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得知府台衙門出了這個《揚州義學策舉事》的通告之後,文秀才歡喜的淚眼模糊,更加看不清楚東西了。踢踏著一雙早不知穿了多少年的破鞋,捲起“一路沙塵”用一種很他的年齡嚴重不符的度飛跑進家酬

  還沒有進屋呢,就開始大喊大叫:“夫人,夫人,快把我那領長衫取出來

  文夫人 也就是尖秀才的老婆正在屋裡糊天棚,聽到文秀才的喊叫,眼皮都沒有動一下,抄起板凳的笤帚。隔著門就準確無誤的砸在文秀才的腦袋上:“叫什麼狗屁的夫人?真當咱們家是高門大戶不成?老娘跟了你這窮酸幾十年了,連緞子鞋都沒有買過一雙,哪有這麼寒酸的夫人?趕緊去給老娘攪一桶漿糊過來

  “我,,我是讀書人,”每當被老婆數落的時候,文秀才真的很想這個悍婦上去廝打一番,可這個老婆無論是體型還是力量,都遠勝文秀才,上去打架的時候從來都是文秀才吃虧。雖然每次被老婆騎在地上的時候都會高喊著“別打臉”可每次都落個滿臉花”

  對於這個老婆,文秀才還是很怕的。

  這麼多年以來,肩不能擔擔手不能提籃的文秀才根本就無力支撐這個家,要不是強悍的老婆家裡家外都操持起來,早餓死多少年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不僅適用在國家層面,在家裡也同樣適用。在沒有外人的情況下,文秀才都會放下自己的臭架子,時老婆百依百順。

  不過這一次不一樣了,文秀才準備去義學堂做教書先生了,可以去賺錢了,可以去掙面子了,自然不象以前那麼順從,而是大馬金刀的在板凳上一坐,以命令的口吻說道:“老爺我要去義學堂做教書先生了,一年就是好幾兩銀子的進項,還能給你帶回錦緞和白米

  “屁!”老婆豪爽的本性或作一口吐沫啐了過來,毫不客氣的說道:“少擺你的臭架子,就你這樣的,自吹自擂的是個秀才,其實根本就是童生,天下的讀書人都死絕了也不會請你做教書先生”

  文秀才這個秀才的名號確實是自封的。當年考生員的時候沒有考過去,而且一直都沒有考過去,直到現在還是個童生呢!文秀才太過於愛面子了,總是說“參加過生員考就丹幾才!類的論調,反正鄉親們都知道他的底細。也懶輛。心計較。除了幾個調皮的年輕人經常取笑他這個名為秀才實為童生的讀書人之外,大家都使用“文秀才”這個稱呼。久而久之,就連他自己都認為自己的真正的秀才了,,

  被老婆又一次揭了傷疤,文秀才老臉一紅,不服氣的說道:“怎?六十歲的童生都不算老,姜尚八十歲才輔佐文王,我才四十五”四十六,正是大有作為之時。

  如今府台衙門要大興義學,這就是要重視我們讀書人了”

  “你算什麼讀書人?讀書人都是大老爺,都是穿綾羅綢緞騎高頭大馬的老爺。別說綢緞駿馬,你若是能給老娘和家裡的崽兒賺回幾斤米來。老娘就認你這個讀書人

  “我文秀才被這個幾十年來就“不知讀書人之貴”的老婆氣的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自己翻開了包袱,找出那件輕易捨不得穿一次的長衫,輕輕撫摸著這個代表著讀書人身份的衣裳,的水漸漸模糊了雙眼!

  “啊 。文秀才的尖叫囂好像是老貓被踩了尾巴一般,聲調都變的如同女人一樣尖細:“我的長衫呀。被老鼠咬破了一個大洞,這可讓我怎麼見人?。

  去應聘義學先生是個。很正式的事情。肯定要和學政上的老爺見面,穿這樣一件早已洗的白的長衫本就落了身家。腰間的部位又被老鼠咬的對穿,怎麼去見學政的老爺們?還不被那些人笑掉大牙?實在是有辱斯文吶!

  老婆根本就不理會已經帶上哭腔的文秀才:“咬了就咬了,反正你也很少穿,過年的時候我給你打塊補丁”我看還是算了吧,改成短褂子也可以穿,剪下來的布料還能給我做一副籠袖子呢

  把長衫改成短褂子,這是文秀才絕對無法接受的。不穿長衫還算什麼文人?天底下哪裡見過穿短褂子的讀書人?這和鞭牛背扶黑犁的農夫還有什麼區別?

  文秀才知道老婆無法理解自己心中的宏偉抱負,象個倔強而又負氣的孩子一樣,眼中含著淚水把心愛的長衫穿在身上,特意把腰裡那一塊帶著大洞的部位用袖子遮擋住了,恨恨的說道:“我這就是找學政老爺。一定要做教書先生,要賺白花花的銀子回來,還要拿白花花的精米回來,到時候,你這個不知斯文為何物的女人穿著老爺賺回來的錦緞。吃著老爺賺回來的精米。荷包里掖著老爺賺回來的銀子,看你還怎麼罵我?說不得過幾年,會有我啟蒙的學生中了狀元,三元連中也說不準呢,到時候

  老婆根本就不理會文秀才,自顧自糊著天棚。

  揣著美好夢想大作白日之夢的文秀才一邊念叨著一邊穿好長衫,扭頭就往外走,或許是太過於興奮了。或許純粹就是眼神兒不夠使。也有可能是心有所想,“咣”一腦門子撞在門框上,”

  若是往日裡,文秀才早就大聲呼痛了,這一次卻沒有言語,抹了抹已經腫起一個大包的腦門兒,念叨著“我的學生肯定三元連中。的痴話。踢踏著破鞋就出門了,,

  興辦義學的影響確實很大,最起碼現在看起來是這個樣子。如同文秀才這樣的讀書人不在少數,這些人看到府台衙門擺出了要大辦義學的消息之後,不論是為了自己的理想還是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無不趨之若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