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這樣的義學當中,也不可能學習到多麼精深的知識,通常情況下。就是讓孩子認識幾個常用字也就是了。

  但是這種義學堂的規模極因為當時的教育方式,一個教書先生也帶不了幾個孩子。再加上因為生活苦難,家裡出不起那些微薄的學費。索性也就不讓孩子去義學了。反正天底下認識的讀書人也沒有幾個。。更不指望孩子能夠走到科舉的路子上。與其出銅錢出糧食讓孩子去讀書。還不如趁著冬閒的時候讓孩子多干點活兒更加實惠呢”

  林三洪深知民間的實際情況,並不是說免費教書就一定會有孩子爭搶著學習。因為這個事情是林三洪整體戰略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無論是對林三洪本人,還是對國家民族,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實現讓更多的孩子能夠認字這麼一個簡單的目標,林三洪不得不用更多心思,,

  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法子,就是錢!從財政是拿出錢來,做教育補貼基金,而不是補貼教育基金。總的來說就是一句話:來義學讀書,可以給予孩子一定的生活資助,耍是讀書讀的好,拿獎學金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個計看起來宏偉,其實並不會花多少錢。就算辦一千所義學。直接給教書先生開出的年薪也不過區區幾千兩銀子,要是能看出五兩白銀一年的工資,估計會出現爭搶著做教書先生的現象。至於其他費用,也用不了多少,砸出兩萬兩來,足夠把義學辦到規模了。

  若是能夠給予讀書的孩子一定的生活資助,家長們就算是純粹為了經濟利益,也不會反對。若是某個孩子學習半年可以得到一兩銀子的獎學金,對一個家庭來說意味著什麼已不言而脊

  這個義學要是能辦起來,才真正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是所能夠攝取的資本中最為雄厚的一部余…

  很快,府台衙門就出了通告文書,曉知各州縣衙門。

  文書是林三洪本人起草,就叫場州義學策舉事紋份女書中,並沒有給州縣下淵。刀,務。而是越過州縣,直接由府台衙門辦理義學事宜。各下層衙門只負責招募教授文字的先生和教學場地,府台衙門以現銀的形式支付給地安官府……

  真正讓人們心地的還是那些詳細的條款:

  年領取教授之資白銀四兩,一年可以領取二百六十斤精米,換季常服四套,薪炭一千二百斤,清明、端午、中秋、新年四個時令節氣可領取鮮肉十斤,米酒八斤,雙緯錦緞一丈二尺,

  四兩銀子,不是四貫銅錢,再加上兩石三斗白米,這樣高的有點離譜的價碼,對於那些骨子裡貧寒卻又不得不擺出讀書人臭架子的貧寒書生而言,可以從根本上改變生活的窘迫,不是一般人所能夠拒絕的了的。

  因為這些錢根本不過各地州府衙門。而是直接走的是府台衙門的帳目,也不怕下邊的官吏吃拿瞎鬧。而且府台大人已十分明顯的威脅口吻警告了州縣的地方官:誰要是敢在義學上胡吃亂拿,府台衙門就用律法一條條的卡,卡到哪裡算哪裡,,

  鮮衣怒馬的讀書人終究是少數,更多的還是那種一邊到頭也吃不到幾口肉,整天被家裡的婆娘敲著米缸大罵“窩囊廢”的窮困潦倒之輩。府台衙門忽然就開出了這麼高的價碼,不僅以現銀的方式支付工資,還能有各種眼花繚亂想也不敢想的福利待遇,就算真的是傻子,也不可能拒絕。

  這些東西可不是哪個有錢的大老爺一時心血來潮施含下來的,而是府台衙門的新學政待遇,吃的清清白白,拿的堂堂正正。

  最讓這些人心旌動搖的還有最後一點:在義學堂教書滿三年者 可享受免農稅的待遇。教書五年以上者,各地衙門書辦等職務若是出缺。可優先錄用。除非是當地的這些教書先生不想到衙門裡抱鐵飯碗。否則大小衙門裡的書吏文辦等小吏不得錄用他人!

  農稅雖然沒有幾個錢,府台衙門也沒有權限真正免了他們的農稅田賦。和賦稅沾邊的事情肯定都要經過朝廷允許。但是揚州府台衙門這麼承諾了,就表示這一筆會由府台衙門裡墊出來。

  免農稅或許真的不是很大的實惠。但是對於讀書人來說,免農稅更重要的則是象徵意義。 只有功名在身的“朝廷棟樑”才有資格免稅,可以不繳稅是舉人老爺之流才有的特權,曾一度是功名的最直接體現。如今只要教書三年,就可以得到這種待遇。雖然不是正正經經的被朝廷免去了稅賦,是由府台衙門墊出來的,可畢竟不用自己掏腰包了,理論上可以於朝廷功名並駕齊驅,這樣的榮耀可不是隨便什麼時候就有的!至於五年以上者,可以優先進入衙門,吃官家飯更是一個絕大的誘惑。這是關係到後半輩子的大事!

  能混到衙門裡做事情,哪怕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小門吏,一丁點的品級也談不上,可在鄉下就是了不起的人物了,會有很多鄉親巴結奉承。有什麼事情辦起來也會方便許多,”

  是之當然不是文秀才的名,而是他的號,文秀才這些的讀書人,喜歡用這種號來替代本名。

  文秀才已經四十六歲了,讀書讀了幾十年,若是他那個腰闊膀遠的老婆站在十步之外,他都看不清是男是女,因為讀書太久的緣故,眼睛已經不夠用了。讀書的時候,都要把書本湊到臉上,看起來好像是在聞,而不象是在用眼睛看。久而久之,文秀才就得了個文瞎子的“雅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