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揚州官員私人衙門裡的錢,各個都拿到了讓自己心驚肉跳的數字,比貪墨來錢要快的多,也理直氣壯的多。雖然還是不敢直白的說出來,至少也不算是觸犯了律法。朝廷真的要管的話,最多也就是申飭一番也就是了,不至於丟了烏紗掉了腦袋,何況天塌下來有大個的頂著。府台大人堂堂的四品官,揚州一地父母。府台衙門的帳上都余著金山銀海,流水一樣搞工程,林府台都不怕,下面的小官們就更不懼了。

  大家都知道這是鑽朝廷的空子,可這種事情人人都得了好處,誰會傻到說出去?一個一個都心照不宣的等著下一屆的佛節,同時也在鄙視那些外地的貪官:真傻呀,冒著抄家砍頭的風險貪墨銀子搜刮地皮,眼光也忒淺了些。怎麼不學學揚州?也搞出這樣的一風潮出來。自己賺一做金山出來多好?

  大凡貪官污吏,多是有一點真本事的,只不過沒有這個本事用在正道而已。揚州的官吏也不是白烏鴉,只不過現在又了比貪墨更好的路子而已。眼瞅著就要過年了,更大規模的佛節日漸近了,紛紛拿出渾身解數來推廣之,宣傳之,,

  自從上一次佛節開始,揚州百業明顯興旺了許多,老百姓的腰包也不似以前那麼乾癟了。老百姓一旦有了錢,官吏就更加有錢。民富就是實實在在的政績,就算是說破了天去。一個,“治理有方”的優異評語是絕對跑不了的,何況還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實惠?

  在治理揚州、推廣揚州的過程中,揚州官場真正實現了萬眾一心齊心合力。爆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

  府庫里有銀子,官員肯賣力氣,老百姓有熱情,這麼多有力條件都齊了,就是一個十足的庸官惰吏也能做出不錯的成績,何況是林府台領到下的揚州?

  能把揚州治理成這樣樣子,林三洪還是比較滿意的。老百姓和官場上都有實惠先不去說,光是吏治這一塊就足以傲視天下了。

  林三洪不敢說揚州官場已經杜絕了貪墨這個毒瘤,至少貪墨的事情已經降低到了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絕對當得起“吏治清明”四字!

  有了這樣的成績,大家的官路仕途都是一片光明,升官似乎不是很困難。

  事實上誰也不願意這麼快就升官,鐵一般的事實擺在這裡。之所里實現了吏治清明,並不是大家都是聖人。更不是所有官員都良心現準備做一個清官,而是有了比貪墨更好更穩妥的路子。放眼天下,具備這種“清官”土壤的只有揚州,放到別的地方為官,誰也不敢保證自己就真的不貪不占!

  光是如今的吏治,就已經得到了朝廷的嘉獎。為了讓幾個月之後的揚州盛會影響力更大,林三洪和各衙門的官老爺們商議之後,拿出了一個章程。

  給揚州佛節正式立名為“揚州商貿文化節”

  按照林三洪的意思,這個節日名稱中應該是“揚州煙花節”不僅符合“煙花三月下揚州”的千古名句,而且更加吸引眼球。不過這個想法立剪就被同僚們給否了。

  般花這兩個字太扎眼了。

  雖然夫家都且月佛節里有煙花行業做出的很大貢獻,可宮種事情大築肚明也就是了,實在不好搬出來給朝廷看,朝廷那幫迂腐的閣臣肯定不會同意。

  於是乎,林三洪就採納了眾人的意思,準備把四月佛節命名為“揚州商要文化節”然後聯名上了摺子。交由中樞允肯。

  事實並不是總如想像中那麼順利。對於這個提議中樞根本就沒有理會,而是原封不動就給打了回來。 中樞那邊不對這個。讓揚州上下醉心無比的事情表任何意見或者建議。既不同意也不反對,就當做沒有看到了,

  這麼做本身就有反對的意思,大家自然明白。

  揚州官員和林三洪一起暗罵中樞的那一大票老傢伙之後,索性不再理會這些,自己給自己命名了,就叫“揚州商貿文化節”以後每年四月都這麼幹 雖然朝廷沒有同意,可畢竟也沒有明確反對嘛。

  林三洪心裡還有個很不著邊際的想法,那就是:若是朱林本人能夠來揚州巡韋一次,就堪稱完美了,無疑可以讓這個打著文化交流其實是商業目的的盛會更上層樓。

  當然,這個。想法確實太過於想當然了,如今北伐大軍交戰正酣,遠談不上什麼盛世。這個盛會本身就有很多為人指摘之處,皇帝絕對是不會來的。皇帝要是真的來了,那才是“成何體統”呢。

  幸虧林三洪沒有把這個想法付諸現實,也沒有上這種不著調的摺子。要不然肯定會被朱橡罵個狗血淋頭。

  內書房外,所有的侍衛和宮人都小心翼翼的伺候著,大氣也不敢喘一口。因為內書房裡的永樂皇帝正大雷霆,茶杯茶碗摔碎了都沒有敢去收拾。

  北伐失利了!

  兩萬多精銳大軍被北元的蒙古兵包了餃子,兵部的郎中都當場拖出去了兩個”誰敢在這個節骨眼上惹皇帝的不痛快?

  朱橡臉色鐵青,頸項中的青筋暴起。很沒有皇帝風範的在內書房中來回遊走,因為走路的度太快,他那瘸腿的毛病就更加明顯了。

  “聯是怎麼說的?千。丁嚀萬囑咐。爾等只當是耳旁風了?”朱橡一把就將戰報摔到了兵部侍郎黃大人的臉上:“兵事須謹慎,兵事須謹慎。聯說過沒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