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贊”。因為對於軍事指揮方面完全就是一腦子漿糊,林三洪從來也不對戰鬥和軍隊之類的事情做任何言,免得誤事。可不懂兵不等於不戰鬥好歹,聽了老郭這條妙計之後,張口大讚道:“老郭你真是藏拙了,這麼好的戰術還說不知兵?”

  “我藏什麼拙啊,這樣的妙計我想不出來。當年我跟著中山王(徐達死後追封的)北伐,攆鴨子一樣攆著著王保保的屁股到嶺北,就被這條計給坑了,一萬多弟兄剩下不到七百,我差一點就把小命丟掉”哎,這條戰計我

  王保保也是元末的名將,當年讓遠征的徐達吃了大虧,和現在的形式有點相似,所以老郭立刻就想到了這條戰計。

  眾部落領皆贊此計甚妙。

  “既然大伙兒都同意了,給我派點手腳乾淨的好手,兩百個騎兵,五百匹戰馬,足夠了。”

  差不多經過一天的布置,已經到了日頭西斜的時候。

  如血一般紅艷的太陽顯得很大,無力的把餘暉灑到空曠的稀疏草原上。一望無際的蒙古高原,零星散落的大草甸子和水泡子,顯得份外寧靜。

  幾隻肥肥胖胖的沙老鼠從隱藏在草窠子的洞口探出身子,滑稽的小腦袋四下張望。這種小畜生視力極差,根本就看不到百步之外的公牛,所以草原上在說別人目光短淺之時,都會把對方形容成“沙老鼠小傢伙笨頭笨腦的在洞口張望了一會,似乎感覺到了什麼動靜,倏的一轉身子,再次鑽回洞中。

  夕陽的掩映之下,一隊快馬如追風一般掠過,急促的馬蹄聲踏破了草原的寧靜……

  老郭帶著一隊蒙古遊騎兵跑的都要飛起來了。

  戰馬肩上肋處的毛片早已精濕,眾人稍微減換乘坐騎,繼續打馬狂奔。

  身後一射之外就是大隊的騎兵,這些帶著尖頂皮盔穿著染白色皮甲的騎兵裝備要稍微好一點,穿著厚實許多的雙層生皮露肩鎧,有的還穿著鐵質甲,腰部以下還專門穿了護腿甲,戰馬的身上也披著馬凱腰裡雖然椅著彎刀,其實那並不是他們最主要的件戰武器。手裡端著的那柄長度驚人的木柄鐵頭槍才是殺傷敵人的主耍工具。

  這種裝備的騎兵極其罕見,無論是在內地還是蒙古各部,回想這大半輩子所遇到的對手當中,從來也沒有見過這種“古怪”的制式裝備。

  這樣的裝備這樣的武器。無疑擁有更好的防禦性能和攻擊效果。和穿了一身布衣最多罩件子皮凱的蒙古騎兵比起來,老郭和他手下的這些斥候遊騎兵,完全就是叫花子了。

  郭帥烈是那種快要成精的百戰老兵,雖然沒有見過這種裝備的敵人,可一眼就看明白了對方是攻防效果要比自己強的多,但是心裡卻一點也不怕,反而是有點瞧不起對方:

  在這麼寬曠的大草原上。穿的再好拿的再好都沒有用,這樣的裝備用來做短途衝殺確實不錯,可要是想長距離追逐,就是給自己找不自在了。

  老郭這一輩子,真正上陣廝殺的機會幾乎沒有,作為一個精銳斥候,要是到了需要硬拼的時候,戰爭早他娘已經分出勝負了,難道還指望斥候力挽狂瀾?

  “你就穿上龍袍有咋。屁用?追不上老子也是白搭!”老郭和他的武家營學生們揮出最擅長的本領逃跑,帶著兩百個遊騎兵一路狂奔,接連換乘坐騎,“牽著”敵人的先頭小隊就跑了出來,這就是遊騎兵和最早期的蒙古騎兵經常用到的“風箏戰術”(這個名詞絕對是作者杜撰,靈感來源於網路遊戲)。

  在快的行進當中,揮蒙古人最擅長的馳射本領,這就是老郭的基本戰術。

  可惜的是,馳射這玩意兒本身就不靠譜,在如飛的戰馬上射箭和閉著眼睛連放也沒有太大的差別,就是神仙也無法保證有效殺傷。尤其是蒙古人的馳射之術需要擁有一定的數量,只有數量上去了才能達到覆蓋效果。根本就沒有數量作為前提的老郭,手裡只有二百多個狂奔的游騎,連齊射都很難做到,至於覆蓋效不說是開玩笑更準確一些。

  縱是有些箭矢能夠射到敵人身上,奈何敵人的裝備相當不錯,雙層手牛皮間襯絲毛的鎧甲差不多也就抵消了箭矢帶來的傷害。所以這一路上,老郭的隊伍並沒有什麼真正的戰果。

  因為雙方主力的距離在逐漸靠近,前置的隊伍已經在開始追逐截殺,斥候碰到先鋒實在是再正常不錯的現象了。

  老郭想粘在馬背上一樣,整個身子都弓了起來,屁股都沒有坐實,若即若離的懸著,捏了捏手裡的弓箭,本想回頭射一箭。想想自己的射術,再想想敵人的裝備,索性連攻擊動作也懶得做了,一門心思往前跑”

  啊,的一樣聲慘叫從身後傳來,拖著長音的慘叫聲在空曠的原野上傳播開來。老郭身邊的武奉孝炫耀一般衝著老郭擠眉弄眼

  “兔崽子,這幫山民比老子的射術都贊。”

  武奉孝使勁看了看自己的戰馬,示意老郭不必在意是否能殺傷敵人,射不傷人還射不傷馬嗎?就算是裝備了馬凱,可馬凱終究比不上人身上的鎧甲,無法真正抵禦弓箭。在這樣的狂奔之中,戰馬中箭和直接射殺敵人的效果基本一樣。後頭那麼一大隊白甲敵人,只要落馬就會被自己的同伴踏為肉泥,”

  山民的作戰技巧只能算是老郭學生輩的,可射術卻比郭弗烈這個老兵油子要強的多,這也是他們唯一能在老郭面前炫耀的資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