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於這種無視實際情況就漫天要價的行為,林三洪並不是很氣憤。因為價錢太高了,可以當做是一個笑話看待。

  看林三洪回絕的如此“爽快。”劉成也沒有氣惱的意思,反而是一副和顏悅色的模樣,笑眯眯的品著杯子裡的好酒,做出一副“我知道你們有難處”的嘴臉:“林府台說的沒有錯。當皇上給我這麼說的時候,我也說了,一個揚州府,就算是用金子銀子堆砌起來的城池,又能容得下多少?江南道一年的賦稅才多少?我就知道揚州拿不出這麼多銀子來。也知道諸位大人的難處

  劉成言語之間完全就是一副“我很理解你們”的樣子,可讓步卻一點也不肯做出:“可皇上的脾氣,”哎,普天之下也只有我有這個膽子敢這麼說了。皇上的脾氣實在不是個脾氣,皇上的脾氣要是一上來”哎,你們這些做地方官的是沒有見過,哦對了,林府台是御前見過聖駕的,當知道天威一怒是什麼樣子。我雖然也有些熬年頭熬出來的資歷,可我這樣的侍衛頭兒連個縣令都不如,如何敢在皇上面前替諸位大人分辨?皇上也是給我下了死命令,拿不到兩百萬就不讓我回去。我實在是沒有了旁的法子,明明知道諸位湊不出這麼多,也只能厚著臉皮過來,懇請諸位大人想想辦法,若是能籌集夠了咱們就籌集籌集,若是實在籌集不出來,也不著急,我這把老骨頭放在哪裡不是放?索性就埋在揚州也是件不錯的事情。只不過諸位若是惹了皇上”

  兩百萬,這個數字揚州絕對拿不出來。除非等到這一次佛節之後,算上總收入和去年的盈餘,或許可以勉勉強強的到達這個數字。若是在日後湊足了兩百萬,揚州府庫里足可以餓死老鼠了,”

  可這麼大的數字,朱林著麼就算的這麼准?一定是出了內鬼了。

  不用林三洪提醒,揚州官場的老油條們都想到了這一點,幾乎所有人都把目光轉向通判王同彥”

  第140章 各有心思三兩片

  日為有了卜次辦佛節的基加卜這多半年的富傳和“妝一次的佛節肯定會獲得一個空前規模的大豐收。按照揚州府的預估,如果情況好的話,今年的收入應該會在一百五十萬上下。再算上今年賣了一些地皮出去,加上去年的盈餘也算進去,到時候勉強一點的話。可以湊出兩百萬來。

  但這一切都需要等到今年的佛節以後。現如今所謂的兩百萬還停留在紙面兒上,而不是實實在在的現錢。

  一直以來,揚州府的總體收入都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秘密,以為數額太過巨大,從來也不對外界公布真實數字。只有幾個特殊衙門的官吏知道一點大致的情況。

  朱橡遠在京城,張口就要兩百萬,怎麼可能算的這麼準確?要是說沒有出內鬼,那才真是活見鬼了呢。

  這個內鬼是誰?已經不言而喻了。除了通判王同彥,再不會有第二個人。因為只有通判王同彥可以直接和朝廷聯絡,他的密奏可以直達天聰,最重要的是,王同彥不算是在揚州的行政體系之內,而是直接對朝廷負責。

  當初分好處的時候,這個王同彥還裝模作樣的不要,後來大家都怕這個通判暗地裡打整個揚州官場的悶棍,費了很大的力氣才說服他。讓他知道私分那些銀子不犯法,他才扭扭捏捏的把銀子收了。讓所有人都沒有想的是,已經收了好處的王同彥居然玩起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把戲,把揚州各個。衙門的大老爺們都給算計了。

  要不是姜同彥告密,皇帝會知道的這麼清楚?張口就要二百萬,等於是拿走了兩屆佛節的所有好處,大家鞍前馬後的跑了大半年了,不就是指望佛節那點好處麼?如此一來,所有的進項都流到了皇上手中,大家白白的忙活了大半年”

  王同彥一看眾人的眼神,就什麼都明白了,這個時候再不趕緊分辨個清清白白,在揚州就真的呆不下去了。

  天地良心啊,王同彥王大人確實沒有給朱摶密奏揚州的實際收入。如今朱橡要兩百萬這個誰也想不到的數字,王同彥確實就是最大的嫌疑人。當初分好處的時候,大家都是人人有份,一個個樂的笑逐顏開。

  王大人也知道揚州官員對於佛會收入的重視程度,可自己確實沒有告密,這個誤會實在有點太大了。

  一下子就斷了所有同僚的財路。讓大半年的辛苦付之東流,等於是揣了大家的鍋砸了所有人的飯碗。確實招人憤恨。這個事情若是解釋不清楚,就等於是成了整個揚州官場的公敵,以後肯定呆不下去了。

  按說王同彥應該算是朱橡的人,可在這件事情讓他也是拿了好處的。而且更不能把自己放到整個官場的對立面上去。王同彥最先就站立起來,拱了拱手,因為過於急躁,說話也就不那麼恭敬了:“劉老大人。我揚州確確實實是有點收入,本官身為通判,即有監督地方之責任。據本官所知,府庫中的那點收入都是正當來路,可謂取之有道,於官紀國法無秋毫之犯。如今皇上欲親征蒙古,我揚州兩次報效的銀錢已近三十萬,天下府治衙門有一百五十餘哪一個出到我揚州的半數?朝廷要兩百萬,這分明就是殺雞取卵之計。以小小揚州之力,縱是翻盡府庫,也拿不出這麼多來。二十九萬,已是我揚州鼎力之數,若是朝廷認為不夠,本官可以捐今年的俸祿。以表報效之心,再想多要,一文錢也沒有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