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帳篷里燃著十幾盞牛油等。粗大的燈芯好像小型火把一樣把帳篷里照的亮亮堂堂如同白晝。

  名姬掩著鼻子坐在瓦圖王身邊,她很不喜歡這種牛油燈燃燒之後散出來的那種難聞的味道,可是部落里的蠟燭早就用完了,不得不用牛油燈先湊合著。

  蠟燭的光線柔和穩定,也沒有這麼難聞的味道,部落里的幾個貴族都喜歡用,但是蠟燭的價錢很高小一點的部落領,也不可能經年累月的使用蠟燭。 在氈毯子上席地而坐的瓦圖王再不復那種昏昏欲睡的模樣,雙目如炬炯炯有神,和剛才在眾人面前表露出來的神態完全就是判若兩人:“其其格,那個奴隸死了沒有?。

  “還沒有呢其其格很自然的說道:“給他取暖之物和飲食之後。估計就不會死了”。

  瓦圖王問道:“你去的時候有沒有人看到?”

  名姬其其格笑了笑:“很多人都看到了。等到明天太陽升起來的時候,估計真箇,部落都會知道我給奴隸送了東西!”

  “這就好,這就好!”

  給郭四妹去送東西,這樣的舉動並非是出於名姬其其格的本心。而是父女二人精心商議之後的結果,至於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安排。恐怕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父親,咱們應該動手了。再不除掉薩滿巫師,恐怕他就會提前動手。到時候鹿死誰手還很難說

  瓦圖王點頭說道:“薩滿的實力越來越大,確實應該及早剷除。若是我和他火拼的話,不敢說有必勝的把握。就算是險勝,部落的實力也會一落千丈,沒有牙齒的狼打不過老綿羊。沒有爪子的雄鷹也鬥不過野雁。瓦圖部落一旦沒有了實力,立剪就會淪為其他部落的獵物。我刻是在保留部落實力的基礎的上剷除薩滿巫師的勢力,要不是顧忌著這一點,我早就動手了。當年成吉思汗曾經給子孫們講過一支箭易折一捆箭難斷的故事,就是教我們蒙古人要團結一心。可這麼多年以來,薩滿巫師都想架空於我取而代之,我也不得不做出反戈一擊了

  “父親是不是想等著巫師先動手?”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薩滿巫師自稱集鬼神之力於一身。在部落的影響極大。若是我主動出手的話,就等於是趕著部落里的人們投向他的懷抱,這種事情我不會做。”

  這是王位者必須要有的顧慮。篡位者可以不擇手段,但是王位者不能不顧一切,需要顧慮到方方面面,尤其是整個部落的總體實力不能有太大的削弱。

  草原上信奉的就是弱肉強食,部落的實力一旦大幅下降,立剪刻會成為其他部落眼裡的肥美羔羊!

  第153章 牧野之局

  。蒙古人入主中原以來。尤其是在後忽必烈時代。由干 燕貝族的推崇由西藏傳入的佛教十分盛行。因為這個教派的僧人多佩戴高高的紅帽,人們習慣稱之為紅教,元朝上層的統治者和貴族大多信奉這咋。教派。

  這就給人一種印象,好像蒙古人都是信仰藏傳佛教一樣,其實這個是繆誤。從很遙遠的時代時代算起。蒙古民人就信仰薩滿教。尤其是在民間,薩滿教的基礎十分雄厚。因為草原上的生活環境惡劣,各種災難和戰爭頻,所以人們對鬼神之力的敬畏遠遠過對佛爺的信仰。到了元末的時候,紅教的權限日漸擴張,內部腐化嚴重並且在民間大肆撥刮錢財兼併土地,已經很不得人心了。

  即便是蒙古本部當中,因為元朝被朱元璋打敗,實力一落千丈。再加上連年的內部紛爭,此起彼伏的內訌,讓很多人有產生出一種朝不保夕的惶“惶感受。這個時候,提出奉獻和虔誠的紅教就失去了最根本的民眾基礎,就是一些貴族和部落領也放棄了以前的信仰改為信奉薩滿教。 薩滿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宗教信仰。沒有那麼多虛無的教條和規矩。反而十分現實。按照塞滿巫師的說法,只要順從一個巫師並且保持最低限度的信仰,不僅可以得到神靈的保護和庇估,還能驅使惡魔。

  身兼神靈和惡魔的雙重身份,再加上一些不著邊際的民間傳說,薩滿巫師就既是神和鬼的代言人,據說還能讓鬼狐精怪之類的可怕之物為之效力。薩滿巫師上邊聯通著天堂的神仙,下邊溝通者地域的惡魔。中間還掌管著人世間的妖怪精靈,幾乎具備了所有能夠想像到的“神力。”除了不管人之外,沒有他管不到的。

  占卜吉凶,預言禍福這是薩滿巫師的本職工作,向天上的神仙祈求五穀豐登、人畜兩旺也是巫師的分內之事。甚至連普通百姓求兒求女消災祜病這樣瑣碎的小事,也歸薩滿巫師管轄。

  表面上看來,薩滿巫師只管鬼神不理人間,其實早已經把影響施加到了方方面面。成為各個部落中的精神圖騰。因為薩滿巫師的影響力巨大,在部落很多世俗事務中,也需要藉助薩滿巫師的力量。比如部落領想要實現和其他部落的戰爭或者和平,也可以假託薩滿巫師的“神鬼之言”。甚而至於部落領的產生和繼承,薩滿巫師也有很大的言權。

  在對人們的思想和部落文化產生了極重的影響的同時”必然會把這種影響擴張到政治、經濟等領域。這就讓薩滿巫師具備了影響世俗的能力。形成一種和被部落領共同統治的局面。

  如果薩滿巫師和部落領齊心協力。這個部落必然是上下團結,如同鐵板一塊,除非是以十分強大的軍事力量消滅之外,基本沒有爆內亂的可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