下吧。咱們都是自己人。就不必鬧這個生分了。”

  看著二人坐下,朱高煦這才開門見山的說道:“兩位都是孤王的舊部,旁的廢話也就不多說了。今日費盡心思專門和安北侯見面,就是為一個錢字。”

  還以為是什麼大事呢,原來是為了錢。

  這個時候,林三洪一點也不避諱和任何人談錢,也不怕太子朱高煦借錢一因為他根本就沒有錢。

  現在可比不得在揚州任上的時候,動輒就是幾萬幾十萬的進出。如今的林三洪窮的,丁當爛響,開辦眾恩義學堂的錢都是象乞討一樣四處拼湊而來,正因為本身就沒有錢。所以也不怕別人借錢。

  “前些日子,科道裡頭接連上了好幾道摺子,都察院那邊也上了。都是為了要皇上下旨停了下西洋遠航之事。孤王也有此意。所以把這些摺子給了皇上,

  鄭和的船隊一次又一次下西洋。確實要花費多的不可想像的銀錢。船隊遠航本身就是拿銀錢往水裡扔的舉動,何況是這種規模空前的大航海之舉?

  航海本身並沒有帶來商業上的利益,完全就是硬拿錢去墊。現在的大明帝國經歷了一系列的戰爭,對於國力的消耗極大,維持鄭和船隊也成了不小的負擔。鄭和的第三次遠航已經回來了。船隊還在港口裡停泊著,要是有錢的話,肯定又要揚帆出海了。

  現在的朱高煦有監國的職責小必須為整個帝國的全盤做出考慮。在財政越來越緊張的情況下,也知道了“柴米之貴”所以有心停了下西洋這個花費太大而又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的舉動。

  朱林當然不會停止下西洋。因為他有別的心思。

  果然不出林三洪所料。

  “皇上申飭了都察院和幾個科道官員,說他們目光短淺是書生之見”

  朱豬是這個帝國的真正決策者,監國的朱高煦最多算是執行者而已。眼看著皇上鐵了心的要航海,眼看著反對者都挨了罵,肯定不會繼續找朱林的不痛快現在把朱豬伺候高興了才是他這個太子的主要任務。

  輝煌鼎盛的帝國其實已經很空虛了,尤其是在財政方面,都是在寅吃卯糧的支撐著。

  西北方面的主要戰事雖然已經結束,可對於帖木兒帝國的軍事打擊必須形成持續性。以完成朱豬的《大明國》夢想。南邊也時常出現一點不大不小的亂子,需要軍隊去彈壓。大航海也要堅持下去,這些都是要花銀子才能辦得到的事情。

  尤其是徐皇后的逝世,更讓朱高煦為難了。

  因為徐皇后的陵墓要在北平另建,而朱豬對這個事情也十分上心,不斷的擴大規模,順便把自己的陵墓也建設起來,”

  現在大明帝國的所有三個皇子,都是徐皇后親生的子嗣,母親死,了,陵墓的修建和擴建似乎都是一種必要。哪怕是明明知道財政已經不允許了,就是打腫臉充胖子也得朝著更加龐大的規模和更加奢華的程度這個方向繼續下去。為了給母親修建千秋萬代的寢陵,朱高熾和朱高接這兄弟二人接連“孝敬”了一點東西,身為太子的朱高煦自然也不能落在後頭,攀比一般敬獻奇石巨木。

  大肆修建皇陵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不管有沒有錢都要完成,別人可以兩手空空的唱高調,朱高煦可不行。因為他是監國的太子,最後所有的花銷都要從他這裡出。

  皇家陵墓可不是簡簡單單的堆砌一個墳頭那麼簡單,動輒就要動幾十萬人力,綿延幾十年的工期,花費的銀子絕度是一個無法想像的天文數字。歷朝歷代,為了修建皇家陵墓而出了大事的可不在少數。

  尤其是朱林在這個時候擺出了十分明顯的遷都架勢,並且已經開始正式著手,無論是行政中心的轉移還是配套設施的修建,都需要更多的錢財。

  以前不做太子的時候,還感覺不出這樣的壓力。若是沒有財力,大不了把要做的事情延後一下,等到有錢的時候再辦。可是做了太子之後才現,手邊的這些事情都是急切需要辦理的,哪一個也能落後了。

  遠在北平的朱豬可以大筆一揮就決定了某個事情,但是最後的執行者還是要落到太子朱高煦的頭上。

  有錢走遍天下,無錢寸步難行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在財政日益捉襟見肘的時候,朱高煦更加深刻體會到了執掌一個帝國的艱難。

  怨不得父親朱摶那樣的雄才大略之人都要三更不睡無鼓不眠的操持國事,怨不得父親的脾氣越來越壞,原來國家大事真的很難處理。

  “加稅如何?”朱高煦問林三洪道:“孤王於諸部諸科都商議過了。似乎只有加稅,可是

  增加賦稅是解決財政窘迫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歷朝歷代最常用的一個操作手法。朝廷沒有錢了,就通過加稅的形勢搜刮民間。

  “不行林三洪當即就否定這種想法,很快就又意識到自己面對的是帝國儲君,再也不是以前的漢王,趕緊調整了一下語氣說道:“加稅實為飲鴆止渴,萬萬不可取

  “孤王也是這麼想的朱高煦說道:“加稅確實可以緩解財政,可父皇登基之初就已經做出了“輕猛薄役”的允諾,如今父皇剛一離京,我這個做太子的就要增加稅賦。到時候收上來的銀錢都進了國庫肥了官吏,惡民惡政的名聲肯定落在我的頭上。若是再有人趁機鬧事。說不準會生出什麼樣的事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