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老實說,開始的時候林三洪還真的相信了這一點,認為朱林不惜巨大花費的組織大航海就是為炫耀大明的國力。就為了弄一個萬邦來朝的場面來滿足他本人千秋雄主的虛弱心。可是現在看起來,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因為性價比的問題。

  目前而言,唯一能夠讓大明朝視為禍患的也就是北邊已經殘破的蒙古諸地。至於東洋、西洋甚至是南洋的那些小邦,區區彈丸之地,能對大明構成什麼威脅?如果有必要,直接派遣軍隊去攻占了,也比鄭和大航海要划算的多。當年沐家軍這樣的非中央武裝僅僅派遣了幾千人,刻打的占城“七百萬”大軍落花流水,值得派遣幾萬人遠航?

  林三洪也聽說過一些風言風語,說永樂皇帝派遣鄭和萬里遠航。是為了尋找在靖難之時莫名其妙失蹤了的建文皇帝,免得建文皇帝打回來奪取江山。

  這自然是一點邊際都沒有的謠傳,當時燕軍攻破都城之時,建文的下落確實有點玄虛。雖然朱林一再承認建文已死,可很多人都不相信。林三洪也不大相信建文真的會死在京城之中,可要是說建文跑到了萬里之外的西洋,潛心展等著打回來和朱豬爭奪江山,林三洪則更不敢信了。就憑朱豬現在的強勢統治。建文要真的還活著的話,最應該考慮的是如何隱姓埋名藏的更深,其他一切都算都會被朱橡碾為齏粉。

  雖然林三洪一直都不大清楚朱林為什麼會如此執著的做出大航海的壯舉。可事實上這是一嚇。機會,大航海不管是用在殖民擴張方面,還是用在開拓商路方面,現在這個時代,無人可擋。所以林三洪一再的通過《飯後談》暗示,表面大航海可以有更加實際的效果和公用。

  這種呼聲能不能引起應有的反應。林三洪的心裡一點底都沒有,反正已經做了應該做的,至於最後能不能實現目標已經在自己的能力之外。操心也沒有用了。唯一比較積極的影響就是一些大型的商號似乎看到了航海所帶來的潛在利益。也在組織自己的船隊,準備跟在寶船大隊之後做力所能及範圍之內的海上貿易”

  林三洪和春桃的婚事辦的很順利,也可以說是辦的很潦草。

  簡簡單單的一乘小轎,邀了幾個不得不邀請的客人,拜了天地祖宗,二人就是夫妻了。

  三日之後,已經是林家少夫人的春桃就又跑到了豐隆昌縹絲作坊,而且一去就是半個多月。最後還是玉蘭等幾個作坊里的大東家感覺不好意思了,連拉帶拽的把春桃送了回來”

  果然和想像中的一樣,成親之後林三洪就有點後悔了。

  和春桃雖然已經是事實止的夫妻,可情感上始終轉不過這個彎兒。根本就兒舊花恭桃當成是自只的媳婦,而春桃昆然沒有眾個和自只以床上的男人當成是自己的丈夫,已經是“三洪哥哥三洪哥哥”的叫著,仿佛還是兄妹一樣。

  唯一樂的眉開眼笑者就是林家老夫人了,在老人家看來,只要把兩個人撮合到一起拜了天地入了洞房,就是十全十美的好事,至於感情”這年頭什麼叫做感情?

  等到入秋的時候,大明朝又生了一件大事,林三洪不得不寫了摺子遞到中樞。

  徐皇后逝世了。

  自從朱林夫婦二人到北平居住之後,就把國家軍政交給了有監國之責的朱高煦。而朱高煦和他的漢王系人馬也搭理的有聲有色,雖然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建樹,可也沒有什麼明顯的砒漏。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力求穩妥。

  雖然是監國了,可負正有影響的大事。朱高煦這個監國之人純粹就是個擺設,還要請示北平的永樂皇帝,要不然就無法生效。朱林本人雖然不在國都之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可他對這個帝國的控制已經堅如磐石。

  徐皇后逞朱林的結之妻。夫妻二人感情和睦,而且朱高熾和朱高煦簡王朱高凝,朱豬所有的這三個兒子都是徐皇后的嫡親子女,喪事自然要用最高規格。

  仁號誠慈的封號是經過諸多學士仔細商議過的,呈到朱林面前的時候。立剪就被朱林罵的狗血淋頭。大罵這些學士簡直就是狗屁不如的窮酸,“仁孝誠慈”這四字遠遠無法匹配徐氏儀華,一定要弄出更好的封號來。

  幾次三番之後,終於商議出了“配天齊聖”這樣的名號,總算是對了朱林的心思。

  南京本有徐皇后的陵墓(當然也有朱豬本人的陵墓,那時候都是先修建陵墓,至於什麼時候才住進去不做考慮),而朱林又在北平給徐皇后修建了極為奢華的陵墓。

  雖然說徐皇后生前更喜愛在北方生活。可是按照祖制絕對是應該葬在南京。可朱林根本就沒有考慮這些,做出了將妻子葬在北平的架勢,到了這個時候,遷都之事已經算是水落石出了。

  徐皇后若是葬在北平的話。永樂皇帝朱林大行之後必然是要合葬,僅僅是憑藉這一點,已經可以說明很多問題了。

  反對遷都的一派雖然很不情願,甚至準備再一次搬出祖制來制止一意孤行的朱林,可絕對不是現在。即便是在南京,大家也聽說了:自徐皇后病重之後。永樂皇帝的脾氣刻,變得極是暴躁。稍有不如意就動輒打殺宮人,有時候甚至根本就沒有理由就耍殺人。

  這個時候絕對不是觸怒朱林的最好時機。皇后屍骨未寒就又拿遷都的事情扯皮,肯定沒有好果子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