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串出省的話” 這種行為一旦被查出來,後果也很嚴重,少不得又要罰錢,甚至有可能取消了鹽引。

  要是在平日裡,盧總商絕對不會生出把鹽串出淮揚六省的主意。

  可現在的局勢有了很大的不同:“咱們串鹽,就算真的查出來又能如何?還不是要把官司打回揚州鹽道衙門?府台大人暫領著鹽道,就算以後鹽道補了新官,還不是要順從府台衙門的意思?現如今的揚州和以前不一樣了。各個衙門都唯府台衙門的馬是瞻,就連通判都為了府台衙門和朝廷頂上了,一個鹽道算什麼?到時候官司一打回揚州,你們說府台大人是偏著外地的鹽商,還是向著咱們這些出錢的金主?。

  “盧總商高明!”

  只要能把鹽串出去,進來的都是白花花的銀子,至於打官司 那是外地鹽商和揚州之間的事情。誰勝誰負已經不必考慮,揚州林府台拿著鹽商的銀子,肯定會幫著揚州本地鹽商。若是官司升級了。成了兩地衙門之間的官司,最多也就是需要林三洪出面而已。

  兩地鹽商打官司,鬧的再大。也是為了錢,誰也不會傻到把事情捅給朝廷,那樣的話,大家誰也沒有好處,就是兩敗俱傷的結果。若是真的鬧大了,最大的可能還是讓揚州本地鹽商和外地鹽商互相妥協,官府只是一個。調解的角色。不論最後的結果如何。先把銀子賺到手總是沒有錯的。

  盧總商一改平和微笑的樣子。頗為憂慮的說道:“你我之輩,自認已是豪富,可與當年的淅西沈家相比。即是孤燈之比皓月溝渠之比汪洋。可沈家之下場如何?”

  明初的沈萬三,蘇有財神之稱,有多少財富已經無從考證,不過就憑著沈萬三要和太祖皇帝共建金陵城的舉動,就可以用“富可敵國”來形財雄勢大,比現在的鹽商要強悍的多,可最終也沒有落下什麼好結果。

  沈萬三的財富和結局就是最大的反差,也是鹽商的噩夢。

  商人,不管做到什麼程度,其社會地位之低下的現實是無法改變的。就是因為聚集了大量財富,反而容易引起當權者的猜忌”

  “咱們賺的銀子已經夠花了。幾輩子衣食豐足也用不完。”盧總商很是憂慮的說道:“現在的府台林大人搜專一些,畢竟也給咱們帶來了好處,什麼時候林府台離任了,若是換上一個別的來,咱們出點錢不算個什麼,終究可以再賺回來。若是哪天有了什麼變故,不是有錢就可以保命的。如今的府台大人象是個重商的,咱們為了自己的後路,也應該多親近親近

  有錢,在某些特定的時期。不是好事情!

  錢終究沒有權勢來的厲害,在很多時候,也有錢解決不了的問題。

  現在的永樂皇帝有很多和太祖皇帝的相似之處,富甲一方的鹽商不得不多多提防。在他們已經無法融入到官場的前提之下,只能想辦法和當地官府做出利益捆綁。

  鹽商雖然有錢,可真正的高層也不是他們能夠接觸到的,府台這個。級別,已經他們所能真正接觸到的極限。再高級別的朝廷官員,就只是把他們當成剪羊毛的對象了”

  第141章 一波又起

  心著倉國總動員的冉漸鋪開,海量的物資開始匯集,,海的架勢流向西北。各大邊軍也開始出現了大規模的調動。國內衛所也在抽調兵力,,

  因為御駕親征的命令已經布,大明朝拉開的架勢大的驚人,戰爭已不可避免!

  不計其數的財富轉化為戰備物資,大明朝的人口優勢很容易就體現出來,西北上空的戰爭陰雲已濃的讓人喘不過氣來 ,

  雖然距離戰爭的真正爆還需要一些時日,可誰都能看出來,這一次是要真打了,而且一定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戰。

  和所有戰爭一樣,在軍事上的行動真正開始之前,那些潛在洶湧戰雲之下的前期準備早就開始了。

  數不清的暗探和細作互相滲透,相互刺探虛實的事情已是司空見慣。尤其是一些蒙古的小部落。為了避免在大戰中被碾碎,很容易就會被朱高煦的暗探說服,已經和大明朝安通款曲。這些小部落的力量或許可以忽略不計,但是絕對有必要拉攏過來,,

  與波橘雲詭的西北局勢相比,揚州反而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一般。

  這一次的揚州盛會已經經過將近一年的宣傳和籌備,無論是規模和力度都達到一個空前的地步了無論行商坐商還是各大商號,多把揚州盛會看成是一次商業意義上的溝通機會。湖廣的竹、漆,河南的棉、麻。兩江的絲、綢,甚至是塞外的皮、毛等等雲集淮揚,各地商戶操著五花八門的口音在一片吐沫星子中計較著價格的高低,分辨著貨色品質的好壞”

  至於那些懷裡揣著白花花銀子的各地富戶,過來湊熱鬧則更多是體現在消費層面上。

  其實揚州盛會也不全都是有錢人的遊戲。很多窮人也參與其中。只不過他們更多的是想著借這個機會賺錢幾個微薄的餬口之資罷了。弄根扁擔就能找到飯轍,幫著各地的商人扛一扛貨物也能賺到乾糧錢,”

  點,連各地的乞丐都雲集揚州,伸著帶豁口的破碗,唱著千年不變的蓮花落。期望有更多的好心人施捨,”

  在揚州盛會已經展開的時候,這次盛會的推動之人 府台林大人卻很罕見的清閒了下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