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走私商人和蒙古部落有共同的利益,往往一拍即合。商人把物資直接賣給負責保護他們的部落,讓這些部落再加一次價碼賣給其他部落;而這些從商人身上得到莫大好處的蒙古部落則更加賣力,為了保護部落的利益和商路的暢通,不惜生大規模的流血衝突,為了利益和其他部落血拼火併的事情屢見不鮮。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這話放到哪裡都不會錯。

  就是因為這些從冉地偷偷摸摸販運出來的物資,養肥了許多商人,也壯大了很多沿途的部落。

  鹽巴和茶葉運到塞外,本身的利潤就翻了好幾個跟頭。走私商人把鹽茶賣給負責銷售的部落之後,這些部落自然不會客氣,把價格翻一倍都算比較仁慈的了。

  所以這些物資到了牧民手中的時候,價格已經高的嚇人。

  要是在內地,不管怎麼樣黑心的鹽商,要是敢於拿著一小包鹽巴去換人家的一隻肥羊,肯定會被當成是瘋子。但是在偏遠的草原地區,這個價格已經算是很公道的了!會有無數牧人趨之若警驅趕著羊群趕來交易!

  林三洪的身邊放著一個小小的皮囊,小巧玲瓏的就好像是江南女子送給情郎的香囊一般。按照其其格所言,這麼一小點鹽巴就是好幾隻肥羊的價格了。

  林三洪捻出一小撮鹽巴,看了看,這他娘是鹽嗎?

  黃乎乎的眼色一看就是摻了雜質的,而且摻了很多假。一斤鹽巴裡邊最少也摻和了一半的雜物!一瞬間,一個宏大無比的念想在林三洪心中一閃而過,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問道:“這中鹽巴是從庫爾庫曼部落流出來的吧?”

  “你,…你怎麼知道?你怎麼知道庫爾庫曼?你是如何知道庫爾庫,用益凶。”其其格吃驚的看著林蘭洪,仿佛島到了天地8舊收小可思議之事:“這些鹽巴在幾個部落中來回倒手之後才到了我們瓦圖部。我們仔細問過之後才知道是從庫爾庫曼流出來的,你又是怎麼知道的?”

  林三洪微微一笑,做出一副比諸葛之亮還要諸葛之亮的嘴臉:“這些鹽巴裡面殘留著庫爾庫曼的味道,我一聞就知道了”

  這純粹就是瞎扯了。

  庫爾庫曼在哪裡,庫爾庫曼又是怎麼樣的一個部落,林三洪根本就一點印象都沒有。至於他如何能夠斷言這些鹽巴是從庫爾庫曼流出的。並不是因為真的會什麼神機妙算,而是這些鹽巴本身帶著它獨有的特徵!鹽巴這種東西,全天下的都是一個樣子:潔白如雪!

  鹽巴本身絕對是白色的這一點永遠也不會有錯。但是有些鹽卻不是白色的。

  蒙古人手裡的鹽巴,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從大明朝流出的,而大明朝的鹽巴共有兩種,其一就是人們認識中種潔白如雪的精鹽。

  這種質量上乘的精鹽是屬於私鹽販子的。

  沒有錯,好鹽都是那些鹽梟冒著掉腦袋的風險流傳到民間的。

  私鹽販子運出來的鹽巴不僅價格比通過正規渠道出來的官鹽要低的多,而且質量上乘,不摻雜不使假,鹽巴本身該是什麼樣子到了百姓手中之後還是什麼樣子。

  所以老百姓通常喜歡購買質優價廉的私鹽。

  第二種就是最常見到的官鹽小也是通過有鹽了的鹽商流出的鹽巴。這種鹽巴有正規的流通渠道,而且算是官府專營鹽商包辦的性質。因為是獨此一家別無分店。黑心的鹽商們為了攝取更大利潤,沒有不在鹽巴里摻雜使假的。通過在鹽里摻和雜物,變相提高利潤呢。而這些鹽商因為官府的保護,所以在摻假的時候就可以肆無忌憚,一斤鹽巴里至少也有半斤雜質,更有甚者小都直接往鹽粒子裡撒沙子,害的百姓買鹽回家之後還要再煮一遍才可以食用。

  私鹽販子要是不把鹽弄的價廉物美,老百姓就不會買他們手中那些來路不正的鹽巴。私鹽販子不必買通官府,也不必花費巨額金銀賄略衙門取得鹽引,所以他們的鹽就算不摻假照樣有巨額利潤。為了打擊私鹽販子,鹽商也花費巨大成本利用官府的力量圍追堵截這些虎口奪食的傢伙。而私鹽販子都是悍勇之輩。武裝押運也是一種常態,經常與官府與鹽商械鬥,小小的一粒鹽裡頭蘊含著多少鮮血也說不清楚了”

  林三洪一看到這種色澤土黃,明顯帶著雜質的鹽巴就曉得這是大明朝的官鹽,是有正規手續正規流通渠道的東西。可是不管怎么正規,大明朝的官鹽也不可能流通到這麼遙遠的大漠邊緣!

  私鹽或許還可以在無數次轉賣之後到達瓦圖部落,要是這種官鹽出現在這裡的話,就只能有一個解釋:他娘的這鹽根本就是從揚州出來的。 能把官鹽串到蒙古的鹽商還能有誰?

  敢這麼幹的只有揚州六大鹽商,其背後就是當年的揚州知府現在站在其其格面前的林三洪林府台了。

  只不過現在的林三洪已經不的府台大人,而且這些串到蒙古深處的官鹽也成了漢王朱高煦生財的手段。

  當初替鹽商擺平這個事情的時候,林三洪就已經知道的清楚了。這些鹽最終會落到蒙古一個叫做庫爾庫曼的部落手中,由他們再分銷給其他蒙古部落

  見到這些鹽巴,就好像在異國他鄉見到熟人一樣,給人一種很親切的感覺。同時林三洪終於想到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至少可以把自己身上臨陣脫逃的罪名洗的乾乾淨淨的一個辦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