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這一期的《飯後談》有了很大不同:

  以往那些用來吸引眼球的香艷之事被擠到了邊邊角角,很大的篇幅都用來刊載這篇《漫話西北》的文章。

  文章中詳盡而有深入淺出的描繪出西北的形勢,勾勒出一幅活生生的異域風情,各個部落的風俗和習慣,於內地迥異的制度和生產生活方式等等著實讓人感到有趣,尤其是部落的青春女子在選擇如意郎君時候所使用的手法:直接鑽進心儀男子的帳篷成其好事。讓很多登徒子心生嚮往之情。就算一些道貌岸然之輩,也一邊大罵著蠻夷之邦不知禮儀傷風敗俗之類的話語,一邊在腦海中勾勒著其中的快活於逍遙。

  而真正關心西北局勢憂心國家社稷的讀書種子,卻極力的從這篇文章之中尋找蛛絲馬跡,以分析大明王師和帖木兒賊兵之間的實力對比,分別雙方的勝負之數。甚至有一些心思熱情之人,憑藉這個《漫話西北》所描繪的山”地形於部落形勢,結合大明王師的軍隊和戰鬥方式,以紙上談兵的形式作出兵棋推演的舉動,一步步分析雙方大戰的進展和可能出現的變局,”

  這個《漫話西北》的撰寫人是一個叫做孤煙客的傢伙,從詳實的文字之中,可以推斷這篇文字的作者一定是個久居西北,對於各個部落和西北形勢有深刻了解的能人。光是這樣的描述,就不是能夠憑藉想像所能做出來的。

  尤其是郭四昧和其其格壯麗而要完美的婚姻,讓很多人為之拍案叫絕。大明民家子弟於瓦圖公主結為夫婦,成為瓦圖之王,這樣的故事就是在戲文里也顯得過於誇張,可是卻在西北活生生的上演了”

  “看來蒙古各部內附大明已是天意,十年二十年之後,瓦圖之王的子求已有我大明和蒙古的雙重血統,再過幾代人,哪裡還分的出什麼蒙古不蒙古的?”

  也有些衛道者認為此舉大為不妥,做出書文反擊“孤煙客”:“華夷之防為天下之大事者,此郭生納蒙古宗室之女為妻,安問祖宗耶?若是他日誕下子嗣,為蒙古乎?為漢人乎?嗚呼,此亂我綱常實在禍患之始也,呼天下有識之士莫為郭生事哉,”

  娶一個蒙古公主,做蒙古之王還不是好事?反對者的聲音很快就被認為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嫉妒夢囈”

  第169章 百年大計

  ,三篇關干西北的女章出年之後,矛論十林官場,都巳拇到了這個“孤煙客”的真實身份一 必是安北侯林三洪無疑。

  朝廷封賞文官爵位,尤其是給在世的文官封爵,是一個很大的榮耀。當世之中有此榮耀者屈指可數,顯然是為了酬林三洪在西北引導蒙古各部內附之功,對西北如此熟知之人,除了林三洪還能有哪個?

  就在眾人從林三洪的《漫話西北》書文中自得其樂的分析著戰場上的局勢之時,林三洪已經做出了關於戰事的總結:大明必勝。

  關於最終勝利的歸屬,其實絕大部分人都抱有相當樂觀的態度。其中自然有一部分愛國的自豪感使然。而根據面前的局勢具體分析的話。大明朝無疑也占據了上風,經過戰爭初期一連串不大不小的勝利之後。局勢似乎不錯。

  林三洪這個孤煙客只是很簡單的說了一些“大明必勝”就開始引申開來,為勝利之後的局勢做出分析和判斷。

  在《漫話西北》一文中,孤煙客次提出為了大明朝的長治久安,為了和新近歸附的蒙古各部聯絡,可以襲漢唐舊制分設幾個都城。

  林三洪的意思很明顯,就是在北方也設立政治軍事中心,而且很隱晦的指出了兩個選擇:西安和北平。

  這根本就不是林三洪的創。兩都甚至是多都的制度早了洪武年間太祖朱元輯就曾經以很正式的形勢提起過,當時朱元璋的選擇是南京和

  封。

  太祖朱元樟提出設立兩個都城。自然是有軍事方面的考慮,而設開封為帝國都城之一,除了便於影響到當時還戰火紛飛的北方之外,也是宣示大明朝正統傳承的含義在裡頭。大明的江山乃是在驅逐蒙元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蒙元又是承接了宋室的江山社接,,

  以現在大明朝的局勢來看,是不是和上一個漢人王朝有所承接已經無所謂了,在開封設立都城完全沒有必耍。若是為了提防北方實力而在開封設都,只能提防當初的燕王現在的永樂皇帝朱豬自己,因為黃河以北就是他的傳統地盤了,,

  這個看過於前衛的觀點根本就沒有引起大眾的注意,而真正對這個問題十分上心的不是別人,正是朱林的舊部 燕王嫡系。

  當初跟隨朱椅“奉國靖難”的那一大批燕王嫡系,現在已經成為大明朝局當中一股相當有實力的力量。無論是在中樞還是在提防,不論軍政民事,都有相當影響,其中就有很多大權在握的真正實力派文武官員。

  這些人的根基在北平,如果大明王朝真的能夠把北平設立為都城的話。他們這一批人將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尤其是從兩年多以前開始,永樂皇帝就開始遣人修建北平,當然這個遷都還扯不上什麼關係,畢竟那是的方是朱豬的潛龍之地,有所建設也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但是朱林給出的理由卻不是這些。

  建設北平最初的理由是:皇后體弱多病,不適應江南的物候。想著回到舊地居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