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也要聘並匕的,不過那是在以後

  “若是男子帶著部落女子跑掉,豈不是連聘禮也省去了?”

  “不會的,這是當地的風俗

  幾個女子大作想當然的嘴臉,滿懷希望的說道:“恨不能生在瓦圖,要不然我們也可以擇一如意郎君,哈哈

  看這幾個女子肆無忌 障的大笑不止,一點也沒有扭扭捏捏的羞澀模樣,林三洪一點也沒有感覺到意外:她們本就出身風塵,以往的那些從容雅致高貴典雅的姿態並非她們的本性。而是長久的練為了謀生做出來的。也許現在這種沒羞沒臊的隨心所欲,才是人性中最自然的一面吧。

  “那個郭四妹做了瓦圖王?真想不到呢”。春桃自然知道軟弱的不象個男人的郭四妹是什麼樣子,怎麼也沒有想到他竟然成了受大明敕封的蒙古王:“一下子就虐殺了幾千人?怎麼這般狠法?當時看不出來呢?還有老郭,老郭可是個好人,哎,就這麼去了

  正是因為有了豐隆昌縹絲作坊,郭家父子才過來謀生,後來幾經輾轉,父子二人卻一個也沒有回來,這是林三洪心中的痛處,不想再提起,於是說道:“作坊經營的這麼大了,想來也頗為不易”

  最有資格說出“辛苦”二字的春桃沉默不語,而作坊的真正主人,玉蘭這些女子卻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似乎是在訴苦一般:

  “兩淅、兩淮的值絲作坊都和咱們豐隆昌作對,分明就是想擠的咱們生意做,恨不得讓豐隆昌即可關門他們解氣

  “是啊,淅東的陳家,淮東的胡家和李家,聯合起來搶咱們的生意,搶咱們的雖戶”。

  尤其是近一年多以來,豐隆昌擴張的太快,已經實實在在的影響到了兩淅個兩淮的整咋小製造業。那些本地的工房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有鑑於豐隆昌巨無霸一般的規模,單打獨鬥肯定不是對手,於是很自然的採用了商業聯合的方式,約定了統一的出絲價格,在一定時期之內形成價格聯盟,有了這個優勢之後就一面和豐隆昌大打價格戰,一面出手搶奪江南的繭戶。

  價格打壓和釜底抽薪的手段。讓豐隆昌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不得不適當提高收購蠶繭的價格,要不然就沒有足夠的原料。光是這一點所帶來的後果就極其嚴重,也需要豐隆昌支付更高的成本,這些高成本很直接的化為蠶農手中的利潤!

  其實在前期,春桃就已經事實上掌控了蠶農,以壟斷的形式殘酷壓低蠶繭的收購價格。因為豐隆昌奎斷了附近的蠶繭收購,蠶農不得不“忍氣吞聲”的接受春桃的壓榨和盤錄。

  這種壟斷是任何一個蠶農都無法打破的現實,但是自然會有其他的大作坊站出來挑戰豐隆昌的奎斷。雖然其他的作坊也肯定不願意提高蠶繭的價格,可是他們和豐隆昌的競爭已經讓蠶農成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這種現象,一直會持續到真正的縹絲壘斷寡頭出現,或者是豐隆昌和各地的同行互相妥協結束惡性競爭才會結束。不管這種局再什麼時候才會出現,可以肯定是現在笑得何不攏的廣大蠶農到時候又要自忙一年了!眼前看得見摸得到的利益讓蠶農們一再擴大養殖規模,現在幾十張蠶床的蠶農比比皆是,這種不需要付出多大的本錢只需要辛苦侍弄的經營明顯比耕田種地有更好的收益,在利益面前,人們的選擇很自然也很直接。

  很多耕田都已經改植桑樹,甚至出現了很多不養蠶而專門給養蠶人家出受桑葉的從業者。這些人都是有一定土地的農民或者是小地主,他們現單純的種植桑樹比種植穀物糧食更賺錢之後,索性棄耕了

  耕田種地太過辛苦,不必種植桑樹的清閒,也不必售桑葉賺的多,誰還辛辛苦苦的種田?

  縹絲行業內部的競爭,蠶農的短視,桑農的盲目,這些都是利益使然,一切都處於開始階段必然的混亂之中。

  這一切未必就是什麼好事,卻是必由之路,其中夾雜著多少人家的歡喜和眼淚已經不必多言。只有經過了一次次的歡喜和無奈之後,無論是桑農還是蠶戶,都會逐漸變得理智。而伴隨著成長起來的,必然是整個製造行業。

  “按照三洪哥哥的說法,這次草原上打仗咱們大明朝勝利的可能已經很大。尤其是十三部落的內附,必然帶動更多部落模仿。如此一來,草原上商路就已經打開,朝廷的軍隊可以打到哪裡,各地的商隊就可以把貨物賣到哪裡。鹽茶雖然是草原各部急需之物,鼻究是受朝廷控制,而絲綢布帛必然大量輸出,不管是兩淮也好兩淅也罷,還有咱們的豐隆昌,必然面對一個絕好的出貨機會

  一直默不作聲的春桃無疑擁有更加廣闊的眼光,幾句話就讓春桃這個職業經理人顯露出比幾個作坊主人更加深遠的經營理念:大局觀。

  這次戰爭更多的是出於國家戰略需要。但卻在不經意間給民間帶來了好處,至少給整個絲織棉坊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北方廣大的市場漸漸打開,通往西方的商路正在大明軍隊的馬足之下延伸,雖然朱豬從來也沒有想到過要為商人們去打仗,但是事實確實如此:商人們正準備分享戰爭紅利!總有一天,戰爭將不是因為單純的政治,而是為了商業,綜合目前的局勢,林三洪感覺這一天已經不再遙遠了。

  利益可以驅使很多東西,自然也包括戰爭!但是這些需要時間,更需要對機會的把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