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高煦自然明白這一點,趕緊“聆聽聖”。

  “林三洪以奢治揚州,不過是個特例,沒有任何可以推而廣之的價值。全天下之人若都如揚州一般。還有什麼積蓄可言?還有什麼國力可言?出不了三年,天下風氣崩壞世道必然大亂,商紂隋場就是前車之鑑。不可不防!”

  “兒臣謹記!”

  “林三洪頗有才華,也算是個能吏。”在肯定了林三洪這個人之後,朱林也不無擔憂的說道:。不過林三洪太過於注重用奇,治理一地用在一時,或許可收奇效。可若是放在大局當中,終究缺了堂堂正正的氣魄,在揚州弄出這麼大的動靜。看起來確是有些本事

  朱橡笑著推了推書案上的奏摺:“可又有哪個知曉聯是站在他身後支持的呢?自林三洪上任以來,不論閣部還是都察院那邊,彈劾他的奏章什麼時候少過?”

  林三洪在揚州搞的的確是太出格了。打黑你就好好打你的黑,建設地方用點花招也不算什麼。偏偏和一些煙花風月之事夾纏不清,朝廷裡邊說他壞話的人絕對少不了。

  “荒淫嬉鬧不務正業”這些言辭都算是輕的,連“玩忽職守”的罪名都替林三洪準備好了。光是都察院和清吏司過來的奏陳摺子都能裝滿一大筐了,要不是朱橡在前邊頂著,把這些東西統統“留中。”林三洪早就被吐沫星子淹死了,哪裡還能安安穩穩的在揚州任上做事情?

  “林三洪有當年劉誠意之才智。卻無劉誠意的胸襟氣魄,終究是太小家子氣了朱林正色道:“手下有這樣的人才是好事,終究不能太過依賴。聯希望看到的是你們這些後輩的真才實學,而不是倚仗別人做出的成績

  “兒臣明白。”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能領會多少就看個人的悟性了朱林似乎也意識到今天說的夠多了,揮揮手說道:“煦兒你也去內宮那邊探望一下吧,你的母后身體似乎越來越不適應江南的天候,天氣轉涼之後咳嗽的愈厲害。熾兒前幾天剛剛送了海外的藥品,似乎很有些效果。這些日子皇后時常念叨起你,”

  “兒臣不孝,這就是去宮裡探望母后”。

  “去吧朱橡示意朱高煦退下。轉過身子看著懸於案幾之上的《大明國》,於心中默念:夫大明國者,,

  《大明國》的書文掛滿了朱橡經常來往的每一處所在,以確保皇帝可以隨時隨地看到,而大明的永樂皇帝也時常對著這份書文呆”

  過了良久,外面的宮人很小心的躬著身子進來,把前線的軍情奏報放在書案之上,又添了盞子參湯,這才提著衣袍很謹慎的退下。

  這一次北伐是永樂新朝第一次對北元用兵,關係到很多事務。所以在動兵之初,朱林就用足了心思。不僅在兵甲器械糧秣銀錢方面為軍事行動大開方便之門,還特意囑咐過。前線的軍情一定要及時的直達御前。為的是可以隨時隨地知道前線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展到了何種地步。 打開軍情奏報一看,並沒有什麼大事,不過了例行的報告:大明官軍又獲大捷,推進多少多少里,斬多少多少級,俘獲了多少牛羊馬匹等等。

  同樣內容的奏報朱林已經見過很多次了,這一次所見和前幾次也是大同小異。

  朱橡從十幾歲開始就隨朱元樟在軍前效力,從二十歲開始就和蒙古人打仗,親自指揮過幾次北伐,在北平之時和蒙古的小規模戰爭幾乎沒有間斷過,即便不在軍前。也能把前線的情形估計一個**不離十。

  大明的北伐軍隊經過了比較周詳的準備,有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現如今北元內訌不斷,各部落各家族之間互相廝殺,大軍一開過去。取得一些勝利完全就是順理成章之事。

  但是西北地域廣闊,多是人煙稀少的荒漠之地,補給極為不易,大明軍隊推進的越遠,後勤線也就拉的越長,危險程度也就越大。十分的物資運到軍前,真正能夠用到將士手中的不過二三分,這對大明朝的國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這種戰爭不可能持久,以大明朝的國力也支撐不起,曠日持久的大戰雖然可以嚴重削弱對手,其實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情,所以朱林很希望能夠取得一場真正的大捷,而不是這種不痛不癢的戰術性優勢。就算不能徹底解決北伐的軍事威脅。也要北元在數年之內再無崛起的可能。

  但是朱橡也是個知兵的,明白這個戰略性的目標很不容易做到。二十幾萬大軍深入荒漠不毛,一舉一動都要謹慎,北元雖然已經削弱了很多,蒙古帝國的整體實力還保留了很多,還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如果過分干涉前敵的指揮,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兵事須慎重!”

  “自塔爾湖以北,即不見寇之主力。

  雖有小勝萬不可疏忽。”

  “宜時時如對敵千軍,心繃講止,不可未捷俟再不可貪功冒熱捌切

  “如軍中有人言敵軍可易擊敗。切信之,唯慎之又慎

  “敵主力避而不戰,必為懸軍轉戰之意。若敵示弱誘我深入,進必不利,退則懼為所乘,可結城自保,不可輕進。若追至敵主力,俟我軍畢至,並力攻之

  對於北伐,朱林還是極為謹慎。

  北元控制的荒漠草原,地廣人稀,補給不利,各部通訊不便,最怕的並不是於敵人決戰,而是找不到敵人。自北伐開始的這幾個月里 王師已經獲得數次小勝,推進極快。戰線也拉的很長,卻始終找不到敵人的主力。朱林雖然身不在前線,也清楚的知道這其中的隱患,所以一再傳旨要前敵指揮官不要貪功,更不可冒進,一定要謹慎再謹慎,必要的時候可以做出退卻以等待各路協同軍隊趕上來,,




章節目錄