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漢王的門人們在私底下已經使用“太子”這個稱呼了,雖然這個稱呼很不合適,可林三洪也是自己人。沒有必要拿捏著故作謙虛故作謹慎。

  因為無法搜舌地皮,京官確實比不得地方官闊綽,只要的收入還是來自於地方官吏的各種孝敬。年前、月敬、冰炭兩敬,再加上五花八門的各種名目,收入也不少。可現在的朱高煦距離太子已經只有半步之遙。很多對手都在暗地裡把眼珠子瞪的溜圓,隨時準備找他的破綻。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朱高煦自然要以苛廢的程度來要求自己和自己的門人。貪墨撈錢這種最容易出事的手段一定要嚴格禁止。歷盡艱難的八十一難都過來了,說什麼不能在最後關頭出了砒漏。

  若是讓當官的不撈錢,就好像讓老貓不吃腥一樣艱難,除非有更大的好處擺在面前。

  朱高煦馬上就要成為太子了。漢王系人馬緊跟著就要一步登天。眼前的局勢大家都看的清清楚楚了。只要朱高煦順順利利的成為儲君,再熬些年頭出去等到皇上大行之後。朱高煦身份前邊的那介,“儲”字就可以去掉了,到時候大家都是從龍的功臣,心腹嫡系。這種誘惑可比金錢要大的多,所以漢王系人馬既然就集體變得清廉起來,不僅做事情用心賣力勤勤懇懇,就是貪墨撈錢這種官場永遠也不可能杜絕的現象也幾乎絕跡。

  因為和這個昔日的縣尊大人也是老熟人了,林三洪也不客套二“我就不相信你是來送錢的,你就沒有這樣的好心。說吧,有什麼事兒?”

  被林三洪一語道破了心思,金子煥一點兒也不覺愕尷尬,嘿嘿笑著說道:“眼前的局勢我也不必多說了。只要不出什麼意外,蒼龍之地已落入漢王手中。可是皇上忽然在這個逗留於北方,這個,,是不是真的和遷都有關,還是別有什麼念想?” 所謂的蒼龍之地,就是東宮比較隱晦的說法。

  這個時候朱豬留在北方好幾個月不回來,確實讓朱高煦狐疑不定。

  四處都是風言風語,說的大多是遷都之事。可是身在帝國核心中樞。朱高煦一直都沒有聽朱豬說起過遷都的事情,自然不可能輕信。

  遷都不是搬家那麼簡單,不是說建幾齣宮殿就算完了,其中牽扯到的東西太多,沒有幾年的時間都掰扯不開。 本來朱高煦對於遷都至事也不怎麼上心,可是皇帝忽然逗留在了北方,是不是有什麼別的想法?朱高煦的太子之位已經到了屁股底下。馬上就要坐上去了,朱林不然唱了這麼一出,朱高煦不得不多個心眼兒。

  可是左思右想也看不出什么小難道真的是要遷都了?

  現在的這個節骨眼上,遷都的話,對於朱高煦是很不利的。

  因為大王爺的根基和人脈是在北方,無論是在軍中還是在地方。真要是到了北方,大王爺的實力就會憑空漲一大截。在京城的時候,兄弟人差不多是同時起筆展,可在北方就不一樣了。經營了這麼多年的大王爺可不是那麼好爭過去的,現在好不容易壓過了朱高熾,朱橡忽然做出這種莫名其妙的舉動來,難道是”

  誰也不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更猜測不出朱林是怎麼想的,在這樣的時刻,朱高煦可不希望出現什麼變數了。想到遷都的風潮最先還是化名為孤煙客的林三洪弄出來的,所以暗示手下在林三洪這裡問問,看看他是不是已經現了什麼端倪。

  “皇上是怎麼想的我如何能知道?”林三洪笑道:“不過呢,遷都之事已成定局,現在雖然還看不出來。其實皇上心中早已有了主意,誰也阻攔不住

  “林老弟你的意思是讓太子支持遷都的說法?”

  “我沒有意思,我不管漢王怎麼樣,我要是想討皇上歡心的話,絕對會在這個時候站出來支持遷都,而不是躲閃在後頭一言不。”

  “我明白了!”

  第170章 安身根本

  麼千都與否的事情卜,朱林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沉穩…一激北平一住就是四個多月,似乎根本就不知道京城當中已經為了這個事情鬧的雞飛狗跳了。

  等到永樂皇帝沒事人兒一樣回到京城的時候,各種各樣的條陳奏摺已經堆積如山,擺滿了朱豬的案頭口 無論是贊成遷都還是反對此舉,永樂要帝根本就不在意這些,在如小山一般的奏摺之中翻找了一會,現所有的奏摺都和遷都之事有關。這一點讓朱林很滿意。

  當然不是對手下的臣子滿意,而是對朱高煦這個准太子的辦事手法感覺滿意。

  雖然還滿意正式冊封為太子,更沒有入主東宮,可朱高煦有監國的使命。什麼叫做監國?其實就是皇帝的替身。能夠把所有的政務處理的四平八穩,獨獨把遷都這樣充滿爭議而又無法解決的大事留出來等待皇帝回來的時候乾綱獨斷,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朱高煦都已經做完了自己的分內之事了,至於剩下的小那是應該交給皇帝處理而不是太子決斷

  朱豬連看都不看這些五花八門的奏摺,統統留中不 在很多人看來,這是皇帝猶豫不決的一種表示,似乎在等待局勢進一步明朗化之後再做決定。

  正是因為這個不表態的舉動,讓朝廷關於遷都的爭論塵囂日上。

  朝臣很快就徹底分裂為兩大派系,以科道言官為主的一方堅決反對遷都,而大臣則一力贊成將國都被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