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依附明朝人?”瓦圖王說道:“這怎麼可能?我們是長生天的子民,是成吉思汗的子孫,怎麼會投降明朝人?”

  瓦圖王這麼說其實就是往自己臉上貼金了,瓦圖是十分偏遠的蒙古部落,沒有黃金家族沒有半點血緣關係,子孫一說純粹就是充門面。林三洪自然不會戳穿這種沒有意義的牛皮:“忠王、順王,還有哈密三王,哪一個不是成吉思汗的子孫?還不照樣依附明朝?至於投降一說根本就無從談起。明朝的藩王是不允許有私兵私軍的,但是卻給了所有歸順的蒙古王特權,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武裝力量

  洪武年間歸順的那幾個蒙古王是怎麼回事大家都清清楚楚那幾個部落勉勉強強算是黃金家族的後裔,但是血統已經比較遙遠了。按照草原上的傳統,根本就不算是正式的蒙古王爺。但是歸順大明之後,大明卻正式承認了他們在各部之中的權威和地個,至少擁有了藩王的待遇。而且可以任命一些地方官員,可以保留一部分自己的軍隊,,

  “不,尊敬的智者,部落聯盟的通商領,並不是所有的漢人都象你這樣能為我們蒙古人為什麼的部落考慮。哈密王和忠王順王不過是在明朝人的武力之下瑟瑟抖的羊羔,他們的草場已經不是自己的,他們的牛羊也不是自己的。如果我們今天放明朝人進入草原,明天。

  蒙古和明朝之間的戰爭已經斷斷續續持續了幾十年。從根子上推算起來的話,已經有一百多年了。雙方都在渲染對方的敵意,尤其是元朝被迫撤出內地之後,北元對於戰爭的演染更加誇張:“他們會象屠宰牛羊一樣把我們殺的乾乾淨淨,還要占據我們水草豐美的牧場”

  “尊敬的領,這絕對是謠言,我們漢人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內地,就算得到寬廣無垠的草場又有什麼用?漢人只會種植莊稼仿織絲綢,不會牧馬放羊。漢人喜歡住在磚瓦的房子裡,難道能在卓原上建立城市和村鎮?難道草原上會長出莊稼和絲麻?”

  亘古以來,兩種迥異的文化和生存環境帶來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蒙古的土地和人口對農耕民民族而言根本就不是什麼財富,也沒有必要犧牲千百萬人去爭奪,這是事實。恰恰相反,遊牧民族對於農耕民族的掠奪卻時有生,這也是事實。

  “尊敬的領,仔細的看一看吧。歸順大明的蒙古部落生活的有多好,他們不必擔心買不到鹽茶,不必擔心牛羊皮革賣不出去。帖木兒率領大軍過來的時候,為什麼不選擇從更近的哈密方向進攻?因為那裡的蒙古部落有大明朝的安全保證,別說是攻打,哪怕是帖木兒靠的太近了,明朝人就會用他們的軍隊來保護各個蒙古部落,保護他們的牛羊和草場不受帖木兒的踐踏,保護他們的女人和孩子不被掠奪為奴隸。直到如今,那裡的草場上放牧的依然是蒙古人的牛羊。”

  “可是漢人為什麼會幫助我們?”

  “因為利益,我是明朝人,我知道其中的道理。

  明朝的朝廷真的不需要搶奪草場和牛羊,如果需要的話,他們會用絲綢鹽茶來交換,而不是付出更大代價去掠奪去殺戮。”林三洪終於一針見血的指出其中的關鍵所在:“明朝朝廷的利益就是在於,他們需要一個友好而又穩定的草原,需要一個和睦的鄰居。明朝朝廷真正的敵人是瘸狼帖木兒,他們的眼光在西方遼闊的多的多的土地上,在東方無邊無際的大海上。他們不需要我們投降,只要和好只要友善,就是朋友,甚至會是兄弟

  對於明朝的態度,是包括聯盟在內的各個蒙古部落的核心問題。雖然林三洪說的有理有節,但是空洞的言語就是說的天花亂墜也沒有用。這麼長時間的民族矛盾,不是林三洪幾句話就能化解開的。

  所以這樣的話語林三洪從來也沒有說過,就是因為他知道說了沒有用。

  這需要機會。

  現在,無疑就是林三洪一直在等待的機會。

  既然空洞的言語無效,那麼就讓局勢逼迫這些人做出選擇吧。

  因為有了那些歸順明朝的蒙古王的例子活生生的擺著,旁邊又有帖木兒的蝗蟲大軍正在草原上踐踏屠殺,部落聯盟到了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

  “我敢保證。明朝人的軍隊已經集結完畢。只要一聲令下,就可以鋪滿整咋小草原。我們必須在帖木兒和明朝之間選擇一個作為朋友,否則我們就會被碾的粉碎。”

  林三洪前不久才知道朱林本人已經替代了漢王朱高煦,這邊的情報一直在往朝廷那邊傳遞,以朱豬的本性和動員能力,再加上明朝對於帖木兒的防備之心已經升到了最高等級,戰爭準備肯定早就做好了,按照時間推算,就算朱林來不及做出大規模的戰爭總動員,最起碼邊軍已經到位。只要帖木兒躍過巴爾闊一線,就已經在事實上威脅到了明朝的國家安全,不要說是朱豬這樣強勢的皇帝,就是換成建文,肯定也要出兵了。

  大明朝自然不會在自己的國土上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到時候的血雨腥風之地絕對是草原,這涉及到一個帝國的核心利益,沒得選擇。真到了那個時候,誰也不會顧忌很多。為了自己的核心利益,會把一切攔在馬足之前的勢力碾壓為齏粉。十三部落這樣的實力,和大明王魯不在一個等量級上,後果可想而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